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复习提纲注:完整 整齐 明白 清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7 22:32:57
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复习提纲注:完整 整齐 明白 清楚
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复习提纲
注:完整 整齐 明白 清楚
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复习提纲注:完整 整齐 明白 清楚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部缅甸、老挝、越南.) ②我国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因纬度,产生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因经度,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 、东海、南海.④海岸线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二、众多的人口
1、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②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他族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发展种植业,高原发展畜牧业,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我国的主要山脉: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原因:南北纬度位置不同,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温线的密集,说明了气温的差异较大.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②类型五个: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①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它作物;②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好,通风可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③绍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④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塔里木河
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夏季河水多.冬季河水少.降水多,外流河水就多.降水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碦拉山,呈巨大“几”字型,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则修渠灌溉,下游则多泛滥.
上游 降水少,放牧过度.应该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中游 水土流失、乱伐森林、流经黄土高原. 应该 退耕还林、修建梯田.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下游 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有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应该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注入黄海.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
洪涝发生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等.
治理措施:① 加固江防大堤;②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③ 修建许多水库;④ 重点治理一些河段;⑤ 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禁止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 禁止人产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 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⑧ 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京杭运河: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的特点:①从自然界来;②对人类有使用价值意义;
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2)水能资源:水电清洁、廉价;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农业的差异:①东西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②南北界线:秦岭——淮河 原因:北方降水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③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④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农业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发展方向与对策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营;②建立商品粮基地;③科技兴农.
工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我国工业的分布:①我国工业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地区多,广大的西部地区少;②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全理分布工业:①辽中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②沪宁杭工业区:综合型工业;③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商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①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②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
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都应首发发展交通运输.
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用起止点城市命名:京沪线、哈大线、成昆线
以起止点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湘黔线、浙赣线、青青藏线
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简称命名 陇海线、兰新线
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 北疆线、南疆线
命名规律:①从北京出发,“京”在前面;②南北走向,北前南后;③东西走向,东前西后.
我国铁路网的骨架,简称“三横五纵”
南北向的铁路线 1、京沪线 2、京九线3、京哈线——京广线
4、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
5、包兰线——宝中线(宝鸡—中卫)——宝成线——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 7、陇海线——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最小,费用最高
铁路运输 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098
中国地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领土南起4°N附近,北至53°30′N,北回归线穿过南部,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1)我国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6个...
全部展开
中国地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领土南起4°N附近,北至53°30′N,北回归线穿过南部,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1)我国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6个(八年级上册P7图)
(2)我国东临四海一洋:由北而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直接濒临太平洋。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八年级上册P7~P8)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解放前我国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成直线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有所缓慢,但每年仍以1200万人的速度在不断增长。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工作做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以黑龙江的黑河市与云南的腾冲一线为界:东南人口多,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西北人口少,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下,绝大多数地区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即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或东多西少。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和高山族,畲族主要分布在闽东地区。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传统节日泼水节,传统舞蹈孔雀舞;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骑马、摔跤、射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传统运动项目跳板运动,传统舞蹈长鼓舞;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传统舞蹈手鼓舞。等
7、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五种类型具备。但山地面积最大,约占全国面积的1/3。
(2)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我国西南部
第二级阶梯 高原和盆地 平均海拔1000~2000米 青藏高原以东以北地区
第三级阶梯 平原和丘陵 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我国东部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的许多大河均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地,曲折东流,从而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
8、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越往南去气温越高,这是纬度位置造成的。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2)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这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4)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5)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大,因此,冬季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6)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使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鱼米之乡”,而世界同纬度的西亚、北非地区,则是“不毛之地”的沙漠。
(7)我国拥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这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
(8)根据积温的大小,把我国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一个特殊的高原气候区。
(9)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比值,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10)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
综上所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
9、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1)长江:
①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长河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年入海水量10000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一。所以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
②长江干流自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共11个省市,注入东海。
③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④自源头到入海口依次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地形区。
⑤长江支流众多且呈南北对称分布,这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巨大的调节作用,长江最大支流是汉江(汉水)。
⑥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⑦长江是我国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特别是宜宾以上的上游段,长江水能利用率很低,仅占5%,葛洲坝水利枢纽是我国目前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将是世界最大的电站。
⑧长江号称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且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年货运量居全国首位,沿江著名港口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
⑨近年来,长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致使长江含沙量剧增,有“第二黄河”之称。
(2)黄河:
①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全长5500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②自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共九个省级行政单位,注入渤海。
③自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
④源头到内蒙古的河口镇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旧孟津为中游,孟津以下为下游。
⑤黄河干流呈巨大的“几”字型,斜铺在祖国北方。
⑥黄河支流少,在黄河中游汇入黄河的是渭河和汾河,其中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⑦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因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从黄土高原带走大量泥沙。当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时,因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⑧黄河水能已实现梯级开发,已建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电站或水利枢纽,水能利用率达75%。
(9)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即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
(10)黄河的治理措施:上游修建水库,退耕还草;中游植树造林,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培修加固黄河大堤。
(11)黄河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致使黄河断流现象越来越严重。
(12)冬季和春初,黄河经常发生凌汛现象。黄河的凌汛主要发生在黄河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解决的措施是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
10、举例说出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1)自然资源必须具备两个直接:一直接存在于自然界,二直接有用途。例如:阳光直接存在于自然界,直接有用途是自然资源;水稻有用途,但不直接存在于自然界,它是农民精心培育的,故不是自然资源。
(2)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用完了可以再生,或重复使用。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用一点少一点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都是非可再生资源。
所有的自然资源,除矿产资源外,均属可再生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1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且各类土地资源比重不同: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因此,我国政府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2)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北方的耕地为旱地,南方的耕地为水田。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如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以及天山山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丘陵地区。
1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且年际变化大。这与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2)我国北方耕地多,南方耕地少,而北方水资源紧缺,南方水资源丰富,这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程度。我国缺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
13、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1)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修建水库。
(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引滦入津工程、引滦入唐工程、引黄济青、引黄济晋等,规模更大的南水北调水工程正在建设当中。
(3)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长江流域的水抽调到西北、华北地区,解决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该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计划从扬州江都抽取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以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中线工程计划从长江中游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抽水到河南郑州,顺地势而下,以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西线工程计划抽长江上游金沙江和大渡河的水到黄河上游,以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1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1)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等。
(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北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如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以及天山山地等
(3)林业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丘陵区。
农业生产主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地形和气侯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为深刻。“橘生在淮南才是橘,长在淮北变成枳”这就足以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也不同。如:平原应以发展种植业为主,高原应以畜牧业为主,山地发展林业,丘陵则以果树栽培等经济林木的种植为主。
15、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1)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牧民的蒙古包
(2)南方地区的房屋:屋顶坡度大,这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有关。
西北地区的房屋:多为平顶,这是因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云南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多为竹楼或木楼,这与当地气候湿热有关。
(3)南方居民的主食为大米,这是因为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一切风味小吃均与大米有关,如:粽子、年糕、糍粑、粉干等。
北方居民的主食为面食,这是因为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如:饺子、馒头、烙饼等。
(4)各民族服饰不同,如藏袍与高原气候有关。
16、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 :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河流结冰与否的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等。
17、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并说明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它们的差异。(八年级上册地理P97表格)
18、说出各地里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北方地区:降水量大多在400㎜~800㎜之间,以旱作农业为主,耕地为旱地,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甜菜、花生等。
(2)南方地区:平原地区多河湖,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3)西北地区: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导致西北地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再过渡为荒漠。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绿洲农业是其特征。农业灌溉工程——(新疆的)坎儿井。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新疆有优质长绒棉归功于光照充足、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只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如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的湟水谷地,主要农作物是青稞,主要牲畜是牦牛,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