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经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8:23:51
王守仁的经历?王守仁的经历?王守仁的经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李广贵幸,华讲《大学衍义》,至唐

王守仁的经历?
王守仁的经历?

王守仁的经历?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李广贵幸,
华讲《大学衍义》,至唐李辅国与张后表里用事,指陈甚切.帝命中官赐食劳焉.
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旋以《会
典》小误,降右侍郎.瑾败,乃复故,无何卒.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
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
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
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
疾归.起补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
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
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
迁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书杨一清改之验封.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
就迁鸿胪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
南中盗贼蜂起.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浰头,皆称王,与大庾
陈曰能、乐昌高快马、郴州龚福全等攻剽府县.而福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又起.
前巡抚文森托疾避去.志山合乐昌贼掠大庾,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吴玭战
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
填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先讨大帽山贼.明年正月,督副
使杨璋等破贼长富村,逼之象湖山,指挥覃桓、县丞纪镛战死.守仁亲率锐卒屯
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指挥王铠等擒师富.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尚书王琼奏从其请.
乃更兵制:二十五人为伍,伍有小甲;二伍为队,队有总甲;四队为哨,哨有长,
协哨二佐之;二哨为营,营有官,参谋二佐之;三营为阵,阵有偏将;二阵为军,
军有副将.皆临事委,不命于朝;副将以下,得递相罚治.
其年七月进兵大庾.志山乘间急攻南安,知府季斅击败之.副使杨璋等亦生
絷曰能以归.遂议讨横水、左溪.十月,都指挥许清、赣州知府邢珣、宁都知县
王天与各一军会横水,斅及守备郏文、汀州知府唐淳、县丞舒富各一军会左溪,
吉安知府伍文定、程乡知县张戬遏其奔轶.守仁自驻南康,去横水三十里,先遣
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
巢,遂溃.乘胜克横水,志山及其党萧贵模等皆走桶冈.左溪亦破.守仁以桶冈
险固,移营近地,谕以祸福.贼首蓝廷凤等方震恐,见使至大喜,期仲冬朔降,
而珣、文定已冒雨夺险入.贼阻水阵,珣直前搏战,文定与戬自右出,贼仓卒败
走,遇淳兵又败.诸军破桶冈,志山、贵模、廷凤面缚降.凡破巢八十有四,俘
斩六千有奇.时湖广巡抚秦金亦破福全.其党千人突至,诸将擒斩之.乃设崇义
县于横水,控诸瑶.
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初,守仁之平师富也,龙川贼卢珂、郑志高、陈
英咸请降.及征横水,浰头贼将黄金巢亦以五百人降,独仲容未下.横水破,
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诡言:“珂、志高,仇也,将袭我,故为
备.”守仁佯杖系珂等,而阴使珂弟集兵待,遂下令散兵.岁首大张灯乐,仲容
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
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
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
悉擒戮之.自将抵贼巢,连破上、中、下三浰,斩馘二千有奇.余贼奔九连山.
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
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乃于下浰立和平县,置戍而归.自是境内大定.
初,朝议贼势强,发广东、湖广兵合剿.守仁上疏止之,不及.桶冈既灭,
湖广兵始至.及平浰头,广东尚未承檄.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
年巨寇,远近惊为神.进右副都御史,予世袭锦衣卫百户,再进副千户.
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
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
勤王.都御史王懋中,编修邹守益,副使罗循、罗钦德,郎中曾直,御史张鳌山、
周鲁,评事罗侨,同知郭祥鹏,进士郭持平,降谪驿丞王思、李中,咸赴守仁军.
御史谢源、伍希儒自广东还,守仁留之纪功.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
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
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
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
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
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岩居守,
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守仁闻南昌兵少则大喜,
趋樟树镇.知府临江戴德孺、袁州徐琏、赣州邢珣,都指挥余恩,通判瑞州胡尧
元、童琦、抚州邹琥、安吉谈储,推官王暐、徐文英,知县新淦李美、泰和李楫、
万安王冕、宁都王天与,各以兵来会,合八万人,号三十万.或请救安庆,守仁
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
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
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己酉次丰城,
以文定为前锋,选遣奉新知县刘守绪袭其伏兵.庚戌夜半,文定兵抵广润门,守
兵骇散.辛亥黎明,诸军梯縆登,缚拱岩等,宫人多焚死.军士颇杀掠,守仁戮
犯令者十余人,宥胁从,安士民,慰谕宗室,人心乃悦.
居二日,遣文定、珣、琏、德孺各将精兵分道进,而使尧元等设伏.宸濠果
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文定当其前锋,贼趋利.珣绕出贼背贯其中,文
定、恩乘之,琏、德孺张两翼分贼势,尧元等伏发,贼大溃,退保八字脑.宸濠
惧,尽发南康、九江兵.守仁遣知府抚州陈槐、饶州林城取九江,建昌曾玙、广
信周朝佐取南康.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
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妃娄氏以下皆投水死.宸濠舟胶浅,仓卒易
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士实、养正及降贼按察使杨璋等皆就擒.南康、九江
亦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
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
帝时已亲征,自称“威武大将军”,率京边骁卒数万南下.命安边伯许泰为
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平贼将军左都督刘晖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
南昌.诸嬖幸故与宸濠通,守仁初上宸濠反书,因言:“觊觎者非特一宁王,请
黜奸谀以回天下豪杰心.”诸嬖幸皆恨.宸濠既平,则相与媢功.且惧守仁见
天子发其罪,竞为蜚语,谓守仁先与通谋,虑事不成,乃起兵.又欲令纵宸濠湖
中,待帝自擒.守仁乘忠、泰未至,先俘宸濠,发南昌.忠、泰以威武大将军檄
邀之广信.守仁不与,间道趋玉山,上书请献俘,止帝南征.帝不许.至钱唐遇
太监张永.永提督赞画机密军务,在忠、泰辈上,而故与杨一清善,除刘瑾,天
下称之.守仁夜见永,颂其贤,因极言江西困敝,不堪六师扰.永深然之,曰:
“永此来,为调护圣躬,非邀功也.公大勋,永知之,但事不可直情耳.”守仁
乃以宸濠付永,而身至京口,欲朝行在.闻巡抚江西命,乃还南昌.忠、泰已先
至,恨失宸濠.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嫚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
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
忠、泰言:“宁府富厚甲天下,今所蓄安在?”守仁曰:“宸濠异时尽以输京师
要人,约内应,籍可按也.”忠、泰故尝纳宸濠贿者,气慑不敢复言.已,轻守
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会冬至,守仁命
居民巷祭,已,上冢哭.时新丧乱,悲号震野.京军离家久,闻之无不泣下思归
者.忠、泰不得已班师.比见帝,与纪功给事中祝续、御史章纶谗毁百端,独永
时时左右之.忠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试召之,必不至.”忠、泰屡矫旨召
守仁.守仁得永密信,不赴.及是知出帝意,立驰至.忠、泰计沮,不令见帝.
守仁乃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王守仁学道人,闻召即至,何
谓反?”乃遣还镇,令更上捷音.守仁乃易前奏,言“奉威武大将军方略讨平叛
乱”,而尽入诸嬖幸名,江彬等乃无言.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
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
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会有言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者,因拜守仁南京兵部
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
禄一千石.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诸同事有功者,惟吉安守伍文定至大官,
当上赏.其他皆名示迁,而阴绌之,废斥无存者.守仁愤甚.时已丁父忧,屡疏
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免丧,亦不召.久之,所善席书及门人方献夫、黄
绾以议礼得幸,言于张璁、桂萼,将召用,而费宏故衔守仁,复沮之.屡推兵部
尚书,三边总督,提督团营,皆弗果用.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总督姚镆不能定,乃诏守仁以原
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绾因上书讼守仁功,请赐铁券、岁禄,并叙讨
贼诸臣,帝咸报可.守仁在道,疏陈用兵之非,且言:“思恩未设流官,土酋岁
出兵三千,听官征调.既设流官,我反岁遣兵数千防戍.是流官之设,无益可知.
且田州邻交阯,深山绝谷,悉瑶、僮盘据,必仍设土官,斯可藉其兵力为屏蔽.
若改土为流,则边鄙之患,我自当之,后必有悔.”章下兵部,尚书王时中条其
不合者五,帝令守仁更议.十二月,守仁抵浔州,会巡按御史石金定计招抚.悉
散遣诸军,留永顺、保靖土兵数千,解甲休息.苏、受初求抚不得,闻守仁至益
惧,至是则大喜.守仁赴南宁,二人遣使乞降,守仁令诣军门.二人窃议曰:“
王公素多诈,恐绐我.”陈兵入见.守仁数二人罪,杖而释之.亲入营,抚其众
七万.奏闻于朝,陈用兵十害,招抚十善.因请复设流官,量割田州地,别立一
州,以岑猛次子邦相为吏目,署州事,俟有功擢知州.而于田州置十九巡检司,
以苏、受等任之,并受约束于流官知府.帝皆从之.断藤峡瑶贼,上连八寨,下
通仙台、花相诸洞蛮,盘亘三百余里,郡邑罹害者数十年.守仁欲讨之,故留南
宁.罢湖广兵,示不再用.伺贼不备,进破牛肠、六寺等十余寨,峡贼悉平.遂
循横石江而下,攻克仙台、花相、白竹、古陶、罗凤诸贼.令布政使林富率苏、
受兵直抵八寨,破石门,副将沈希仪邀斩轶贼,尽平八寨.
始,帝以苏、受之抚,遣行人奉玺书奖谕.及奏断藤峡捷,则以手诏问阁臣
杨一清等,谓守仁自夸大,且及其生平学术.一清等不知所对.守仁之起由璁、
萼荐,萼故不善守仁,以璁强之.后萼长吏部,璁入内阁,积不相下.萼暴贵喜
功名,风守仁取交阯,守仁辞不应.一清雅知守仁,而黄绾尝上疏欲令守仁入辅,
毁一清,一清亦不能无移憾.萼遂显诋守仁征抚交失,赏格不行.献夫及霍韬不
平,上疏争之,言:“诸瑶为患积年,初尝用兵数十万,仅得一田州,旋复召寇.
守仁片言驰谕,思、田稽首.至八寨、断藤峡贼,阻深岩绝冈,国初以来未有轻
议剿者,今一举荡平,若拉枯朽.议者乃言守仁受命征思、田,不受命征八寨.
夫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专之可也,况守仁固承诏得便宜从事者乎?
守仁讨平叛藩,忌者诬以初同贼谋,又诬其辇载金帛.当时大臣杨廷和、乔宇饰
成其事,至今未白.夫忠如守仁,有功如守仁,一屈于江西,再屈于两广.臣恐
劳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帝报闻而已.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
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
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
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
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
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守仁既卒,桂萼奏其擅离职守.帝大怒,下廷臣议.萼等言:“守仁事不师
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知众论之不予,则为朱
熹晚年定论之书.号召门徒,互相倡和.才美者乐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虚声.传
习转讹,背谬弥甚.但讨捕軬贼,擒获叛藩,功有足录,宜免追夺伯爵以章大
信,禁邪说以正人心.”帝乃下诏停世袭,恤典俱不行.
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赠新建侯,谥文成.二年予世袭伯爵.既又有请
以守仁与薛瑄、陈献章同从祀文庙者.帝独允礼臣议,以瑄配.及万历十二年,
御史詹事讲申前请.大学士申时行等言:“守仁言致知出《大学》,良知出《孟
子》.陈献章主静,沿宋儒周敦颐、程颢.且孝友出处如献章,气节文章功业如
守仁,不可谓禅,诚宜崇祀.”且言胡居仁纯心笃行,众论所归,亦宜并祀.帝
皆从之.终明之世,从祀者止守仁等四人.
始守仁无子,育弟子正宪为后.晚年,生子正亿,二岁而孤.既长,袭锦衣
副千户.隆庆初,袭新建伯.万历五年卒.子承勋嗣,督漕运二十年.子先进,
无子,将以弟先达子业弘继.先达妻曰:“伯无子,爵自传吾夫.由父及子,爵
安往?”先进怒,因育族子业洵为后.及承勋卒,先进未袭死.业洵自以非嫡嗣,
终当归爵先达,且虞其争,乃谤先达为乞养,而别推承勋弟子先通当嗣,屡争于
朝,数十年不决.崇祯时,先达子业弘复与先通疏辨.而业洵兄业浩时为总督,
所司惧忤业浩,竟以先通嗣.业弘愤,持疏入禁门诉.自刎不殊,执下狱,寻释.
先通袭伯四年,流贼陷京师,被杀.
守仁弟子盈天下,其有传者不复载.惟冀元亨尝与守仁共患难.
冀元亨,字惟乾,武陵人.笃信守仁学.举正德十一年乡试.从守仁于赣,
守仁属以教子.宸濠怀不轨,而外务名高,贻书守仁问学,守仁使元亨往.宸濠
语挑之,佯不喻,独与之论学,宸濠目为痴.他日讲《西铭》,反覆君臣义甚悉.
宸濠亦服,厚赠遣之,元亨反其赠于官.已,宸濠败,张忠、许泰诬守仁与通.
诘宸濠,言无有.忠等诘不已,曰:“独尝遣冀元亨论学.”忠等大喜,搒元亨,
加以炮烙,终不承,械系京师诏狱.
世宗嗣位,言者交白其冤,出狱五日卒.元亨在狱,善待诸囚若兄弟,囚皆
感泣.其被逮也,所司系其妻李,李无怖色,曰:“吾夫尊师乐善,岂他虑哉!”
狱中与二女治麻枲不辍.事且白,守者欲出之.曰:“未见吾夫,出安往?”按
察诸僚妇闻其贤,召之,辞不赴.已就见,则囚服见,手不释麻枲.问其夫学,
曰:“吾夫之学,不出闺门衽席间.”闻者悚然.
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
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
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守仁尝谓胡世宁少讲学,世宁曰:“某恨公多讲学耳.”桂萼之议虽出于媢忌
之私,抑流弊实然,固不能以功多为讳矣.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中文名: 王守仁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余姚
出生日期: 1472
逝世日期...

全部展开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中文名: 王守仁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余姚
出生日期: 1472
逝世日期: 1529
代表作品: 王阳明全集

生平概述
王守仁墓(14张)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北平(北京)。 《明史》载, 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告诉他人,改名为王守仁,他才说话。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王守仁故居(20张)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
童年生活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10月31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 王守仁画像
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如13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平定江西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明廷。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 王守仁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委以地方军政大权,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并亲自前往劝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
擒获宁王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王守仁将去福建剿匪时(无大量军队),所率部队行军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因此王守仁积极备战,调配军粮,修治器械,然后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 当时,王守仁最为担心者,就是宁王朱宸濠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如果南京失守,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灭了。王守仁虚张声势,利用假宣传假情报,城中扰乱宁王的视线,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各路大军已经组成合围态势。同时使用反间计,命人携蜡丸潜入南昌,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的进攻南京策略。宁王果然上当,有半个月时间犹豫观望、不知所措,没敢发兵攻打南京。王守仁利用这一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使宁王欲攻南京,已无可能。 七月,宁王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守仁这时已经调集了八万大军(主要为各地民兵与农民),对外号称三十万。王守仁召集部下问应如何退敌。有人指出应该急救安庆,王守仁说:“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敌军占领,如果我们越过南昌跨江救援安庆,就会腹背受敌。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可以一举攻破。敌军听说南昌失守,定会回师来救,这时我们在鄱阳湖迎击他,肯定能取得胜利。” 王守仁
由于先前进行大量宣传工作,谎称有大量军队攻城,南昌竟然不攻自破,停了两日,王守仁便派诸将分五路迎击回援南昌的宁王大军。四路分兵迎进,一路设伏。交战以后,宁王大军很快腹背受敌,被分割成几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惨遭大败,溃逃退守八字脑地区。宁王眼观局势不妙,急忙调九江、南康的精锐部队出击,王守仁派几路大军迎战并取南康。 这一仗打得相当激烈,是关键的一战。官军一度退却,王守仁部将伍文定立即斩杀了后退之人,命令诸军一决死战。最后终于打败了敌人,敌军退保樵舍地区,效仿曹操赤壁之战时,将大船结成方阵,宁王拿出金银珠宝犒赏将士,冲锋赏百金,负伤千金,要求他们死力一搏。 但宁王军队的方阵被王守仁看出破绽,他决定仿效赤壁之战,放火烧船。第二天,宁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开“早朝”会议,王守仁大军杀到,用小船装草,迎风纵火,烧毁了宁王的副船,王妃娄氏以下的宫人以及文武官员们纷纷跳水。宁王的旗舰搁浅,不能行动,仓促间换乘小船逃命,被王阳明的部下王冕部追上擒获,宁王的其它文武大臣也成了阶下囚。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军攻陷,宁王之乱全面平息,前后只有三十五天时间。王守仁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 后来,明武宗以“威武大将军朱寿”之化名出征,江彬意欲不轨,挑唆武宗与宁王打一仗并亲自俘获。王阳明对宦官张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这样做会死更多人。最后协调结果是:让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宁王让皇帝俘虏,高兴一下。
总督两广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击溃瑶族和僮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
病逝归途
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于1529年元月9日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去世后被谥文成,赠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后又追封为新建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编辑本段政治主张
明赏罚
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犯罪”他认为:赏罚乃“国之大典”,应当受到充分重视和正确地加以使用。而当时“盗贼”日益增多,是由于“招抚”太滥,“招抚”太滥是由于兵力不足,而兵力不足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实行赏罚,以至于“进而效死,无爵赏之劝;退而奔逃,无诛戮之及”。象这样法令不明,赏罚不信,即使有百万的兵力,也是没有用处的。他还主张“赏不逾时,罚不后事”,认为过时的奖赏,等于没有奖赏,过时的惩罚,等于没有惩罚,都起不到劝善惩恶的作用。这些主张的目的,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提高统治效率,以“破山中贼”。他还主张行德治教化以缓和阶级矛盾,减少犯上作乱。他说:“民穷必有盗贼”,认为老百姓已经贫困不堪,还要没有休止地征敛,就等于驱使他们去作盗贼。因而有必要“罢冗员之俸,损不急之赏,止无名之征,节用省费”,对灾民实行“赈济”、“免租”,使他们“不致转徙自弃而为盗”。所以,他反对“蔑道德而专法令”,主张在镇压人民起义之后,立即“建立学校,以移易风俗”,以求得久安长治。他教导下级官吏说,作县官的如果能竭尽自己的心力和聪明才智,诚心“爱民”,贯彻“抚缉教养”的方针,即使是蛮夷的人,也是可以被感化的;即使是产生“盗贼强梁”的地方,也是可以变为“礼义冠裳”的所在。他强调这一方面的目的,集中到一点,即在于使用软的一手,以“破心中贼”。但这软的一手是有限度的。他强调刑罚是“德治教化”的保障,“果有顽梗强横,不服政化者”,就一定要“即行擒拿,治以军法,毋容纵盗,益长刁顽”。
量情法
强调执法要“情法交申”,区别对待他反对“贪功妄杀,玉石不分”。例如处理“宸濠之乱”的反叛人员时,主张只对主犯处以极刑,至于各“从逆”的人犯,则认为“原情亦非得已,宥之则失于轻,处斩似伤于重”,不如“俯顺舆情”,判处永远充军,使“情法得以两尽”,“以存罪疑惟轻之仁”。在另外一个“告示”中,他甚至宣布对于胁从“作乱”的人,免于追究,“俱准投首免死,给照复业生理”。这样作既使得“□谀知警,国宪可明”,也显示了朝廷的“仁慈”。这正是他的“绥柔流贼”策略在法律上的具体运用。此外,他还主张适用法律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在“地里遥远,政教不及”的边远地区和“小民罔知法度”的情况下,一切“词讼差徭钱粮学校”等事务,都可以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作权宜的处置:“应申请者申请,应兴革者兴革,务在畜众安民,不必牵制文法”。在“行法以振威”的原则下,他已注意到运用法律的灵活性问题。
重纲纪
求重视“纲纪”,整肃执法之吏,杜绝“法外之诛”他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对那些寅缘窃踞官职的豪门势家子弟的不法行为,如居心刻薄,“骚扰道路,仗势而夺功,无劳而冒赏,懈战士之心,兴边戍之怨”的情况,要大力加以整肃,特别是对“戾于法”的执法之吏,应当严格要求。但是他指出,在司法审判中,“刑曹典司狱讼”,事情“繁剧难为”。他们往往受到权贵的拂抑和牵制,以至使得依法断狱之词,“未出于口,而辱已加于身;事未解于倒悬,而机已发于陷阱”。在这种情况下,要使他们“不挠于理法,不罹于祸败”是很难的。这就尤其要从整肃吏治、严明赏罚入手,消除执行法律的阻碍。他还力主加强监狱管理,杜绝“法外之诛”,指出京师的“提牢厅”,是“天下之狱皆在焉”的重地,负责提牢的官吏,不能不慎重对待,特别对于“桎梏之缓急,扃钥之启闭,寒暑早夜之异防,饥渴疾病之殊养”,甚至于微贱到“箕帚刀锥”、“涤垢除下”的事,无不应当认真注意,以“身亲之”。这样才能既防止“变故不测之虞”,又可免使囚者被“轻弃之于死地”。他还强调,狱中囚犯的再行“犯罪”,并非全是“禁防之不密”,还有促使他们再犯的监管不当的原因。所以只有监狱里做到“令不苛而密”,使囚犯免受“法外之诛”,才能避免“弊兴害作”。
编辑本段思想成就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并以此作 王守仁立像
[1]为讲学的宗旨。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理即是人欲”;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他的弟子与心学影响了很多人:徐阶,张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扬海外!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 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无暑葛衣寒。 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王守仁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余姚“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
思想主张
心外无理: 王守仁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使陆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因此他们被称为“陆王学派”。陆九渊从“心即理”说出发,认为格物的下手处,就是体认本心。王守仁并不满意陆九渊的解释,他说:陆象山之学,“其学问思辨,致知格物之语,虽亦未免沿袭之累”。 王守仁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故王守仁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知行合一: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当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和关心;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对于朱熹的“先知后行”等分裂知与行的理论,王守仁在他学生编著的《传习录》中是这样理解的,古代的圣贤在看到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知上,而忽略了行,认为这样下去会造成浮夸的风气,于是开始强调要知,更要行,而后世的人就理解为要先知而后行,这就错误的理解了圣贤的意思。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把它作为校训的一部分。 致良知: 王守仁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唯求其是: 王阳明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并多有阐发。时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浙江大学把它作为校训的一部分。 士农工商: 顾炎武《日知录》卷七中提出,“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管仲)。”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且进一步说明“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节庵公墓表》)王阳明《传习录拾遗》说:“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 四句教: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
思想演变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进了道教的铁柱宫,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通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此后他常常在各地和道士讨论养生的问题。 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当时相当于宰相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笑着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 王守仁
嫉妒者议论说,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 二十八岁礼部会试时,他考试出色,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王阳明早期尊崇程朱理学,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子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教育思想
《传习录》分上、中、下三卷,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为一至三卷,亦有单行本。卷 王守仁题跋像
[2]上是王守仁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写给时人及门生的七封信,实际上是七封论学书,此外还有《社会教条》等。在卷中最有影响的是《答顾东桥书》(又名《答人论学书》)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着重阐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论;卷下一部分是讲学语录,另一部分是《朱子晚年定论》。《朱子晚年定论》包括王守仁写的序和由他辑录的朱熹遗文中三十四条“大悟旧说之非”的自责文字,旨在让朱熹作自我批评与自我否定,证明朱熹晚年确有“返本求真”的“心学”倾向。卷下收录的王守仁讲学语录主要是讨论“良知”与“致良知”的。《传习录》是由王门弟子徐爱和钱德洪等编辑的,它包括了王守仁学说的主要观点,历来被视作阳明学派的“教典”,是研究王守仁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的语录是王门弟子分别记录的,编辑者只作了汇编工作,注明哪些条是由谁记录的,未作进一步地整理,因此各条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7封书信出自王守仁的手笔,是王守仁论学书的代表作,但阅读这些书信时,如果与其他有关论学书信联系起来看,它们更多的反映了王守仁晚年比较成熟的教育思想,但由于编者的取舍,如《稽山书院尊经阁记》、《大学问》等重要著作未予收录其中,它对于了解和研究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明显有不足之感。所以在评介《传习录》一书时,有必要联系《全书》中的其他篇章。
至理名言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广泛影响
参见阳明学 日本近代的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曾为王阳明学说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阳明”。 由于明末的朱舜水远渡日本,把阳明学传到了日本,现在日本的水户市,还存有朱舜水的雕像。 阳明学在日本,直接成为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传统思想抵制全盘西化的基础,所以现在的日本,传统保留得比中国好很多。 蒋介石在日本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看一会,闭目沉思一会。他大为震惊,于是开始阅读《传习录》,并崇拜王阳明

收起

王守仁,号阳明,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阳市修文县境内),驿馆破败不可居住,乃居于馆旁山洞,其洞因而得名阳明洞,是贵阳名胜古迹之一。其学说世称“心学(继承陆九渊之‘心学’并加以完善)”,”。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阳明祠”就是为了纪念“王...

全部展开

王守仁,号阳明,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阳市修文县境内),驿馆破败不可居住,乃居于馆旁山洞,其洞因而得名阳明洞,是贵阳名胜古迹之一。其学说世称“心学(继承陆九渊之‘心学’并加以完善)”,”。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阳明祠”就是为了纪念“王阳明”先生而修建的。
《明史》载, 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告诉他人,改名为王守仁,他才说话。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王守仁故居(20张)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