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周恩来的认识和评价?三个原则和标准:①是看该人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②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③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不要有的没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5 18:07:32
历史对周恩来的认识和评价?三个原则和标准:①是看该人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②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③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不要有的没的!
历史对周恩来的认识和评价?
三个原则和标准:
①是看该人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②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③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不要有的没的!
历史对周恩来的认识和评价?三个原则和标准:①是看该人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②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③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不要有的没的!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1921年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
1922年 参与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3年 2月,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书记.
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战争中,他代表我们党长期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陪同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尔后又率领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了有理有节的政治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在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转战陕北、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筹备召开新政协、主持起草《共同纲领》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
总结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周恩来和邓颖超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