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人的本质的论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8:03:49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人的本质的论述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人的本质的论述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来看.人们常说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空白.我认为决不能说马克思主义不讲人的问题,只能说它很少讲个人问题.怎能说以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不讲人呢?难道无产阶级不是人吗?难道整个历史唯物主义讲的人类社会不是由人组成的吗?难道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的发现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吗?为人民服务,向群众学习,难道我们讲得还少吗?论证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指出他们的历史命运和自己解放自己的道路,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但是,关于个人过去的确讲得不多.尽管历史唯物主义也有一个题目讲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主要是讲领袖人物的作用,而没有或很少讲一般个人的作用.至于个人的地位、价值、尊严、个性,马克思主义从来也没有否认过;但由于一讲这些东西就有宣传个人主义的嫌疑,人们就讲得更少了.马克思主义从来也不否认个人的利益,但主要是讲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这当然是对的,却很少讲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的必要性.有一个时期,人生观和伦理学由于考虑的是个人的种种问题,几乎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东西而被取消了.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空白不是笼统的人的问题,而是个人的问题,要补充的正是关于个人问题的理论.关于这个问题,分歧很大,但首先要解决的是对这个概念的理解问题,即一般所说的方法论问题.
何谓人的本质呢?本质这个概念,按照当时和今天的用法,是相对于现象、非本质的东西或本质的表现而言的.一种事物的本质应该是这种事物之所以为这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或最根本的属性,而其他属性则是它的表现,它为这种事物的一切分子所共有.弄清楚了这种事物的本质,也就可以给这种事物下定义了,类的定义和类的分子的定义完全是一回事,费尔巴哈就是这样做的.他把人的本质看作一切个人所共有的最根本的属性,即理性、爱情和友谊,它当然也就是人这个类的最根本的属性.在《手稿》中,马克思大体上也是这样做的,他也是把人作为一个类来进行抽象的.但结论和费尔巴哈的不同,他不把人的本质看作理性、爱情和友谊,而看作生产劳动,他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又说:“正是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人才实际上确证自己是类的存在物.”同上书,61页.这里所说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对对象世界的改造即生产劳动,他所采取的方法和费尔巴哈的方法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即把个人看成人这个类的分子,然后从之抽象出共同的最根本的东西.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这段话全文如下: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批判的不仅是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具体规定,而且是他规定人的本质的方法. 人的个体无疑可以构成一个类,即人类.但是人这个类同其他事物的类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人类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而其他的类则否.例如鸟类、兽类、果类、豆类的个体,即一只鸟、一头兽、一个苹果、一颗豆子,都可以单独存在,一群鸟是鸟,一只鸟也是鸟,但人则不然,个体的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只能存在于他和别人的社会关系之中,离开社会关系,他便不能生产劳动,不能生存,不成其为人.社会关系首先和基本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它还包括阶级关系.在现代分工的条件下,单独一个人当然无法生存,即使在原始社会条件下,一个人离开一定社会组织也是无法生存的,类人猿是作为猿群,而不仅是作为猿的个体变成人的.在生产关系基础上还有政治、法律、伦理、思想等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的人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现实的历史的人.马克思不是根本反对对人的根本属性进行抽象,而是认为只有把人摆在社会关系中来抽象,才能真正找到人的本质.马克思说,“实际上,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提法显然不是马克思给人的本质所下的完整的定义.因为作为一个定义,它应该对人的个体或类进行抽象,而这个论断并没有进行这种抽象.过去有人做过一种理解,说马克思的这段话认为只能对人类社会的本质进行抽象,对人的个体的本质进行的任何抽象都是错误的,特别是反对对阶级社会中的个体的人进行抽象.我认为这种理解未必符合马克思的本意.首先,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中的“人”是单数,不是复数,显然他不否认对人的个体进行抽象.当然,即使是复数,这里也仍然可以是对人的个体的抽象.其次,马克思不但在《手稿》中多次谈到“人是类的存在”,而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仍然在对人的个体进行抽象,例如他说,“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把马克思当时的一些思想综合起来,也许可以给人的本质下这样一个定义:人的本质是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中制造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也就是说,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来谈人的本质.这样来理解人的本质,当然也是一种抽象,但它是科学的抽象,而不是空洞的抽象.费尔巴哈所说的人的本质则是一种空洞的抽象,因为他所说的人仅仅是单个的人即在社会关系以外的孤立的人,他所说的类仅仅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类,他所说的人的本质仅仅是一种内在的(没有表现出来的)、无声的(看不见听不到的)共同性;而马克思所说的人固然是单个的人,但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所说的类固然是由个体组成的类,但是由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体组成的类;他所说的人的本质固然是内在的抽象的共同性,但也是现实的具体的共同性.马克思不是完全否定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而是克服了他的片面性,从而把空洞的抽象变成了科学的抽象.这个方法论上的分歧正是马克思根本不同于费尔巴哈的地方. 这里顺便谈一谈人的两种本质,即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问题.这里首先有个对人的本质这一概念的理解问题.如果把本质了解为属性,人无疑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为人不但是人,而且是动物,是生物,是物质.但是,如果对本质概念作前面所述的理解,说人有自然本质则是不恰当的.一个具体的人,如张三,可以说他具有多层本质,不仅有人的本质,而且有不同类的人的本质,如他是党员,则有党员的本质,如是教师,则有教师的本质,等等.也可以说他不仅有自然本质,而且有不同类的自然的本质,如他有哺乳动物的本质,还有脊椎动物的本质,等等.但我们这里谈的是一般的人,而不是某一具体的人,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它只能是社会本质.人的自然本质这一概念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有的同志认为人的自然本质指的不是人的一般自然属性,而是指的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自然属性,如人的能劳动的前肢(手)、能直立行走的后肢(脚)、能思维的大脑、能说话的声带和口腔,这些生理结构一方面是属于人的自然方面,一方面又为一般动物所无而为人所独有,所以它们是人的自然本质.问题是:人的生理结构能不能说是人的本质?无疑,它们是人所独有的自然属性,但按照前面所说的对人的本质这一概念的理解,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即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劳动.这只是我们的抽象,实际上还有许多因素与它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其中不少因素具有区别人与动物的意义,如思维、语言等等,除此而外,它还有不可缺少的自然生理基础,如手、大脑、声带等等.如果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劳动是最根本的,我们称之为人的本质,那么,手、大脑、声带等等最好称为人的本质的自然基础.人的本质及其自然基础是在相互推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