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7:53:1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1949—1956过渡时期
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1953—1956底(社会主义革命) 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中国实现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北京
内容:
1.通过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方向和途径
体现原则: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意义:新中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开创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意义: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
1954 二次政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至1958 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意义:实现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保证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1956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受民主党派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1953~1957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
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956.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阐述十大关系
提出要更多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1956.9中国共产党八大
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正确指出:
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政治: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史党和政府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强调在全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性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56底 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