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礼”与老子的“道”的比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23:29:44
孔子的“仁”、“礼”与老子的“道”的比较孔子的“仁”、“礼”与老子的“道”的比较孔子的“仁”、“礼”与老子的“道”的比较仁是主张人们之间的爱护、宽容和理解,它最平常的意思就是‘人要爱人’,要承认人的尊

孔子的“仁”、“礼”与老子的“道”的比较
孔子的“仁”、“礼”与老子的“道”的比较

孔子的“仁”、“礼”与老子的“道”的比较
仁是主张人们之间的爱护、宽容和理解,它最平常的意思就是‘人要爱人’,要承认人的尊严、独立意志和生存权利,这无疑是正确的.不管官员还是平民,都要把他们当作人看,要有人最起码的存在权利,但孔子毕竟是封建年代的大思想家,他的人有阶级性,既社会地位不同,所享受的爱也是不同的.现代社会,这个阶级性有所淡化,但还是存在的,人类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将会永远存在,只有马列那个理想化的共产主义才有可能实现无阶级化.所以,我门要做的只有最大可能消除这个阶级性,尽力体现仁的博爱.
礼就是一种社会外在表现秩序,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反映.孔子强调天尊地卑‘非礼,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在孔子眼里,礼是社会政治最重要的东西,礼是划分社会上下等级关系的东西 .礼在形式上,孔子讲‘周礼’,周礼无非就是当时氏族成员祭祀乐舞、进退辑让和表达喜怒哀乐之情,孔子把它上升到社会行为秩序中,带有强烈崇古意识的礼.孔子的礼,为以后封建王朝巩固统治打下了良好的社会意识基础,就是臣民要安身认命、以礼崇古,这种社会意识是极端排外的.以古为准、上下等级,正是孔子束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金箍 咒,所谓‘祖宗之法不可移’这是礼的局限性.这是造成当外夷之邦拿着火枪打进中国时,堂堂中华大国用长枪大刀对抗的深层次主因.
老子提倡的处世哲学则是无为、无争、凡事中庸.他说:凡事不要计较,要从容,宽容,要相信“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他反复赞扬“水”,认为为人要有水一般柔弱的品格,“天下莫柔于水,即攻坚者莫之能胜”,凡事以退守为原则,不争才能达到目的,不争才有德、才有力,这是符合天道的最高原则(“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只要无欲、无为、无争,一切都可以调和,如此则天下太平.这显然也是一种无所作为的守旧保守哲学,虽然包含某些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想,但总体上是形而上学的.

仁、礼是处理矛盾的方式,道是本源,白痴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