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的作品《洗澡》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6:28:52
杨绛的作品《洗澡》读后感
杨绛的作品《洗澡》读后感
杨绛的作品《洗澡》读后感
读杨绛《洗澡》
书的开始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感觉很平实,但是通过幽默的笔触,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有着葛朗台式的吝啬鬼――余楠.一开始还以为这个就会是本书的男主人公?可是,看下去就会知道,这只是一个可怜可悲而又可恨的反面人物.余楠先是想傍上胡小姐,可是又舍不得投资,丢掉了向外跑的可能性,在走投无路之际,一封来自新中国的邀请信救了他的命,拉着他及全家投入了神圣的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伟大道路,而在这道路的尽头,却是一张无形的网.
一场神仙会让本书的各路神仙悉数登场了,这场会一口气展示了一二十个人名,害得我翻天覆地看了好几次才算是弄清楚之间的关系.这之中,有来自苏联的权威,有从法国回来的海归,有旧朝的老夫子,有新中国的年轻小将们,当然,掌握方向的是党的文化工作者.
小说随之展开了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描写.之间穿插了两条线,一条线是事业线,充满了知识分子阶层特有的尔虞我诈,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潮,仅有的一场盗稿事件也没引起多大的波澜便被轻轻地解消了,大概是想让所有的冲突在最后的“洗澡”吧.另一条线则是情感线,大体上以许彦成、姚宓和丽琳之间似有还无的三角恋为主,掺杂着罗厚、姜敏、余照等其他人做为陪衬,同事业线一样,情感线上也安排了一场高潮戏,也就是香山游事件,可是也没发展到激烈冲突的地步便结束了.我想,这是不是杨先生刻意这样安排的,将小说的整体氛围控制在一种含蓄的状态之中.
小说做了这么多的铺垫,最终的目的还是让这许多神仙们的性格与特点展示在读者面前,最后的高潮自然就是所谓的“洗澡”了.看着一个个大文人们在群众的目光中,以近似于裸体的方式剖析自己的灵魂的时候,我先是想笑,可是实在是笑不出来.按小说的说法,这时已经是三反期间的事了,也就是说应该是1952年的事了,经过三年的洗脑,终于将各路神仙们的思想改造成同一种思想.不管他们内心如何挣扎,可是也不能改变这种事实,这也许是所有留在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都必须经历的吧.
然而,相对于前面做了这么多铺垫,真正的洗澡经过我反面觉得没有想象中激烈,而最想看的许彦成的洗澡经过,更是简单的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对比前面几个人过关之艰难,很难让我相信他会这么简单地就能过关,这未免让我有些许失望.
尾声是耐人寻味的,给我留下映象最深的还是彦成那一句“你的话我都记着”,一霎那间,我竟然想起了贾宝玉对林妹妹说的“知己”那场面来,人世间的感情就是这么奇妙,不如意事常八九,小说只能以这种方式戛然而止,而这也许也是最好的结局.
凌晨5点,终于挣扎着看完了全书.可是竟然一点睡意都没有,因为我的记性向来不大好,如果不赶快写点什么,只怕又得再看一遍.
通观全书,很难让人不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做个比较,围城应该是描写旧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小说了,而洗澡则是以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作为出发点.然而这部小说,我感觉很象是围城的姐妹篇,甚至连语言风格都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觉,含蓄而平实,从中却透出些许的悲意,引人深思.围城的冲突高潮阶段基本是在三闾大学中展开,洗澡则是在一个大杂院中.甚至连人物似乎也有参照系:许彦成VS方鸿渐,姚宓VS唐晓芙,丽琳VS孙柔嘉,余楠VS李梅亭.不知别的读者是否也有这种感觉.作为作者文章描写的主人公彦成与姚宓,我并不是十分欣赏.虽说是人无完人,可是彦成对丽琳的淡漠,对女儿的无情,对姚宓的犹豫,很难让我喜欢上这个形象.而姚宓呢,虽然作者极力想将她描写成一个发乎情止乎礼,坚强而又不失纯真的新女性形象,可是她却又实实在在地伤害了丽琳的感情,虽然如她所说“我和许先生说好了,绝不会如何如何.”可是这算是恩赐吗?反正看完后,我对丽琳寄与了无限的同情.作为一个对爱人付出全部的爱的女性,不应该对她保护自己婚姻的行为有任何指摘之处.好在经过这么多波折之后,终于他们还是压抑了不可能出轨的感情,采取了明智的行为,虽然也许三个人都会很痛苦.
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反而是两个小角色,一个是罗厚,呵呵,敢做敢当,充满了阳刚之气,小说最后似乎暗示他会和姚宓走到一起去,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倒是姚宓的福气.另一个喜欢的人物是宛英,这是一个集中了中华民族妇女美德的妇女形象,善良而具正义感,只可惜,竟然会嫁给余楠这样的伪君子,不过最后也暗示她会离开余楠,而这也大概是所有读者的希望吧.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将这部书当成是情感戏来看,书中展现的新旧思想的冲突也是颇让人寻味的.这么多有思想,有个性,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的阳光沐浴下,生活保障是没问题了,而思想呢?对于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来说,也许保持一个独立人格的健全要比五斗米更重要吧(除了余楠、妮娜等丑恶的投机分子之外),然而通观全书,让我想不到的是,真正付诸于反抗的竟然只有朱千里一个人,而这人似乎杨先生对他的讽刺反而是多于同情,总之,他那一句士可杀不可辱还是赢得了我的尊敬.至于其他人,经过汪洋大海式的洗澡后,最终全部磨平了棱角,成为或即将成为合乎标准的新中国御用文人,说一样的腔调,写一样的文章,而且,这洗澡还将一轮一轮地持续下去,不知到了反右,到了文革时,这些人的命运又会如何?可惜没有续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