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生平事迹大概300到500字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2:37:59
肖邦生平事迹大概300到500字的文章
肖邦生平事迹大概300到500字的文章
肖邦生平事迹大概300到500字的文章
肖邦
波兰民族之魂
肖邦的乐曲中熔铸了波兰民族之魂,他最出色的作品深深根植于波兰民族舞曲的沃土之中.肖邦生于波兰,却有一半时光在国外度过,他用自己的笔和钢琴战胜生活,实现理想,畅叙爱国之情,大弹思乡之曲,谱写出了一幕传奇人生.
肖邦于1810年3月1日出生在波兰华沙附近.他生在一个不十分富足但却和睦幸福的家庭中.肖邦的父亲尼古拉生于法国东部的村庄马罕维勒,他勤劳机敏,通过学习,掌握了波兰语、法语和德语,后来他迁居波兰,参加过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领导的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他流亡华沙,靠教法语等工作挣钱度日.1802年,在担任斯卡贝克伯爵的家庭教师时,他结识了贾斯蒂娜.贾斯蒂娜是伯爵夫人的侍女,她沉静娴雅,受过良好教育,尤其喜欢音乐.尼古拉和她一见如故.不久,他们结为连理.后来他携妻子和三个孩子迁往华沙.尼古拉仍教授高中法文.他平静地生活着,并与华沙文化界人士往来密切,这种艺术氛围对小肖邦影响深远.
肖邦天资聪颖,年纪很小时就学会了弹钢琴和作曲.7岁时由老师代笔发表了第一部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参加了一次公开的慈善募捐演出.从此以后,他被当作钢琴“神童”,常常为华沙的贵族们演奏,被贵族阶层所宠爱,并曾得到过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赏赐.肖邦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少年肖邦,深受波兰民间音乐的影响和波兰爱国思潮的熏陶.1826年他成为华沙音乐学院的学生后,常去乡间领略波兰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聆听优美的波兰玛祖卡舞曲,他深深地为波兰舞曲庄严而欢愉的迷人魅力所迷恋.
肖邦求学的时代,波兰人民不甘屈服,反奴役反压迫的斗争风起云涌,出现了一大批爱国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要充满对人民和自由的热爱并且感情丰富,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肖邦.他的朋友、老师都嘱咐他要为人民而写作.法国七月革命期间,潮流所及,波兰的爱国运动也蓬勃发展,形势动荡不定.留在国内不会有发展,出去深造才能展翅翱翔,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家人终于决定让他离开华沙.
当他在维也纳得知华沙起义被镇压后,在随后创作的练习曲中,对侵略者表示出无比的愤恨,他宁愿当一名“无国籍”的波兰流亡者,也不愿保留所谓的“俄国籍”,与俄国统治者彻底划清了界限.
1831年,法国处在“七月王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受尽劳苦,贵族生活奢靡.在巴黎,为了生存肖邦不得不与上层任务来往周旋,并很快获得了认可.但在内心深处,对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伪,他仍十分厌倦与痛恨.
1837年,他断然拒绝了“俄国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充分表明了他怀有一颗忠于祖国的心.
通过自己的创作、演奏和钢琴教学,肖邦很快就在巴黎小有名气.但由于他接触的多是上层人物和贵族知识分子,思想上倾向于保守派,所以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态度冷淡.1835年,他在德累斯顿认识了波兰贵族沃德金斯基之女玛利亚,深陷爱河,因身体健康原因而遭到其母的拒绝.同年底,他结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经过彼此了解成为亲密朋友,直到1847年分手.肖邦此时与雨果、巴尔扎克、海涅、李斯特、柏辽兹等文学家和音乐家过从甚密.肖邦体质虚弱,他不太喜欢公开的音乐演奏会,而宁愿在幽静的气氛中坐下来为亲密友人弹奏几曲.他情愿承受流亡者的痛苦,也不愿回波兰当逆来顺受的“顺民”.
尽管肖邦在英国和苏格兰的访问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他还是很反感英国人用金钱来衡量一切的标准.他的内心愁苦万分,几乎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1849年他走完了自己波折灿烂的一生.肖邦去世后被安葬在贝尔·拉雪兹公墓,而他的心脏则被埋葬在他的祖国大地.肖邦用自己的心灵弹着炽热爱国、追求理想的不朽音符,他用音乐作为武器同当时侵略波兰的沙俄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精湛的技艺和传世名曲为波兰赢得了巨大声誉.一捧华沙泥土撒在他的墓地,安慰着孤傲高尚的波兰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