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的知识点包括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及词类活用(最好是表格形式的!)有点麻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09:35:19
我需要的知识点包括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及词类活用(最好是表格形式的!)有点麻烦,
我需要的知识点包括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及词类活用(最好是表格形式的!)有点麻烦,
我需要的知识点包括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及词类活用(最好是表格形式的!)有点麻烦,
与朱元思书
一、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湍】急流.【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绝】停止. 【鸢 (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 阅读探究
1. 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 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 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 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 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 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 生长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 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
6. 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 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 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三、 拓展延伸
1. 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 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四、 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一、 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1.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2. 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 文言词语1. 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2.通假字【支】通“肢”.【被】通“披”.
3.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今义:指重复.
4.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
4.常规词语
【嗜学】酷爱读书.嗜,喜欢,特殊的爱好.【致】取得.【假借】借.假,借.【手自】亲手、亲自.【怠】懈怠,放松.【逾(yú) 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以是】因此.以,因为.【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益】更加.【道】思想、学说.【患】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游】交游,交往.【趋】快走.【从】跟从.【执经】拿着经书.执,拿.【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德,道德.望,声 望.隆,高.尊,声望、地位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侍】侍侯.【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请】请教.【或】有时.【斥咄(duō)训斥,呵责.【色】表情.【恭】恭顺.【至】周到.【复】回复,回答.【俟(sì)】等待.【欣悦】高兴.【卒】终于.【获】收获.【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子.【穷冬】隆冬,深冬.【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僵劲(jìng)】僵硬.【媵(yìng)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沃灌】浇洗.【衾】被子.【拥】围裹.【覆】盖.【寓】寄居.【逆旅】旅店.逆,迎.【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yè)】光彩照耀.【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略无】毫无.【慕艳】羡慕.慕,羡慕.艳,欣羡.【奉】供养.【不若】不如.
二、阅读探究
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之难.b.旅途之难.c.生活之苦.
2.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爱好读书,克服家贫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借书苦学.
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4.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
5.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7.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① 欧阳修画荻习字.② 王冕僧寺夜读.③ 杨时程门立雪.④ 匡衡凿壁借光.⑤ 车胤囊萤夜读.8.你所知道的什么文章阐述了与本文相似的道理?《为学》.本文和《为学》都说明了学业有成不在于良好的客观条件而在于主观努力的道理.9.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①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②从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10.马生本是一个用心学习的人,作者为什么还要勉励他刻苦学习?宋濂深知当时的太学使人养尊处优,所以勉励马生.
三、拓展延伸
11.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自做答案)从树立远大理想,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发愤读书,为国为民作贡献等角度作答.12.请写出古代勉学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五、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
& 小石潭记
一、 基础知识(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 文言词语1. 词类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2. 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3. 一词多义【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规词语
【篁(huáng)竹】竹林.【佩(pèi)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寒冷.【以为】作为.【卷(quán)】弯曲.【坻(chí)】水中高地.【屿】小岛.【嵁(kān)】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yǐ)然】呆呆的样子.【俶(chù)尔】忽然.【逝】去,离开.【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cī)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幽邃(suì)】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
二、 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游鱼 、 鱼影 、 日光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水 ,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 .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衬托水的清. 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 似与游者相乐.比喻: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
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 (水→石→树→鱼) (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三、迁移拓展
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0.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
& 岳阳楼记
一、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1.范仲淹,自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
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二)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
【守】 古义:做州郡的长官.今义:看护,把守.【制】古义:规模.今义:多指制度.【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薄】古义:迫近.今义:多指不厚的,浅显的.【去】古义:离开.今义:由某地到某地.【惊】古义:起,动.今义:指受惊吓.【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景物、景 观.【集】古义: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义: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国】古义:国都、国家.今义:多指国家.【空】古义:消散.今义: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心】古义: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义:多指心脏.【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小的.2.一词多义【或】(1)有时.(2)或许.
3.通假字【具】通“俱”,都.【属】通“嘱”,嘱托.4.词类活用【先】在……之前.【后】在……之后.5.成语【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现形容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兴,起.【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今形容家乡或事业壮丽而多变化.万千,没有穷尽.【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6.常规词语〔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越〕到,及.〔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盛状〕盛景,好景色.〔浩浩汤汤(shāng)〕 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涯〕边.〔晖〕日光.〔则〕就是.〔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备〕详尽.〔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因战国屈原作《离骚》而得名.〔览〕看,欣赏.〔得无〕莫非,岂不是.〔淫(yín)雨〕连绵的雨.淫,过多,过甚.〔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排〕推开.〔曜〕光辉.〔形〕形体.〔樯(qiáng)〕桅杆.〔倾〕倒.〔楫〕船桨.〔催〕折断.〔冥〕昏暗.〔斯〕这.〔谗〕说坏话.〔至若〕至于,又如.〔万顷〕极言其广.〔锦鳞〕美丽的鱼.〔芷(zhǐ)〕芷草.〔汀(tīng)〕小洲.〔郁郁〕形容香气很浓.〔长烟〕大片的烟雾.〔一〕全.〔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极,尽.〔偕(xié)〕一起.〔宠〕荣耀.〔把〕执,拿.〔临〕对着.〔求〕探求.〔古仁人〕古品德高尚的人.〔二者〕指上文中的两种心情.〔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庙堂〕指朝廷.庙,宗庙.堂,殿堂.〔进〕指在朝廷做官.〔退〕指不在朝廷做官.〔归〕归依.
二、阅读探究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2.“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3.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4.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6.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宠辱偕忘”的“宠”和“辱”分别之什么? “宠”:提升;“辱”:降职.
9.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虎啸猿啼”?可能是迁客骚人览物时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由风声产生的想像.10.郦道元在《三峡》中也以“猿鸣”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由白天到黑夜.12.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13.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4.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15.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6.“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指(呼应)什么?“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进”指(呼应)“居庙堂之高”,“退”指(呼应)“处江湖之远”.
17.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
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20.“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21.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2003年中考题〕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2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23.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 延伸拓展
24.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以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2003年中考题〕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2)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
2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2003年中考题〕(提示: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生活.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谈,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 谈;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和民族责任感谈.)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滕子京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之时,仍然奋发有为,政绩卓著,有积极的政治理想,这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这启示我们: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畏逆境,志存高远之人,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永闪光芒.
26.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我国古代就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也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不过这是针对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缓和封建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但不具有普遍意义.范仲淹把它发展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则具有深远影响.他的“忧君”思想,虽然 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