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5 18:55:32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至今还记得《刮痧》这部电影,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人物主要是 一家中国人.事情是从这家的小孩感冒发烧开始的,因爷爷看不懂洋文,无法拿药给孙子吃,就使用了中国民间常用的治疗方法,即刮痧,就是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在病人的背上刮,直到背部皮肤充血为止.在幼儿园里孩子背部的印痕被老师发现,于是孩子被老师和记者“保护”起来.孩子的家长再也无资格与孩子见面,原因是孩子遭到了家庭暴力,人生权利受到了损害,而且两名激于公愤的记者还将孩子的父亲告上了法庭,由于是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的做法,在法庭上中国人与美国记者、法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两种不同文化撞击出点火石光……由此引发观众对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层次思考.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从平常小事入手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深刻的立意都体现在一件小事中.初中基本篇目有很多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如《七根火柴》、《变色龙》、《一件小事》、《社戏》、《背影》《最后一课》、等等,可见,许多作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的.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大事也产生于小事,写文章正如吃饼,不可能一口就全吞下一块大饼,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一个具体的题目,从咬第一口开始.写小事,还有利于走出空泛肤浅和文题不一的误区,有利于写深写透,写出个性.
八年级上册课本中杨绛的《老王》,最后写到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写出了“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高再比如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通过身边的一些平凡景象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以小见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聚焦凡人小事”“观察自然景象”“捕捉细小情节”等来关注社会、感悟人生、诉说真情,从而做到以“小”见“大”.
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中学生作文的成败.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在我们同学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要用小弦拉出高调是何等困难!
在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告诫学生:作文要“写小事,写生活”,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文章的真实性、可信性.然而当学生真地写了他们所谓的“生活”后,老师们往往又觉得“不够味”,因为学生的作文立意不高,没能做到“志存高远”,没能做到“反映社会风情和时代的气息”.曲高调低,真是难煞了莘莘学子:写小事,说主题不深刻、欠挖掘;主题深入了,又说题材太大太空、不切实际.
其实,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方法也很多,有托物言志,例如:《行道树》《爱莲说》;有以物喻人,例如:《荔枝蜜》《海燕》;有借事寓理,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挖荠菜》……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一)以“水”为话题.据此,可拟出下列题目:《我在河边散步》、《我是一条孤儿鱼》、《最后一杯水》等.其中《最后一杯水》是这样的:时间为50年后的一个中午,地点为已成为沙漠的中原地区,人物是我和两位最好的朋友,事情是我们发现了地球上的最后一杯水.中心事件是我们商量如何使用这杯水,最后决定用它培植绿洲.这最后一杯水是文中的道具和线索,对主人公可以重点进行语言和神态描写.
(二)以“亲情”为话题.有一位同学写了《明天吃什么》,时间是一天晚上,地点是家里,事情是爸爸和妈妈商量明天早上为要考试的我准备什么样的食物.人物对话描写细腻真实、妙趣横生.作文《纸飞机》回忆了外公生前为我折许多种小飞机的事,小飞机虽小,却表现了外公真挚博大的爱.
(三)以“幸福”为话题.有一同学写了《爸爸妈妈的爱情》,文章重点刻画爸爸和妈妈搬运家具时,爸爸的手好像被碰了,妈妈关切的询问,他们互相体贴的这一幕使我对爸爸和妈妈的爱情和幸福有了深一层的理解.此外,还有同学写童话《我是一只幸福的小狗》,主人公小狗赌气离开穷困的家出走,本文通过它的经历表现了“有钱不一定就是幸福”这个深刻的主题.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应该能明白一些“以小见大”这个方法的运用了.
那么,在作文中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诗人蒙马特尔坐在地窑里,面对着眼前6000瓶香槟酒,可就是产生不出诗的灵感.”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草一木,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找到怦然心动,找到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例如:拾到一片落叶,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忙的道理;树叶把绿意留给人类,把败叶留给土地的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看到农民大伯的手,可以发现,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是生命的永恒……
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比如小草——生命力,小蜜蜂——无私奉献等.还要注意写小的材料时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把小材料写细写透才能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那样也容易造成结构的混乱.除以上两点,还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这样才不会落入俗套,比如很多同学都在写香气吸人的桂树,而有位同学却写桂花树下默默无闻的酸酸草,就别具一格.再比如作家贾平凹在长篇随笔《我是农民》中,写到当年家中的贫困状况时,也有一个典型的小材料.原文叙述说,家里刚刚有了一点粮食,父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看着孩子们吃得饱饱的都睡下,父亲慨叹:“看,娃儿们的屁都有臭味儿了!”一句话给读者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受,这里既有吃不上粮食的辛酸,也有父亲养家糊口的艰难,同时也让人看到一缕凡俗的温暖.……
二、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有人会问,“生活”还分有价值、无价值吗?分!写进文章里就有分别.我曾经布置学生做过一篇以“爱”为话题的文章.一个学生写他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细节、语言、动作描写都十分到位,可我只能给他判到70分.为什么?价值太小!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当然自有其社会价值,可小学生写写还可以;作为一个中学生,还对“扶老太太过马路”、“你借我一根尺子,我还你半块橡皮”之类的“生活”乐此不疲,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能有多深的思想性?同样的话题,另一个学生写的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天晚饭后,我和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埋头用功.这时,厨房里突然传来一声碟子被打碎的清脆的响声.我蓦地停下了手中的笔,心头不由一颤:妈妈已经为我刷了十几年的碗了……”接着,他以此为切入点,就写妈妈这些年刷的这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记叙、抒情,挥洒淋漓,最后得出了“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与此同时,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生活”升值了,一些“生活”贬值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干嘛还要让它们在文章中出现呢?这样的题材,我们又能指望它们有多少新意、多高的境界呢?
三、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
四、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部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细节描写的范例.如体胖的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时,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勾画出父亲的高大形象.再如外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另外中国的名著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指着两根灯芯不肯死去的描写也属此例.
五、选择思维方式.除直接从事物本身入手,抓住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外,也可以从从侧面出击,这往往能出奇制胜,在作文中,就是避开正面的“短兵相接”,集中笔墨记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从而以小见大.如修祥明的《小站歌声》一文,作者没有正面写山村女教师如何扎根山村,如何在艰苦的环境里从教,如何关爱孩子的种种动人事迹,而是从侧面切入,只写了孩子们到小站送老师回城“结婚”(其实,老师得了白血病,只剩半年时间,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她编了这么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一感人的场面,一个以全身心热爱孩子的山村女教师的高大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还可以由此及彼,联想到另外的事物或现象,如《荔枝蜜》由赞颂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到农民在水田里分秧插秧的情景,直至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回忆我的母亲》作者从叙写母亲生前可歌的故事到最后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赞颂.
六、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贵在从小事中折射出时代风貌.如作文《争》通过描写一家三口几年前争看电视和现在争用电脑两个场面,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由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展示出时代风貌,文章的境界顿出,这不正是作者放开眼量的结果?
比如以“电视”为话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写电视的发展来表现人民生活的提高,或者从电视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表达人民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这都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思考一例:《自行车》如何把握时代脉搏.
七、合理想象联想、提升材料层次.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再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这两篇的题材也很平常,但是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前,我的学生做过一篇以“花草树木”为话题的作文.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在写养花的经历或者描述一种花,写的不是很好,就事论事,没有升华、深化,甚至没有中心主题.我在课间带他们来到操场,就看草.雨后的花坛,草长的特别茂盛,但被淋的东倒西歪;而种在格子式的人行道板里的草却长得整齐有序.我让学生说说二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学生说花格子把草保护起来了.我说,花格子框死了草,限制了草的自由啊!不是吗?学生说不是.我进而引导他们联系学过的政治课关于“自由与纪律”、“自由与法律”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悟出了“规矩对人生的作用”、“纪律对人的塑造”等主题,从而使“草”上升到了“人”、上升到了“社会”.课上,我们又复习了学过的课文《行道树》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在作文中进行联想、想象以及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文章的重要意义.这一节课的直接结果就是,这次文章中大部分的花草树木都会思考、有思想了.
学生的生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凡且细碎的.我们不太可能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去写.但只有我们善于观察、品味生活(对材料进行精心提炼),并能运用恰当的手段(用心挖掘和认真构思)把我们的感悟表达出来,追求高的立意,那么即使是平淡无奇的材料,也能写出意味隽永的佳篇来.
最后,我们欣赏两篇学生佳作:
[佳作展示台]
告别我可爱的故乡
刘霞
我的故乡在那大山脚下,青山依傍,泉水聆听.
当我的一只脚踏出了那块土地,我便知道,我真的要离开了.这里曾是我用歌声踏遍的地方,我熟识了这里的一切,却又要与它离别.
一年前,当附着现代气息的挖掘机在山脚下拉响了发动机,整个故乡的人民都清楚,这将是我们离开的号角.我目睹着山脚到山顶的树木如何凄哀地倒下,我见证着那曾经清澈的沟水如何浑泥.我看见的,是时代的变迁,是我故乡的土地上涓涓滴滴的液体.
儿时的我,喜欢独自走上那葱草严密的小山丘.我尝试过背倚着老树根,昂视天空的旷达,我欣赏过百鸟啁啾,蝶舞轻盈的幽雅.当那初开的紫藤花攀上树梢,我会准时出现在它的身边,轻吻它那柔嫩的花瓣.这里的万物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寄托了我心灵的宿愿.在这里,我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沉静.
冬雪覆盖的故乡或许已成为我心中涌动的惆怅.三年前,那是我见证过最丰实的大雪,树枝伴着沉重的积压颓然倒地,我家的门前几方见开的小路上,已堆上了厚厚的积雪.那天,冷风劲吹,呼啸的北风刮走了人们出门的写意,人们都坐成一圈烤火.这时,听到有人说村里的排水沟冻住了,无法向外排水,于是,村中的丁壮们全都拿着铲子出了门.在大雪中,我的双眼被蒙上了一层酥软的雪花,朦胧看到乡邻们在雪花中凿冰开沟的情景,每个人的双脚都浸在那冰冷的沟水里.我的家乡人似乎永远都是团结协作的.就这样,沟水又重新涓涌流淌,小径上,长长得留下一串足迹.
我爱我的故乡,却无语言表它的美好;我爱我的故乡,却无法挽留它轻盈的身姿.当夏至,我已毕业,我想再回去,看一眼我思绪飘逸的故乡.
“谁的眼泪在飞,是不是流星的眼泪.”歌声依旧响起在耳畔.我的故乡在流泪.
[点评]
考生能够在考场上限时写出这样优秀的文章,我想,这与他平时大量阅读、善于思考是分不开的;也与他所具有的人文关怀、自我修养分不开的.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小作者对于往昔故乡的眷恋,对今日惨遭破坏的声声诘问,更有对家乡人没有丢失真纯的赞美.试想,如果没有平日对周围环境与人事的关怀与思考,又怎能写出这样文情并茂的文章呢?
生命的日历
浙江一考生
一张一张撕下来,一张一张寄托了你的希望.——题记
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她了.只是童年还有那模糊的痕迹,她的脸上有着看起来亮闪闪的银丝,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
“叮铃铃”,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泪水一刹那涌出.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走进卧室,记忆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的日历,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2003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2003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2004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2005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2005年3月,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2006年2月,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事,时间到时、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话了,是学业的繁忙,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望着病床前那个头包白纱仍在昏睡的她,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眉眼间的沉静.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
[点评]
本次考试,写“情”的文章不少,优质的却不多.本文当属同类中的翘楚.真挚和浓郁的情感赋予本文以较强的笔墨张力和感染力,而良好的写作功底又使得这种情感的抒发既饱满充实又酣畅淋漓.构思生动不俗.和许多考生把“日历”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相异,作者以“日历”作为写作的重心和情感的载体,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了最熟悉、最深切、最动人的材料,从而避免了许多作文所犯的话题和材料游离、情感空洞粗糙等病;语言的感受性不错,个别句子的表达显得跳脱和粗疏,但瑕不掩瑜,且情感的丰茂和文气的充沛有力的弥补了这一不足,是难得的考场佳作.
【2005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
哲学家说,和谐是生命与自然的相亲相爱;作家说,和谐是笔端生发的完美境界;舵手说,和谐是力挽狂澜的默契配合;学生说,和谐是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个温馨故事……
读完《流逝的古典》一文,你或许对“和谐”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我们也时时需要和谐,事事需要和谐,请以“和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例文】
“和谐”画展
◆黑龙江一考生
昨日读报,见到一则画展启事:周日上午将于希望省和谐市举办“和谐”画展,有意参加者,于周六午后3点前来报名,迟者概不录取.
读罢启事,平素就喜欢涂抹几笔的我顿时心生神往,于是着手寻觅素材,准备参展作品——
婴儿哺乳图
一位貌美的母亲,怀抱襁褓中的宝宝,面带慈祥的微笑,哼着悠悠的催眠曲……宝贝正口含乳头,眯着一双小眼睛,不时地吮吸几下乳头……
母亲安详、慈善的表情与婴儿安全、舒适的神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瞬间,爱在滚滚流淌,那爱滋润了一切真善美之花,淹没了所有假恶丑之果,那瞬间流淌的涓涓爱流哟,直淌过我的心田,让我的心澄然、清然、亮然.真的是真情无价,和谐永久.
泪眼朦胧图
闷热的午后.树下坐着一位泪眼朦胧的小女孩.忽然,一个小男孩飞奔过来,手持手帕,他走到她面前,用手帕轻轻拭去泛在她眼圈内的泪花:“想家了吗……”一句温馨的问候,犹如燥热的午后的一阵凉风,既会使人心静,又让人不再忧伤.问候语背后的那种情感是纯真的、可贵的、脱俗的,是不畏人言的,而那个场面更是和谐的、动人的,见证了两小无猜的友谊.
夕阳挽扶图
夕阳西下,从远处走来两位相互挽扶的白首老人.在共同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留给他们的只有蹒跚的脚步和满脸的皱纹.他们迎着夕阳走去,留下了高大的背影和背影四周那耀眼的光环……
人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有点无可奈何的意味.但是当你看到他们绽开在皱纹间的笑容时,你一定会发出感叹:最美不过夕阳红!是啊,从相识到相知到相恋,一直到相挽,他们走过的虽然是一路坎坷、一路辛酸,但是他们却一步步走向和谐!真的就是患难见真情,真爱无限,温情永远.
整理着一幅幅“素材”,让心在和谐中浸泡,情在和谐中升华,心领和谐四溢的清香,我为之动了真情.报名截止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带上自己的作品,带着信心,走进“和谐”画展大厅.
愿和谐无限.
【亮点启示】
文章的切入点选择得好.“和谐”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为一名中学生是很难把“和谐”这个话题说深论透的,作者采取的是避重就轻的方法,以为参加画展准备“素材”为切入点,写出了自己眼中的“和谐”和自己心中对“和谐”含义的理解.应该说,作者这样做是很高明的,这样切题的新颖的非成人化的写作内容很容易引起阅卷人的注意和阅读兴趣.实际作文中,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往往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学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也由于话题范围比较广,可写的东西很多,往往使得面对这类话题的学生难以把握,要么难以下笔;要么贪多求全,结果导致泛泛而谈.这时最好的方法是选准切口,大题小做.
切口的选择一要准,二要小.所谓“准”即指写作的内容要切题,角度要新颖;所谓“小”即指选择具体的“小”事、“小”物、“小”的感受等.这样可以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将提供的“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个“小话题”,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办法去写.也可以通过给“话题”添加成分对话题加以限制,来缩小话题范围,做到宽题窄写.
总之,话题作文写作就像摄像一样,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细微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选准角度,运用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写作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好的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当中的,因此你需要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2;当你认识到这些平凡的小事后,你已经做到了成功的一半,接下来你就该去思考为什么了
3;第三点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你要把你的认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在你的作文中像春雨一般的融进你的作文中,其中也需要你有一定的文采,但一个好的立意也会让你与众不同的。...
全部展开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好的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当中的,因此你需要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2;当你认识到这些平凡的小事后,你已经做到了成功的一半,接下来你就该去思考为什么了
3;第三点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你要把你的认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在你的作文中像春雨一般的融进你的作文中,其中也需要你有一定的文采,但一个好的立意也会让你与众不同的。
收起
作文就像摄像,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细微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