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写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0:18:35
诸葛亮出师表写作背景诸葛亮出师表写作背景诸葛亮出师表写作背景《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现年公元2001年.大约

诸葛亮出师表写作背景
诸葛亮出师表写作背景

诸葛亮出师表写作背景
《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
现年公元 2001年.大约 1776 年前,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荆州,隐居陇亩(今湖北省襄阳城西南),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失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 223 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卒于军中.有《诸葛武侯集》.
公元 223 年十月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公元 225 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推进事业,出兵击魏做准备的.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公元 226 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同年七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 227 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成.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疏,篇名为后人所加.
《前出师表》出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文中.裴注言:“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后人颇有颖此表为伪作者,但《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诸葛恪(诸葛亮兄诸葛瑾之子)所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似指《后出师表》而言,又两《出师表》言辞、情感非常一致,后表当不会为伪作.
表 :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出师前给后主刘禅写了这篇文章,来告戒刘禅要怎样主持朝政.

《出师表》是三国时候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的一篇有名的文章。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城西)。他胸怀大志,尝以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和战国时候燕国的军事家乐毅自比。刘备听说诸葛亮有非凡的才能,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三次到隆中诸葛亮住的草庐中去拜访他,跟他谈论如何统一天下,兴复汉室这件大事。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建议先占据荆州(现在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带)、益州,...

全部展开

《出师表》是三国时候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的一篇有名的文章。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城西)。他胸怀大志,尝以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和战国时候燕国的军事家乐毅自比。刘备听说诸葛亮有非凡的才能,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三次到隆中诸葛亮住的草庐中去拜访他,跟他谈论如何统一天下,兴复汉室这件大事。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建议先占据荆州(现在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带)、益州,西边、南边跟那里的少数民族结好,东边联络孙权,等待机会到了,就出师北伐曹魏。刘备对这一建议深表赞同,从此诸葛亮成了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征,企图一举歼灭占有江汉地区的刘表和投靠刘表的刘备以及统治长江下游广大地区的孙权。就在曹操南征的时候,刘表恰巧病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曹操占领了荆州城(现在湖北省襄阳县),刘备败走夏口(现在湖北省武昌市)。这时,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劝说孙权跟刘备同心协力,共拒曹操。孙权同意这样做,他和刘备在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大破曹军。此后基本上确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安十六年,刘备取成都。建安二十四年,又取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曹丕废汉献帝以后,刘备于公元221年即帝位,年号章武。章武三年,刘备死了,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备的儿子后主刘禅统治蜀汉。刘禅是个昏庸的国君,实际上担负蜀汉政治军事责任的是诸葛亮。这时诸葛亮对内精兵简政,励精图治,对外一面跟东吴结好,一面在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率军南下,处理云南少数民族问题,安定后方。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驻军汉中,准备夺取魏国统治下的凉州(今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诸葛亮做事非常谨慎,出发之前给刘禅上了一篇表——《出师表》,告诉刘禅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这篇表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只说是“疏”,没有篇名。又见于梁朝萧统(昭明太子)编的《文选》(也称《昭明文选》),篇名《出师表》。出师,是指出师伐魏。表,是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用的一种文体,也叫“疏”或“奏疏”“奏议”。上面说过,这篇表是建兴五年上的。后来建兴六年冬天,诸葛亮听说魏兵东下,关中空虚,他又引兵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县),围陈仓(也在宝鸡县)。出征之前,也上过一篇表。后人多称这两篇表为《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不过《后出师表》是原编《诸葛亮集》所没有的,而是出于三国时吴国人张俨的《默记》,有人认为《后出师表》未必为诸葛亮所作。
在这篇《出师表》里,诸葛亮用肺腑之言表达了他对蜀汉,对刘备父子的忠诚和至爱。因此,在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下,诸葛亮的品格一向得到很高的评价。
《出师表》是三国时候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的一篇有名的文章。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城西)。他胸怀大志,尝以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和战国时候燕国的军事家乐毅自比。刘备听说诸葛亮有非凡的才能,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三次到隆中诸葛亮住的草庐中去拜访他,跟他谈论如何统一天下,兴复汉室这件大事。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建议先占据荆州(现在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带)、益州,西边、南边跟那里的少数民族结好,东边联络孙权,等待机会到了,就出师北伐曹魏。刘备对这一建议深表赞同,从此诸葛亮成了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征,企图一举歼灭占有江汉地区的刘表和投靠刘表的刘备以及统治长江下游广大地区的孙权。就在曹操南征的时候,刘表恰巧病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曹操占领了荆州城(现在湖北省襄阳县),刘备败走夏口(现在湖北省武昌市)。这时,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劝说孙权跟刘备同心协力,共拒曹操。孙权同意这样做,他和刘备在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大破曹军。此后基本上确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安十六年,刘备取成都。建安二十四年,又取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曹丕废汉献帝以后,刘备于公元221年即帝位,年号章武。章武三年,刘备死了,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备的儿子后主刘禅统治蜀汉。刘禅是个昏庸的国君,实际上担负蜀汉政治军事责任的是诸葛亮。这时诸葛亮对内精兵简政,励精图治,对外一面跟东吴结好,一面在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率军南下,处理云南少数民族问题,安定后方。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驻军汉中,准备夺取魏国统治下的凉州(今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诸葛亮做事非常谨慎,出发之前给刘禅上了一篇表——《出师表》,告诉刘禅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这篇表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只说是“疏”,没有篇名。又见于梁朝萧统(昭明太子)编的《文选》(也称《昭明文选》),篇名《出师表》。出师,是指出师伐魏。表,是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用的一种文体,也叫“疏”或“奏疏”“奏议”。上面说过,这篇表是建兴五年上的。后来建兴六年冬天,诸葛亮听说魏兵东下,关中空虚,他又引兵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县),围陈仓(也在宝鸡县)。出征之前,也上过一篇表。后人多称这两篇表为《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不过《后出师表》是原编《诸葛亮集》所没有的,而是出于三国时吴国人张俨的《默记》,有人认为《后出师表》未必为诸葛亮所作。
在这篇《出师表》里,诸葛亮用肺腑之言表达了他对蜀汉,对刘备父子的忠诚和至爱。因此,在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下,诸葛亮的品格一向得到很高的评价。
回答者:chenkexin1006 - 魔法师 四级 1-6 13:43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城西)。他胸怀大志,尝以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和战国时候燕国的军事家乐毅自比。刘备听说诸葛亮有非凡的才能,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三次到隆中诸葛亮住的草庐中去拜访他,跟他谈论如何统一天下,兴复汉室这件大事。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建议先占据荆州(现在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带)、益州,西边、南边跟那里的少数民族结好,东边联络孙权,等待机会到了,就出师北伐曹魏。刘备对这一建议深表赞同,从此诸葛亮成了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征,企图一举歼灭占有江汉地区的刘表和投靠刘表的刘备以及统治长江下游广大地区的孙权。就在曹操南征的时候,刘表恰巧病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曹操占领了荆州城(现在湖北省襄阳县),刘备败走夏口(现在湖北省武昌市)。这时,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劝说孙权跟刘备同心协力,共拒曹操。孙权同意这样做,他和刘备在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大破曹军。此后基本上确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安十六年,刘备取成都。建安二十四年,又取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曹丕废汉献帝以后,刘备于公元221年即帝位,年号章武。章武三年,刘备死了,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备的儿子后主刘禅统治蜀汉。刘禅是个昏庸的国君,实际上担负蜀汉政治军事责任的是诸葛亮。这时诸葛亮对内精兵简政,励精图治,对外一面跟东吴结好,一面在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率军南下,处理云南少数民族问题,安定后方。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驻军汉中,准备夺取魏国统治下的凉州(今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诸葛亮做事非常谨慎,出发之前给刘禅上了一篇表——《出师表》,告诉刘禅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这篇表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只说是“疏”,没有篇名。又见于梁朝萧统(昭明太子)编的《文选》(也称《昭明文选》),篇名《出师表》。出师,是指出师伐魏。表,是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用的一种文体,也叫“疏”或“奏疏”“奏议”。上面说过,这篇表是建兴五年上的。后来建兴六年冬天,诸葛亮听说魏兵东下,关中空虚,他又引兵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县),围陈仓(也在宝鸡县)。出征之前,也上过一篇表。后人多称这两篇表为《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不过《后出师表》是原编《诸葛亮集》所没有的,而是出于三国时吴国人张俨的《默记》,有人认为《后出师表》未必为诸葛亮所作。
在这篇《出师表》里,诸葛亮用肺腑之言表达了他对蜀汉,对刘备父子的忠诚和至爱。因此,在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下,诸葛亮的品格一向得到很高的评价。
回答者:婆娑宝树 - 初学弟子 一级 1-6 13:47
《出师表》写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公元227)。这时距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前后已历21个春秋。这些年来,诸葛亮先是忠心耿耿辅佐刘备,戎马倥偬,使原来偏隅荆州的刘备,卓然奋起,称帝一方,成为与魏、吴相抗衡的一霸,形成“天下三分”之势。公元223年刘备崩殂前,白帝托孤,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一如既往,忠心辅佐后主。在公元227年,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的遗愿,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先平定南方,然后拟乘曹魏兵败祁山、孙吴石亭受挫的有利之机,挥师北上,平定中原。临行前给刘禅呈上了这篇《出师表》。诸葛亮一世辅佐汉主,勤心理政,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临案作文,“率皆以明志达意为宗”“报先帝而忠陛下”,对两代汉主的一片忠心,贯注在这篇临别誓言之中。垂名后世,彪炳文坛。
此表在叙写事理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志尽文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了当今蜀汉偏居一隅,国内疲敝的严峻形势,郑重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作者从内外两方面立言,外势,“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形势严峻,刻不容缓;内情,“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从外势和内势两方面分析“开张圣听”不仅仅是品德的小事,而且是关系到一国存亡兴替的大事。二是赏罚分明,执法公平。先言“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然后就宫中府中分而述之。此项建议,着重从治体上阐述,条分缕析,陈述具体,使后主一目了然。三是“亲贤臣,远小人”。先摆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将其提高为关系汉室兴衰的认识高度,使人闻之心惊魄动,深感一言九鼎之分量。这三项建议,其核心是“开张圣听”,没有它,更无所谓赏罚严明,亲贤远佞,表明了诸葛亮忠贞报国的情志和北定中原的决心,表现了他的“谨慎”的秉性和竭忠尽节的品格。文章结构绵密,层次井然,思虑完备,意脉贯通,丝丝入扣,故刘勰称之“志尽文畅”。
(二)剀切委婉。诸葛亮是刘禅的父辈,又是其臣子,故说理,陈情,既要明白切实,又要言辞委婉。“臣本布衣”以下部分,一字一句,虽凝聚毕生心血,珠玑络绎,涕零满目,但无不一一从胸中口中自然流露出来,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他另辟蹊径,转从自己说起。先自叙21年中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的知恩之报。刘备的知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使一介之隐士成为叱咤风云的三军之帅;二是临崩托孤,把平定中原、兴复汉室的重任全部托付给他。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由“感激”而“遂许先帝以驱驰”,后虽遭挫折,仍不避生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知遇和感恩,实际是一物的两面,生动说明了作者与蜀汉的血肉关系。因而,作者在这里看重写出了他报效于蜀汉忠诚于汉主,是完全出于情和义而非迫于势和利。最后,过渡到这次北伐的根本动机是“报先帝而忠陛下”;末尾反复叮嘱后主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谆谆告诫,溢于言表。本文或以自己的忠心相示誓,或以内臣外将的忠勇相感染,或以国家兴亡,兴复汉室相鞭策,由此造成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不仅以理服人,更注意以情感人;而对后主的劝谏、祈望,则曲折委婉,文章于“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
(三)平易精严。前人谓《出师表》“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这就道出了此文语言平易晓畅,亲切自然的特点,这在文章的第二、三节中最为突出。语言之整严精练,也十分明显,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均工整精练,具有一种整饬美。
表与章、奏、议一样,都创始于汉代。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篇》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所以“表”是汉代以来臣下向君主恳切陈请、表明心迹的一种常用文体。刘勰认为“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的确,《出师表》堪称是汉末以来表文的第一佳作。其真情实感代替矫揉造作,含情规谏多于颂功感恩。质朴诚挚,志尽文畅;而其忠诚志趣,更为后人钦仰。如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陆游:“《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篇》);郭沫若评论说:“说得具体切实,情词恳款”(《论曹植》);孙犁评论说:“前后出师师表,高瞻远瞩,文词质朴,情真意诚,叮咛周至,感动百代,成为名文”(《耕堂读书记》)。这些评论并不过誉,实际上都是出于对诸葛武侯的倾心崇敬和由衷的钦佩。

收起

这问题有点无聊 既然在看就应该先了解了解才看

《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
现年公元 2001年。大约 1776 年前,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荆州,隐居陇亩(今湖北省襄阳城西南),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

全部展开

《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
现年公元 2001年。大约 1776 年前,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荆州,隐居陇亩(今湖北省襄阳城西南),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失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 223 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卒于军中。有《诸葛武侯集》。
公元 223 年十月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公元 225 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推进事业,出兵击魏做准备的。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公元 226 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同年七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 227 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成。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疏,篇名为后人所加。
《前出师表》出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文中。裴注言:“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后人颇有颖此表为伪作者,但《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诸葛恪(诸葛亮兄诸葛瑾之子)所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似指《后出师表》而言,又两《出师表》言辞、情感非常一致,后表当不会为伪作。
表 :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回答者:c5180179 - 魔法师 四级 1-6 13:32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以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收起

七出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