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读后感500字要联想到钱学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4:34:33
詹天佑读后感500字要联想到钱学森!詹天佑读后感500字要联想到钱学森!詹天佑读后感500字要联想到钱学森!那—天下午,我认认真真的把《詹天佑》这篇文章读完.这篇文章讲了詹天佑爷爷主持的京张铁路是怎样

詹天佑读后感500字要联想到钱学森!
詹天佑读后感500字
要联想到钱学森!

詹天佑读后感500字要联想到钱学森!
那—天下午,我认认真真的把《詹天佑》这篇文章读完.这篇文章讲了詹天佑爷爷主持的京张铁路是怎样修筑的,说明了詹天佑是个杰出才干的爱国工程师.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是多深刻啊!
  读完《詹天佑》我感觉到:“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条铁路,—定要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嘲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赞叹,多爱国的詹天佑爷爷啊!他那强烈的爱国心是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出来的.在有困难时,他居然还想着国家,想着要为祖国争光.他对工作及其负责,要不,他怎么会提早两年京张铁路就全线竣工呢?詹天佑不但有对工作—丝不苟的态度,而且还有创新精神.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来源于实践、勤奋.是啊,我们不正正需要这种精神吗?
  在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词语是:“不怕困难、不怕嘲笑”这些,虽然才几个字,可是里面蕴含着什么,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以詹天佑为榜样!例如: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很了不起,整天顾着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奋的人即使没有聪明的人那样聪明,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定会赶上聪明的人.不是有—句话是“聪明在于勤奋”吗?我们还要多实践,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时候,我们就会像詹天佑—样,有创新的精神!
  詹天佑,我要以你为榜样.我要像你—样爱国,为祖国做出贡献,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做事要—丝不苟.我为中国有詹天佑这样的工程师而感到骄傲!
  6百字左右.
  或
  逆境中长出的爱国之花
  ¬¬——读《詹天佑》有感
  詹天佑——我国伟大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这一段铁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成功的.但是,他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艰难与坎坷.
  1903年,清政府计划修建京张铁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我国的北部而企图争夺修路权,并提出条件来要挟清政府.他们认为,中国完全无力完成此铁路的修建工程.对此,詹天佑毫不畏惧,站起来推荐自己作这次铁路修建的总工程师.面对外国人的讥讽,他以大无畏的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勘测地点,设计方案.
  然而,事情并不像詹天佑想的那么简单.在英国人的蛊惑下,政府官员并不相信他真的会修成铁路,所以处处为难他.修建费用也从800万两降到500万两.这一切,彻底的激怒了他.白天,他攀山越岭亲自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经过詹天佑和工人们的辛勤劳动,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提前竣工了.这件事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大长了中国人志气.
  直到今天,我的脑海还会浮现出詹天佑不畏困难,无惧耻笑,从容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形象.是他的坚强、他的不服输、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有了詹天佑这个榜样,中国的铁路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已经建设了世界上位于前列的铁路体系.在詹天佑以及其他许多榜样精神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发扬无惧困难,不畏耻笑的爱国精神,中国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再也不是以前的东亚病夫了,中国变得富饶和强大了.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六十年前,也就是爷爷奶奶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他们吃的是米糠烂菜,穿的是无法御寒的破衣服,住的是泥草房,个个骨瘦如柴.而现在我们吃的是香喷喷的大米饭,穿的是漂漂亮亮的新衣服,住的是美观的楼房,个个是健康强壮.六十年,变化如此之大,这一切都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想想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幸运.我们为祖国六十年的成就欢呼,我们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前途的打造者,我们是祖国人才的继承者.让我们学习詹天佑认真刻苦的劲儿,唱着《跨世纪》的歌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为祖国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吧!
  关于联想到钱学森这个问题.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就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意见书》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不久,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这正是钱学森回国一周年的日子,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开始了艰难的征程.新事业起步,千头万绪.钱学森首先给刚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让这些从未见过导弹的技术人员了解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他拟定了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有关专业的学习计划,并指导建立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弹体结构等研究室.
  酒泉发射场.钱学森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前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的困难条件下,他带领着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在现场的聂荣臻高兴地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作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目光总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后不久,钱学森就组织有关专家就我国地地导弹的发展道路展开讨论,形成《我国地地导弹发展途径的意见》,提出了我国中近程、中程、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长远发展规划.随后,地空导弹、海防导弹,以及固体发动机、固体导弹、反导系统和运载火箭等项目,也在他组织和协调下陆续上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工程代号由此被定为“651工程”,钱学森担负“星———箭———地面系统”总的技术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你把他故事插播一些进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