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快明天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0:36:08
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快明天要···········
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快明天要···········
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快明天要···········
贝多芬生平简介
公元1770年12月16日~公元1827年3月26日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其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候.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
他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习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
但贝多芬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
他虽然没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
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
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
并受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的地位.
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
病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而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
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 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笼罩着欧洲大陆.
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歌上.
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来.
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贝多芬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享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德国作曲家)——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音乐神童”莫扎特在此年去逝.
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