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九课老王课后第3题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2:33:45
初二语文第九课老王课后第3题答案
初二语文第九课老王课后第3题答案
初二语文第九课老王课后第3题答案
已经好些个月了,身体也不见得有些起色.最近反而是越来越差了,吃药也不管用,我想我的日子快走到头了.
这几天,总是睡不着,脑子里像走马灯似的,变换着一个个人影,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还在,有的早走了,好像一辈子就这么几天里又重新过了一遍.我想起了钱先生和他的太太.他们是好人,可这个世道.
我站在钱先生家门口,拎着用最后的钱换来的香油和鸡蛋,反正我也用不着什么钱了.身子的确是不行了,走了不远的路就好像干了一天的活似的,腿肚子直颤.我想敲敲门,没想到整个人就扑在了门上,我挣扎着立好,站好.
门开了,开门的是钱太太,她先是愣了愣,大概是见我瘦成这副模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罢.我不由有点害怕,她会不会认不出我了呢?会不会赶我走呢?
这时她说话了:"啊呀,老王,"我放心了,看来她还认得我,我很高兴,但我只“嗯.”了一声,就进了屋.随即又有些后悔,明知道自己的样子吓人,干吗还要进屋呢?
我把手上的东西小心翼翼的递了过去:"这些.给你的.你和钱先生.好人." 不知怎么的,嘴不听使唤,话也说不清楚,幸好她接过去了.
她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留给我们吃?”
我明白她是为我着想,但这是我最后的一点心意了,“我不吃.”
然后,她往屋里看看,转身走过去,我知道她是去拿钱的,便连忙止住她,用了全身的力气沙哑道:“我不是要钱.”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人." 她也忙给我解释.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算了,现在我也没这个力气再去阻止她了,随她吧.我一手拿着布,一手握着钱.手里似乎有一股暖流温暖了我,我知道她是在关心我,担心我没钱用,他们一家都是这样的关心我.
回去时,我的腿有些发麻,只得一瘸一拐的走.我闭上眼,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安心地走了
9 老王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
全部展开
9 老王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作品写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动乱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2.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应该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练习说明
一、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二、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2.①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①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本题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1.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2.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3.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三、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本题就文取材,进行练笔,借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教学建议
一、把握课文内容,既要注意老王的“善”,又要注意老王的“苦”。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善”,二曰“苦”。文章的精神是说,这样好的人却这样苦,幸运者应该感到“愧怍”。为什么在新社会里,老王还处在那样苦难的状态,而且每况愈下,社会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作者提出了这些问题让读者思考。把握内容要力求全面,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善”字上面,忽视了老王的苦境。
二、意味深长的语句要好好咀嚼。
课文在好几个关键地方说得很含蓄,淡淡地说明情况,不发议论,其实作者是有自己的感慨的,应该深入领会。
例如:“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学生会奇怪“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干嘛啊。就此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当时受什么思想支配,连蹬三轮的都要组织起来?这种政策好不好?
又如:“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可让学生查一查“取缔”是什么意思(明令取消或禁止),想想当时为什么要取缔。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年极“左”思潮的荒唐。再读作者所写的改装后的平板三轮怎样送客,可以体会作者对极“左”思潮的深恶痛绝,可以了解老王悲惨结局的社会根源。
又如:“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她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而感到愧怍?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二、杨绛文学语言的特点(林筱芳)
杨绛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把词序变换一下,不符合常规,反倒更显别致耐读。如《丙午丁未年纪事》中有一句话:“登台就有高帽子戴。”通常也许会说“登台就得戴高帽子”,因这分明是被迫。但杨绛这句话说得有点喜气洋洋的气氛,令人想起“拜年就有压岁钱”之类。这与当时的环境完全不合拍,只好当成一句反话来读:不仅表现出作者身处其境的哭笑不得的无奈心情,也隐含了她对待那时环境的解构态度。平平八个字,平静中有抗议,调侃中有悲哀,很有韵味。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收起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