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23课《核舟记》的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箬篷覆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2)雕栏相望焉 焉:__________________(3)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_________ 不属:_________(4)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8 18:10:55
八年级语文上23课《核舟记》的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箬篷覆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2)雕栏相望焉 焉:__________________(3)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_________ 不属:_________(4)
八年级语文上23课《核舟记》的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箬篷覆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
(2)雕栏相望焉 焉:__________________
(3)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_________ 不属:_________
(4)其船背稍夷 夷:__________________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了了:__________________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______ 盈:______
二.填空.
“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核舟小窗两边所刻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____,右边刻字出自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列举相同的一项是( )
列举: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括号内.
(1)能以径寸木 ( )
(2)闭,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
(3)石青糁.( )
(4)左臂挂念珠倚 (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 )
(6)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 )
四.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
(1)苏、黄共阅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1)写一个带有“因”字且与“因势象形”中“因”字意思相同的成语:___________.
(2)写一个与“技一灵怪姨哉”意思相近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3)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23课《核舟记》的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箬篷覆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2)雕栏相望焉 焉:__________________(3)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_________ 不属:_________(4)
一、
(1)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
(2)语气助词 了
(3)举 不相类似
(4)平
(5)清楚明白
(8)竟然 满
二、
“大苏泛赤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罔不因势象形 技亦灵怪矣哉
三、1.D 2.C
3.(1)C (2)B (3)A (4)A (5)C
四、(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观看一轴手卷.
(2)船尾横放着一把桨.
(3)再刻上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 ,它的颜色是红的.
(4)总计在这一只小船上,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子.
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五、(1)因势利导 (2)独具匠心 (3)栩栩如生
(1)箬篷覆之 之:代词,指代小舟
(2)雕栏相望焉 焉:语气词。这里指 陈述
(3)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
(4)其船背稍夷 夷:平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了了:清清楚楚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 盈:满
“核舟”的主题是闲适优雅的境界,核舟小窗两边所刻的文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全部展开
(1)箬篷覆之 之:代词,指代小舟
(2)雕栏相望焉 焉:语气词。这里指 陈述
(3)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
(4)其船背稍夷 夷:平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了了:清清楚楚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 盈:满
“核舟”的主题是闲适优雅的境界,核舟小窗两边所刻的文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左边的刻字出自后赤壁赋,右边刻字出自前赤壁赋。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1.c
2.B
3.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括号内。
(1)能以径寸<之>木 ( C )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A )
(3)石青糁<之>。 ( A )
(4)左臂挂念珠倚<之> ( A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A )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C )
(1)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东坡、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长卷。
(2)舟尾横卧一楫: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一在古文中有时表现了“全”
五.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1)写一个带有“因”字且与“因势象形”中“因”字意思相同的成语:因势利导
(2)写一个与“技一灵怪姨哉”意思相近的成语:巧夺天工
(3)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