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至2O10年这十年内中国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17:04:26
在2000年至2O10年这十年内中国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
在2000年至2O10年这十年内中国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
在2000年至2O10年这十年内中国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
在2001年里,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中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推动联合国和安理会发挥主导作用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北京成功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并成功举办奥运会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
2001年1月,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访华;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朝.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本着“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在新世纪把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中朝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访进一步增进了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加强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对促进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5月,李鹏委员长访问韩国;6月,韩国总理李汉东访华.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将中韩合作伙伴关系推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两国在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顺利发展.江泽民主席与普京总统数次会晤、多次通热线电话,特别是2001年7月15日至18日,江主席对俄罗斯联邦进行了国事访问,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和两国人民永远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坚定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上,实现两国、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中国同中亚邻国及蒙古的互利合作保持了积极的发展势头.2001年6月15日,在欧亚大陆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建立的这一组织,对加深6国之间的互信和友谊,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将起到重要作用.6国元首共同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首次对“三股势力”作出了法律上的界定,为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今年6月7日,6国元首又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举行了第二次峰会,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宪章》进一步明确和坚定了上海合作组织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在机制化、法律化建设和重大领域合作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中日关系几经波折,但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通过双方努力,两国关系逐渐回到正常发展轨道.2001年10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对华进行工作访问,前往卢沟桥抗日纪念馆参观,公开发表谈话表示反省侵略历史,“对由于侵略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致以衷心哀悼和道歉”,成为第一位在中国公开表示道歉的日本首相.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对话与合作,与东南亚国家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全面推进.2001年朱镕基总理出席第五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期间,与东盟就今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这对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及地区繁荣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9·11”事件后,阿富汗形势突变.作为邻国,中国及时提出了关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5点主张,为阿富汗问题的解决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进程,并向阿富汗人民提供了巨大的人道主义援助.
去年以来,朱镕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巴总统穆沙拉夫访华,中巴传统友谊进一步巩固.李鹏委员长访印,中印关系取得积极进展.今年6月,江泽民主席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期间分别与印、巴两国领导人会晤,呼吁双方从本国和地区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对缓和最近一个时期的印巴紧张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取得新的进展,为新世纪中拉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良好开局.2001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古巴、委内瑞拉和巴西6国取得重大成果,为中拉友好合作关系写下了新篇章;11月,李鹏委员长访问古巴、阿根廷和乌拉圭;唐家璇外长出席了在智利举行的首届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外长会议,并与里约集团外长在联大举行了第11次对话;委内瑞拉、墨西哥和智利总统、哥伦比亚副总统及古巴外长相继访华.中国与拉美国家高层互访的增强,有力地增进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发展顺利.中非合作论坛的各项后续工作顺利推进.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成立非洲联盟和制定“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新世纪实现非洲复兴发展的宏伟目标.近两年来,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唐家璇外长分别访问了毛里求斯、南非、乌干达、中非、喀麦隆、加蓬、安哥拉、科特迪瓦、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塞舌尔等国;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南非等国总统也相继访华,中非传统友谊进一步增强.
在中东和平进程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一贯采取公正、均衡的政策,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去年以来,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访问了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约旦、塞浦路斯和利比亚等国,伊朗、突尼斯、巴勒斯坦总统,卡塔尔首相,叙利亚、苏丹副总统先后访华.中国和中东、西亚、北非国家间的高层互访促进了中国与该地区国家双边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和地区组织的友好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李瑞环主席访问了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政府代表出席了在瑙鲁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第13届对话会并访问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瓦努阿图副总理、汤加王储先后访华.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1年,江泽民主席访问了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今年又访问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冰岛.白俄罗斯及波罗的海三国的总统或议长也分别访华.这些访问增进了相互了解的信任,推动了各个领域互利合作的深入发展.
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2001年4月的中美撞机事件,以及美方在售台武器和人权会议反华提案等方面的错误行径,使中美关系在2001年上半年遭遇较大挫折.中方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与美方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从当年6月底起,美宣布延长对华正常贸易关系,中美两国外长在河内会晤,美国务卿鲍威尔访华,两国关系开始出现好转.“9·11”事件后,中国本着一贯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在事件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江泽民主席就代表中国政府向布什总统发了慰问电,美方对此十分感谢.10月,江泽民主席与布什总统在上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就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开辟了新的前景.2002年,布什总统正式访华和胡锦涛副主席访美,进一步推动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胡锦涛副主席访美期间与布什总统、切尼副总统,以及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进行了会谈,并作为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参观了美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恢复了中美间的军事交流.
中国同西欧国家关系顺利发展.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胡锦涛副主席、李岚清副总理分别访问了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爱尔兰、马耳他等西欧国家.奥地利、马耳他、德国、意大利、卢森堡等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访华.第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取得重要成果,双方决心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在各领域的平等互利合作,中欧伙伴关系进入了全方位合作的新阶段.
中国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关系平稳发展.2001年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率庞大企业家代表团访华,与中国签署了多项政府间协议.中澳双边高层互访和接触增多,各层次、各领域交流稳中有进.
现在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63个,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外交工作也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解放军报 作者/外交部外交笔会秘书长周溢潢)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树立大国形象 中国外交破浪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工作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为进入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在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同时,我国有步骤地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放弃了自70年代起执行的“一条线”战略,不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致力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的国际环境因此不断得到改善.
198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宣布对华制裁,导致我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出现严重倒退.随后,国际上又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受严重挫折.中国外交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局面.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情况,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并说“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保持稳定、坚持改革开放,紧紧把握自身建设和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不放.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地贯彻了这个明智的方针,通过一个时期的冷静观察和缜密思考,于1991年夏季提出了对国际形势的基本看法.这就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尽管目前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以后,党中央又进一步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是局部紧张,总体上仍趋向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根据这一基本判断,党中央明确提出,我们要继续执行改革开放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到20世纪90年代,在打破西方制裁之后,中国外交工作主要面临三项任务:一是应对随多极化趋势发展带来的国际关系的种种变化;二是反对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三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高科技迅速发展给我国带来的影响.1998年,江泽民明确指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他多次提醒,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迅猛发展,将使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全面执行了既定的各项外交基本政策,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它们的内涵.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特性更加鲜明,突出表现在:第一,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我国领导人从不屈服于外来压力;对外国损害中国根本利益、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动,我国政府都进行了理直气壮的斗争.第二,坚持根据国情,自主决定开放的领域和速度.面对日益明显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方面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另一方面又对可能遇到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加强防范,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第三,坚守真正的不结盟.在参与处理国际事务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立场.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扛旗,在发展中国家不当头.
开展睦邻外交打破西方制裁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扭转局面,争取主动,党中央为外交工作确定了两个重点:一是开展睦邻外交,稳定和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二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恢复和稳定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1990年至1992年,睦邻外交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同印尼恢复了外交关系,同越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印度改善了关系.此外还与沙特、新加坡、文莱、以色列、韩国以及苏联解体后取得独立的各国等共2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个数字甚至超过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第一次建交高潮.我国不仅实现了同所有周边国家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发展,而且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重要国家的关系取得突破,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也有进一步发展.
中国政局迅速恢复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对外交往日益扩大.这一切都出乎西方政治家们的意料.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实施了不到一年就开始松动.美国带头制裁中国使两国关系陷于严重困难,但中国领导人表现出远见卓识.在此期间,中美关系虽仍处于低谷,但两国高层一直保持着接触,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也没有中断.1993年11月,首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借此机会,克林顿总统和江泽民主席举行了正式会晤,这是自1989年夏季以来两国首脑的首次会面.
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或缓和了与其他国家之间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端,为稳定国际关系大局,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国按照“一国两制”方针,通过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又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一时期,我国同一些邻国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在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上也取得重大进展.中俄两国经过谈判,从1991年至1999年先后达成五项边界协定和议定书.这些文件的签署及勘界工作的圆满结束标志着中俄已协商一致地段的边界正式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目前,中俄国界东段还剩下两处地区的边界线走向尚未确定,双方正在继续谈判解决.中越两国经共同努力,于1999年底签署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2000年底又签署了中越《关于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中印边界问题虽然仍未解决,但边境形势已得到很大改善.1993年9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又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稳定和发展同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0年代中期,我国领导人提出,要积极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邦.1991年底苏联解体,中俄随即建交,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平稳过渡.两国关系从此进入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新阶段.1992年,中俄宣布互视为友好国家.1996年,中俄宣布“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两国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2001年,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两国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与教训,认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双方关系的发展,双方都应尊重对方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两国有强烈的意愿,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十几年来双方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
中国领导人一贯用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来审视中美关系,坚持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作为发展双方关系的基础,主张按照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正确处理两国间的分歧,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结束了中美关系长达八年的困难局面,为面向新世纪的中美关系确定了框架和发展方向,双方宣布将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布什总统就任后,于2001年10月和2002年2月两次访问中国,两国最高领导人就推进中美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十几年来,中美关系几经风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两国保持并发展健康、稳定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中国同西欧的关系自1991年基本恢复正常之后,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中国与欧洲各国首脑频繁互访,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关系的发展.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在访法期间提出了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四项原则,表示愿面向21世纪,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1997年,中法两国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中英两国也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欧盟作为重要的地区性组织,也先后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中欧关系发展的举措.1998年,中国-欧盟首次领导人会晤在伦敦举行,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中欧愿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随后,欧盟决定,把对华关系提升到与美、日、俄同等重要的水平,加强中欧政治对话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同欧洲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均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历史上首次访问日本.中日领导人就新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达成共识,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关系的发展总体顺利,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地区的发达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关系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
稳定周边,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90年代初,中国同周边所有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此后,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
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引人注目.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底,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首脑会议联合声明》,确定了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目标和指导双方关系的原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坚持履行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援助,受到国际上的广泛赞誉.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对话机制运行良好,双方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扩大.此外,中国和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双边关系也得到很大发展.
巩固和发展与南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稳定周边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实现了中印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问印.访印期间,江泽民主席提出了中国与南亚各国共同构筑面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关系的五点主张.两国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面向未来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随后,中国和巴基斯坦也宣布共同构筑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2年初,阿富汗新政府成立,中国政府立即给予承认和支持.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1992年初,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次年4月,又在莫斯科签署了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上海五国”机制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首创了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加上乌兹别克斯坦共六国元首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建立涵盖多领域的区域性多边组织,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六国元首就未来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达成广泛共识.这一远见卓识已为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证明.
中国关注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一贯主张朝鲜北南双方通过对话改善关系.近年来,中国参与了有关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的磋商与对话,参加了旨在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中、朝、韩、美四方会谈,为维护半岛及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中国同蒙古的关系也一直朝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实施稳定周边战略的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同非洲、拉美等世界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近年来,中国同非洲以及西亚地区国家的关系继续朝着全面、稳定的方向发展,高层往来频繁,对话与合作显著加强.与此同时,同拉丁美洲各国的友谊也不断发展,相互了解日益加深,经贸关系稳步扩大.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树立大国形象
90年代,我国在多边外交领域日趋活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是中国在多边外交活动中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冷战结束后,面对西方国家在多边外交领域以种种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做法,中国始终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和独立、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等互利等原则,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对国际关系中的各种霸道行径进行了有效的抵制和斗争.对于联合国等组织旨在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的一系列有益工作,中国都给予支持并积极参加.中国同77国集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合作关系,并作为观察员参加了不结盟运动.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议题.冷战结束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应成为国际新秩序的政治基础.中国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有关职责,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推动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中国还广泛参加了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工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活动,促进国际合作.
20世纪90年代,我国多边外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15年里,我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始终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经过不断努力和艰难谈判,中国最终同有关各方达成了协议.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20世纪90年代,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发起和参加了一系列地区多边组织.中国明确表示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秩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对话与合作,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建立多边信任措施,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举办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也是“9·11”事件后最大规模的世界领导人会议.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对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外交努力,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工作格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这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格局时,我们既要考虑到同大国和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应考虑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既重视发展与各国的双边关系,也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