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人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18:35:00
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人物?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人物?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十大军师  百家宗师,千古武圣——军师鼻祖姜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际遇.前半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七十多岁仍

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军师
  百家宗师,千古武圣——军师鼻祖姜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际遇.前半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七十多岁仍一事无成;后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图,伐商灭纣,兴周八百年之基业.子牙追往古而知来今,通古今之变,知胜败之势,晓民众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术,为文王、武王之师,倾商立周,兴周盛齐.救民于水火,为后世开创了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势而下,被尊为武圣,太公兵家宗师,堪称当之无愧的千秋军师第一人!
  智士能臣,千古奇人——范蠡
  范蠡,先秦杰出谋略家,罕见的智士能臣.事君服国兴越,苦身深谋二十年,兴师伐吴,让越王报了仇.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时,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辞相国、大将军之官,隐退东海之滨,治产业,力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成了巨贾,名扬天下,令同代人望尘莫及,也叫后人难继项背.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精通,于从政,于经商,总是得心应手,堪称千古奇人!
  谋天下如烹小鲜——兴汉三杰之首张良
  张良善谋大计,不为眼前假象所迷,一针见血,拨云见雾.尤其可贵的是,他能不为个人情感和好恶所宥,谋无私念,奇策出,而天下众生安.定国抚邦如烹小鲜者,古有几人?张良堪称个中妙橱.假托神道以遁身,超然物外以君臣相残,韩信之死,可以略窥张良之神算也.
  羽扇纶巾智多星——诸葛亮
  诸葛亮其人,古今中外,闻名遐尔.诸葛亮其名,简直就是民族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的典范.他是军事战略家,一生戎马倥偬,却运筹帷幄,出神入化,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闪耀其智慧的光芒.
  功盖孔明第一人——王猛
  王猛,人称“赛诸葛”,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政治、谋略家.“五胡十六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王孟择主而事,辅苻坚据秦州趁势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枭视群雄,统一北方,实因王猛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分不开.他堪称“常胜将军”,几乎无一打败仗的记录.在治国上,独展长才,把一团乱糟糟的流氓地痞、土豪恶霸,硬是凝成一个整体,不但国泰,而且民安.
  中唐最杰出的谋略家——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肃宗、代宗和德宗的顾问.在安史之乱以及以后的动荡年代里,他深谋远滤,全局在胸,自觉地避开祸端.他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安定边缘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半部《论语》治天下——佐国良辅赵普
  “臣有《论语》一部,半部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谁能想到,对宋太宗道出如此经世的人,若干年前只是一个读书不多的司法小吏.史称赵普贵为国卿,亲若家相,沉厚多智,善断大事.从其三起三落、长达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窥忠君佐国之道.一部《论语》,外加一副犯颜直谏的牛脾气,便成就一代开国名相.
  神机妙算天地间——刘伯温
  刘伯温,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就学识渊博,“通古今之变”.初时效力元朝,后因不满其腐朽统治,从而走向反抗,为大明江山创立出谋划策,立下不朽功勋.他为官清廉,一贯反对贪官污吏,主张廉洁奉公.他性属倔强,不畏强权,不阿权贵,在政治派系斗争中他努力超脱,洁身自好,超然物外,可像他这样神志过人的人也终难逃小人的陷害,以至饱恨而终.
  和尚军师——“靖难”第一功臣姚广孝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乐年间,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广孝若隐若现,神出鬼没,他身披袈裟,口宣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又策划兵变,指点江山,是货真价实的军师.他最擅长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诚却敌,在成祖朱椂夺取江山的创业活动中勋劳第一,但他恰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使人莫策高深.
  佐清智囊——范文程
  范文程,初为大明后生,后努尔哈赤为报“七大恨”而誓师南下,范文程沦深为奴.皇太极登位,范文程悟移人主,甚有政治家意识.守尊化,突围力战,战功显著;行反间,计除袁崇焕,功不可没;劝降西山明军,招降登州孔有德、耿仲明,收降洪承畴,范文程乃头功!后得皇太极重用,成肱股大臣.范文程一生历仕清四世而佐其三主,为清朝打江山,立下不世之功,不亚汉之张良,明之刘基.
  中国古代十大将军
  1、项羽
  东方的汉尼巴(一样地苦大仇深、一样地使过破釜沉舟、一样地所向无敌、一样地功败垂成、一样地一生只吃过一场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2、霍去病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
  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
  与李世民同为排行榜中最年少得意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3、卫青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
  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
  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红根正者(奴隶)
  但考虑到其战绩有不尽完美之处,列于外甥之后
  (?~公元前106)
  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 .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 .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以上二位皆有重大国际影响,是祸水西引的大功臣.观其保证中华数百年的安泰与西欧上千年的混乱的伟大战绩,列于高位,宜也
  4、班超
  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但比起西边的同行,老班简直是天使)
  以战养战的行家里手
  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但比他的后世追随者强多了)
  恐怕是新疆分离主义者最痛恨的历史人物
  班超(32一102),字仲升,东汉名将、外交家.扶风安陵(属今陕西咸阳)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之使,废亲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巩固汉在西域的统治.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从章和元年(87)到和帝永元六年(94),班超陆续平定莎车、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姑墨、焉耆等国,西域遂平.以功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九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安息西境,未至大秦而还,十四年回到洛阳,拜射声校尉,不久病死.班超在西域活动长达31年之久,平定内乱,外御强敌,保护了西域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针对魏强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防务空虚,采取"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截击,大败魏军,擒(一说"擒"为制服、战胜)庞涓(见桂陵之战).二十七年,魏又因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而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再度以田肦(一说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一说自杀),掳魏太子申(见马陵之战).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6、韦睿
  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
  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原籍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
  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攻拔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魏将杨灵胤率众5万来,梁军惧不敌,请求增兵.韦睿认为,兵贵齐心不在众,应速与战.遂列阵,待敌临近,指挥猛冲,大破魏兵.又堰肥水灌合肥城,用高大战舰围攻,强弩齐发,魏军大溃,梁军入城,斩俘万余人.
  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数十万围钟离,韦睿与右卫将军曹景宗奉命往救,率军进屯邵阳州.随即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又激战一整天,数次挫败魏军进攻.时值淮水暴涨,他遣将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焚烧敌桥,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斗.在梁军总攻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杀者各10多万,被擒5万.韦睿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毛泽东在读李延寿著《南史》卷五十八《韦睿传》的批语中说:“(韦睿)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赞扬他会打仗,善于调查研究;赞扬他豁达大度,能团结干部;赞扬他作风好,谦虚朴素,廉洁克己,等等,认为“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7、周瑜
  年轻、能干、人又帅,风流倜傥,万人迷一个
  其战绩与韦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看在其历史影响份上,七吧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8、徐达
  明初第一名将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
  岳飞的异世知己,可惜直捣黄龙还是没成功,败阵而回,还落了个岳武穆的下场,悲矣
  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9、郭子仪-- 再造唐朝者
  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
  (697~781),唐朝杰出将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唐天宝八载(749),任横塞军使,后以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十四载,在唐平安史之乱中,任朔方节度使,由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东征,出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攻取静边军(今山西右玉),进围云中(今大同),攻克马邑(今朔州),开东陉关(今代县东北).十五载,率兵应援河东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李光弼,由井陉(今属河北)进入河北,至常山(今正定)与光弼合兵十余万,连败安禄山同党史思明于九门(今藁城西北)、沙河(今大沙河流经新乐、行唐附近河段)等地.进至恒阳(今曲阳),采取深沟高垒,敌来则守、敌去则追,昼扬兵、夜袭营的战法,使史军疲惫后出战恒阳东嘉山,大败史思明及其援军,俘斩4万余人,收复河北十余郡,切断安军后方交通,牵制其西进,使河北战局出现转机.拟将进兵范阳,获悉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失守,唐玄宗西逃,遂与李光弼引兵入井陉.旋奉命率兵5万至灵武,护卫新即位的太子李亨(是为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朔方节度使.十一月,讨平进逼灵武的叛将阿史那从礼和河曲九姓府、六胡州诸部落数万众,解除了朔方后顾之忧.二载二月,郭子仪率兵收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冯翊(今陕西大荔),一度攻破潼关,大败安将崔乾佑.四月,授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奉诏引兵赴凤翔(今属陕西),于途中在白渠留运桥(今三原东南)设伏击败安将李归仁铁骑5000.五月,与安守忠、李归仁战于清渠(今西安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九月,随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唐与回纥兵15万,再与安守忠、李归仁战于香积寺(今长安县西南)北,大败之,斩其6万人,收复京都长安(今西安).十月,随李俶乘胜东进,在回纥军配合下,大败安将严庄、张通儒等15万兵于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迫安庆绪弃洛阳退守邺城(今安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受命经营河北.乾元元年(758),进位中书令,奉命与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共数十万大军联合讨安庆绪.十月,领兵渡黄河,至获嘉(今属河南)大破安将安太清,进围卫州(今卫辉).时鲁炅等四节度使亦会于卫州,安庆绪倾邺城兵7万来援.子仪选3000弓弩手设伏于营垒,先战后退诱安军至垒下,伏兵万箭齐发,安军败走.子仪引兵追击,俘安庆绪之弟安庆和,拔卫州.再战愁思冈(今安阳西南),前后斩杀3万人,遂与诸军连营,进围邺城.二年三月,诸军与援救安庆绪的史思明5万精兵于安阳河(今安阳北)北列阵接战,杀伤相半;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唐军因无统一指挥,诸节6仁垢骼9楸菊颍右且嘁耸睾友?今孟县南),以保东都.旋任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权知东都留守.后为宦官鱼朝恩谗毁,被解除兵权.宝应元年(762),太原(今太原西南)、绛州(今山西新绛)兵相继叛乱,朝廷恐其联络安军,乃封子仪为汾阳王,任朔方、河中、北庭、泽潞行营节度,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出镇绛州.子仪至绛州斩乱首及同谋者40人,太原亦效仿处置.从此河东诸镇皆奉守法纪.不久,子仪又遭宦官程元振离间,再度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吐蕃乘唐平安史之乱无暇西顾之机,攻占河、陇广大地区.程元振隐情不报,至是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京师震骇,代宗再以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出镇咸阳(今咸阳东北)抵御.未及集兵,吐蕃率吐谷浑、党项、氐、羌等20万众已渡渭水逼近长安.代宗弃长安东奔陕州,京都失守.子仪至商州(今属陕西),收集散卒及武关(今丹凤东南)守兵合计4000人,以雪国耻激励将士;又以昼击鼓张旗、夜燃火等疑兵之计,吓退吐蕃,收复长安.二年,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反唐.子仪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朔方节度大使,出镇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西南).不久,怀恩反谋败露,其部众归附子仪.怀恩奔灵武,又引回纥、吐蕃十万众攻关中,长安震骇.子仪奉诏出镇奉天,旋充任北道邠宁、泾原、河西以东通和吐蕃使.当怀恩等部进逼奉天时,子仪布阵于乾陵(今陕西乾县西北)之南.回纥、吐蕃知有备,不战而退.永泰元年(765),回纥、吐蕃大军进围泾阳(今属陕西),闻仆固怀恩暴死,遂不睦而分营,子仪即利用其矛盾,领数骑赴回纥营地,说服其大帅药葛罗,并与之结盟,大破吐蕃军,稳住了关中局势.大历元年(766),屯军河中,为解决军粮,垦田自耕.是年河中野无旷土,军粮充裕.二年,奉命讨伐叛唐的华州节度使周智光,智光部众闻子仪发兵,遂斩智光以降.八年,吐蕃10万余众攻泾、邠(今彬县),子仪遣兵马使浑瑊出战宜禄(今长武)失利,遂召诸将议事,不究战败之过,只议再战之谋,兵分三路,相互配合,于百城(今甘肃灵台西南)、潘原(平凉东)等地连连取胜,杀获甚众,吐蕃败逃.此后数年,多次遣兵击退吐蕃的侵扰.子仪曾为削减冗官、选贤任能、轻徭薄赋、安民兴国而上书.九年,年事已高,又为边陲不宁而入朝陈谏,提出:吐蕃、党项、吐谷浑为主要威胁,应从内地各道调精兵屯朔方各重镇,以作防守边疆的长远计划.十四年,唐德宗继位,被尊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余官皆免.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许国,临危不惧,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20余年,对巩固唐王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10、李牧--战国四大将之首
  又一位只败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将(末代皇帝总和自己过不去,崇帧也是)
  其对后世戍边制度有重大影响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
  约在赵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为一位富有韬略的边将.他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他和军民约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击号令,一律速将人马物质全部退入堡垒固守,不得轻易出击.这样坚持数年,军队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
  但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亦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赵王闻听传言,便责备李收.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取代他.
  新将领守边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出战多数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守,李牧谢绝,坚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再三勉强,李牧才说:“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赵王应允,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
  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数年一无所得.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边地军卒得到丰厚的供养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请求一战.于是李牧精选战车1300乘,精骑1.3万匹,勇士五万人,射手10万人,加紧演习战术.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人侵.
  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李牧常设奇阵,用两侧包抄,痛击敌人,大破匈奴10余万骑.接连又灭掉(衤詹)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孝成王二十年(前 246年)以后.这一年,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两年后,悼襄王继位.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悼襄王二年(前 243年)他带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泰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赵王迁二年(前 234年),秦大将桓(齿奇)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三年(前 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桓(齿奇)兵败潜逃.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齿奇)(又称樊于期)之首.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前 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今河北平山县),李牧出击,秦军败逃,但赵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赵正迁七年(前 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率上党兵卒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瑞和率河间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倾全军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而更大的忧患还在朝中,昏聩的赵王迁,对那个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又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这种义愤.起着强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