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1000~1500字的征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20:34:20
以“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1000~1500字的征文
以“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1000~1500字的征文
以“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1000~1500字的征文
今年的清明,适逢新中国60华诞.60年家国巨变,把我的思绪带回60年前的沧桑岁月,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疆场的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枪眼、刘胡兰英勇屠刀下,还有我们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没能留名老班长和《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等先烈.是呀,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次秘密会议,宣告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往无前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此后28年间,近2000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那是栏杆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号,是折戟沉沙、慷慨赴义的悲壮,是铁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战,是红旗漫卷、所向披靡的豪迈……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首首绝唱,谱写出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诗史,凝结成五星辉耀的红色记忆.
想起一位作家说过:“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我认为这是一条相对真理.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尽管缺了衣食住行生活就无从说起,但人类的生活在本质上确实是精神的.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在基本生理要求得到保证之后,人活的就是一口气.这就是精神,就是追求,就是思想境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坚守某种精神.要争一口气.这气不是别的,是浩然正气之“气”.人类从蒙昧蛮荒时代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文明社会,除了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种正气的引导.尽管历经曲折,人类社会朝向最终的合理目标的步伐不可阻挡.正气左右规律,规律决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气.
有人说,改革以后之所以呈现经济繁荣景象,主要原因是承认了个人利益的合理性,运用利益杠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它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利益固然重要,信念和精神追求往往更为重要.辩证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否则无法解释当年人们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土窑洞效力的现象.成千上万的青年,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名人之后,辗转几千里,历尽艰辛来到延安,那里没有个人利益,没有享受,没有高薪,他们却坚定不移,虽九死而不悔.
这些是不能忘记的.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就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还能够感动我们的原因.曾经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仍将激励我们前进,并不因时移世易而稍有改变.这也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经历风霜雨雪,历经苦难坎坷,我们的祖国母亲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动脚步.直到1949年,她甩开了脚镣,挺直了胸膛,祖国母亲用大步前行为我们赢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国母亲却已经六十周年了.
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们心潮难平,多少次,我们辗转难眠,多少次,我们都是为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祖国母亲六十年华诞!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
从那以后,一代新的天之骄子站立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了祖国一度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纺织了祖国的一身彩霞.
试想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青少年,享受的先辈们用血肉开创的基业,沐浴着前辈血泪建设的和平小康生活,我们又承载起了多少责任呢?每次班级值日都有人溜号,学习中不交作业,不认真听课,不尊敬师长,不体贴家长,过着呼风唤雨的“小皇帝”生活,我们又如何面对先烈们的鲜血和遗愿呢?清明节唤起的红色记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一定将取得更大的,让人瞩目的成就!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我对红色经典小说情有独钟.《青春之歌》,便是其中让我非常欣赏的一部.这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作品我已看过多遍,然而每每重读,却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书中那火一样的青春激情总是能点燃我的心,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始终勉励我不断前行.斗争年代的血与泪,苦与乐,是那么深刻,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青春之歌》以高亢激昂的旋律谱写了一曲青春的赞歌:在“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期间,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从反对封建统治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女作家杨沫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赋予青春以热度,并借助红色记忆和铿锵文字唤起新时代下青年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共鸣.通过林道静们的故事,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学生和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以及对自由与真理的不懈追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将个人命运融入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其青春才是壮丽和辉煌的.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 一部《青春之歌》 唱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心声.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很成功,它以青春的节奏快步前行,我读它的时候只能紧跟其节拍.书中火一样的青春感染力让人无法躲避,你不可能停下来,因为那个时代不让你停下来,它催着你不停地前进、前进!这就构成了它独特的催人奋进的青春旋律,只要你还有一点点青春的气息,它就能点亮你,燃烧你!
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太短促了.也许,正是因为它的短促,方显弥足珍贵.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人,青春则给予我们无尽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如果说林道静、卢嘉川、罗大方等人留下的是他们为拯救危难中的祖国所表现出的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那新时代的我们就应该更好地传承他们的精神,从自身做起,努力工作、积极生活.唯有如此,才对得起那些英雄前辈用血肉拼出来的美好今天,才对得起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无微不至的关怀.
朋友们,让我们将自己的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谱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绚丽篇章,奏响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之歌!
我曾今写过但被我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