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最近迷上宋朝 宋史不想看 想看看宋朝趣事 八卦知道宋朝野史 之类 请告诉小弟 不甚感激宋代野史逸闻 就不要说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21:42:19
小弟最近迷上宋朝 宋史不想看 想看看宋朝趣事 八卦知道宋朝野史 之类 请告诉小弟 不甚感激宋代野史逸闻 就不要说了
小弟最近迷上宋朝
宋史不想看 想看看宋朝趣事 八卦
知道宋朝野史 之类 请告诉小弟 不甚感激
宋代野史逸闻 就不要说了
小弟最近迷上宋朝 宋史不想看 想看看宋朝趣事 八卦知道宋朝野史 之类 请告诉小弟 不甚感激宋代野史逸闻 就不要说了
《宋朝事实》.
宋高宗 因为年轻的时候被金军吓到 不能做爱了 所以他的女人就只能自卫了
续资治通鉴
一.
这个故事估计看过《鹿鼎记》的人都会有印象,不过这里我稍微说得详细一些。
仁宗朝的名臣韩琦出镇淮南(大概今天扬州),有一天他府上的花园里开了四朵奇异的芍药,特别大特别鲜艳,最奇怪的就是每朵花都围着一圈金色的色带。韩琦也感到很惊奇,认为是大吉之兆,于是决定将它们送给四个人并开一个宴会庆祝。他首先找来年轻有为的部下王安石,又找来从东京来办事的官员王珪。最后还差一人,韩琦实在想不出在...
全部展开
一.
这个故事估计看过《鹿鼎记》的人都会有印象,不过这里我稍微说得详细一些。
仁宗朝的名臣韩琦出镇淮南(大概今天扬州),有一天他府上的花园里开了四朵奇异的芍药,特别大特别鲜艳,最奇怪的就是每朵花都围着一圈金色的色带。韩琦也感到很惊奇,认为是大吉之兆,于是决定将它们送给四个人并开一个宴会庆祝。他首先找来年轻有为的部下王安石,又找来从东京来办事的官员王珪。最后还差一人,韩琦实在想不出在淮南还有谁能够资格参加这个宴会。正好这时,大理寺派来一名叫做陈升之的官员来到淮南,韩琦决定把他叫过来凑个数。于是四个人每人佩一朵花,饮酒吟诗,忙活了一整天。不久,韩琦任期满了,调回东京出任宰相,封仪国公,后改魏国公;神宗皇帝即位,陈升之作了枢密使,而后王安石为副相,陈便升了宰相,封秀国公;王荆公自然不用多说,领导了轰动千年的熙宁变法,名流千古;王珪在王安石第二次去职后出任宰相,封岐国公。后人尤其是读书人谈起这次盛会,无不心向往之。
二.
吕蒙正也算是大宋朝的名相之一。他虽然参加了两次科举,但是第二次状元及第,8年后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又过了四年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时年仅44岁,真可谓平步青云。关于吕蒙正最著名的传说莫过于200里的铜镜,人尽皆知,这里就不多说了。
吕蒙正喜欢吃鸡舌头,基本上天天要吃。有一天他去厨房转悠,不知为什么,看到厨房后多了一座山。他的手下告诉他,这是您平日里吃的鸡的鸡毛堆成的。吕蒙正听了沉默了很久,从此决定不再吃鸡舌头了。
吕蒙正自己满腹经纶,才高于世,但是他的几个儿子却不被她看好。真宗皇帝让他举荐一个自己的亲人做官。他说,我的儿子都很碌碌,唯有侄儿夷简有宰相之才,堪当大任。果不其然,吕夷简在仁宗朝成为宰相,是庆历新政的反对者之一。虽然有些守旧,但当时名声很好。几度出入,始终深得太后和皇帝信任。后来封许国公,平章军国重事。
吕夷简有四个儿子,公绰、公弼、公著、公孺。吕夷简想试一试谁最有气度。于是拿来一件稀有的宝物和儿子们一起观赏,然后故意失手将其摔破,其余三个儿子都大惊失色,惟独吕公著镇定自若。吕夷简暗自欣喜,认为这个儿子必为宰相。吕公著在变法期间,和他老爹当年一样,也是著名的反对派。宋神宗死后,元佑更化,司马光出任宰相,极力推荐吕公著入相,但是这时吕公著已经老迈不堪了,执政的高太后也珍惜人才,任命他为平章军国重事,三五天到中书门下一趟。父子同为平章军国重事,这在大宋朝时绝无仅有的。
当时可以在声望上可以和吕氏一拼的是洛阳韩家。韩亿也是仁宗时期的宰相,他的四个儿子缜、绛、维、综,前面两个都做过宰相,韩维后来也做到了门下侍郎(副宰相),冠冕一时。
三.
前一阵子有一些人要为秦桧翻案,遭到了舆论的巨大反击。其实秦桧的地位早就定位在了文化上,即使你可以拿出十足的证据证明他是无辜的,但是在人民的心目中依然是不可改变的大奸臣。
秦桧的老婆王氏也一样臭名昭著。这里有一个他们夫妻俩演双簧的一个小故事。王氏进宫觐见太后(就是高宗皇帝用和议从金国换回的那一个),太后新近得了一条珍贵的鱼,于是拿出来向王氏炫耀。王氏看了,不屑一顾的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家相府可以找出一百条。太后娘娘听了,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声,是吗?那明儿你拿过来给哀家看一看啊。王氏满口答应。等到她回家后,对秦桧说了这件事。秦桧是什么人物,马上意识到了问题。跟老婆一说,王氏也吓了一大跳,悔不该说了大话。但是这点小事又怎么可以难倒秦大人。第二天一早,秦桧就和老婆带了一百条与那种鱼有些像的大青鱼进了后宫。太后一看,乐了,说,我还以为你们秦家真有这么多宝物呢。秦桧趁机打圆场,原来是这样啊,都怪我家这村姑老婆子少见识。在这哈哈之间,这是就算过去了。从中可见,秦桧的机变不一般啊。
后来秦桧得了病,久治不愈,便派人到天台山上去祈天。一路人来到天台山忙活了一天,这时过来了一个仙风道骨的高人。问他们:“你们是来帮秦太师祈祷的吧?”。那些人回答,是。高人说:“你们不要徒劳了,用不了多久,张德远(即主战派重臣张浚)就会从枢府再次入相,刘信叔(抗金名将刘锜)将会总大兵捍边。如果秦太师还在,会有这种事吗?”那帮人不信,不听高人的,继续祈祷。祈祷了两天后,突然传来了消息,秦桧已经咽气了。果然不久以后,金军犯界,高宗起用张浚为枢密使,旋即拜相;刘锜担任长江沿线防卫总指挥官,主战派重新抬头。
四.
读过欧阳修《卖油翁》的都会记得那个善射的“陈康肃公尧咨”。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个神射手竟然是文状元出身。不仅仅是这些,他的两个哥哥也一个是状元,一个进士及第。后来大哥陈尧叟官至宰相(最高行政长官),二哥陈尧佐官至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而他自己被授予节钺(武职最高荣誉)。直到今天,他们的家乡阆中还有状元祠堂以纪念他们。
大哥中状元的时候,二哥是进士。第二年二哥和他们的父亲---秦国公陈省华一起被封为秘书郎,没过多久,陈尧咨又状元及第,一时间成为朝野的美谈。但是这时候出事情了。辽国派来使者,想和大宋比试射箭。可是大宋朝这一时期是在是没有善射的武将,皇帝宰相们急了,心想这下脸丢大了。正在这时,有人想到,新科状元陈尧咨射箭很有些名气。皇帝听了,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派人跟陈尧咨联系。说,只要你弃文从武,一定授予你节钺。宋朝虽然偃武修文,但是节度使这个名号还是很荣耀的,岳飞就曾经以39岁得节钺为荣。陈尧咨很心动,但是他自己也做不了主,还要先去请示自己的老母亲。不料他娘一听,火冒三丈,说,我们陈家世代为官,书香门第,你这么做简直是有辱家风,如果你硬要这样,我就和你断绝关系。当时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状元陈尧咨最终的决定真让人佩服他的魄力。后来,皇帝说的都兑现了,只不过陈尧咨自己却后悔了。他看到自己的两个哥哥都混得比他好,心里很不舒服,所以经常借酒浇愁,虐待士卒,最后郁郁而终。这都不足为怪,想象一下当时的社会风气,谁能顶得住。武人的地位那么低下,谁能够受得了。名将王德用还被欧阳修骂做是匹夫呢,何况是陈尧咨。
五.
大宋朝的宰相里面,莱国公寇准大概是人尽皆知的。他在澶渊之盟中的出色表现已经不用多说了,初中教科书都有提到。我这里要讲的是他的罢相及以后的事。
寇准罢相,多赖当时的枢密使冀公王钦若以及后来被封为晋国公的丁谓之力。二人都算是比较有名的奸臣,前者主张投降主义,和寇准是宿敌;后者是靠寇准爬上去的,但是倒打了寇准一耙。寇准很赏识丁谓,说实在话,丁谓也比较有才能。像他主持的修复东京失火宫殿的工程,是现代运筹学的典型例子。但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小心眼,特别记仇。
丁谓和恩师寇准的决裂,一般认为是下面这件事引起的。当时寇准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丁谓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他们一起参加一个宴会。席间,寇准喝汤的时候不小心蘸了汤到胡须上。坐在旁边的丁谓见了,连忙拿出手绢起身为寇准擦拭。没想到寇准不领这个情,当着百官的面大声说,你一个堂堂参政,难道是为长官拂须的?这成何体统!丁谓羞愧难当,但又不好发作,于是暗暗地记下了这笔帐。
本来真宗很信任寇准,但是由于有王、丁二人长期颠倒黑白的诬陷,寇准最终还是被皇帝忽略掉了。寇准罢相后,被一贬再贬,而丁谓已经成为了正宰相。后来皇帝拿不准再将寇准贬到何处为好,于是请众宰相集体商议。丁谓想了想说,贬到崖州合适。崖州大概在今天的海南岛,属于大宋的最南端。后来又想了一想,说还是雷州算了。雷州和崖州隔海相望,几乎没什么区别,丁谓这样做估计是要体现他的仁慈。他询问当时的参知政事冯拯这样做是否合适,冯拯当然不敢不同意,只得唯唯诺诺。寇准就这样去了天涯海角。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报应,丁谓后来事发被贬,皇帝又咨询宰相们的意见,这时的宰相冯拯毫不犹豫的写上崖州两个字,算是为寇准报了仇。但是寇准是不记这个仇的。丁谓去崖州要经过寇准所在的雷州,寇准的家丁听了此事,一个个摩拳擦掌,好像要剥了丁谓的皮一样。寇准得知后,把他的家丁全部关了起来,还在路上准备了一只蒸羊迎接。只是寇准还是拒绝了丁谓约见。直到丁谓过了雷州,寇准才将家丁放出来。
从这里面,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便一目了然了。丁谓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到了崖州后,变得处乱不惊,从容面对一切,直到他临终前的一刻。这在当地传为美谈。
这两位的际遇在宋朝应该算是很倒霉的。因为宋朝对官员十分宽容,京官的外放一般不会超过500里,超过1000里算是很严重的了。而这两位过岭宰相实在是太不幸运了。
说到过岭宰相还有一个故事。蔡确蔡持正为府界提举,很多客人来庆祝。但是一个客人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有四个人坐在一起,第四个正是持正。并且梦中还听人说这是大宋朝的四位宰相按次序的座位。后来持正果真做了宰相,又被贬到岭南,众人才明白这个梦的道理。原来其余三位正是卢多逊、寇准、丁谓,蔡确正好是第四个过岭宰相。
六.
宋朝的时候,福建闽江口有一个大沙堆。当地传说,这个沙堆和岸连起来的时候,就会出现宰辅。有一个福建的京官叫做潘有实,一有家乡人到了京城,他就会问那个沙堆合上了没有。而如果当他得到的回答是没有时,他就会不高兴。当然,结果是每次的询问都令他不高兴。直到仁宗皇帝时期的一天,这个沙堆终于对接了。不久,闽人章得象出任枢密使,继而为宰相,封郇国公。自章得象开了这个先河后,来自福建的宰执大臣越来越多,几乎构成了大宋中后期主要的政治力量。粗略算一下,有仁宗朝参政吴育,英、神宗朝鲁国公曾公亮,神宗朝秀国公陈升之,吴育之弟神宗朝左相吴充,神宗朝宰相吕惠卿,神宗朝右相蔡确,章得象之孙神、哲宗朝宰相章敦等等。有意思的是,除去吴氏兄弟,余下的几位都是变法的支持者或是参与者。加上王安石、曾布,熙宁元丰变法的骨干都是南方人。北方的官员对此咬牙切齿,认为南方人是奸邪之辈。难怪赵匡胤开国的时候,立下“南人不得坐吾堂”的规矩。可是他的子孙不听话,没过多久,这条规矩就败在江西人王钦若的身上。像吕、蔡、章这三位历来是被封建史家斥为奸臣的。说实在话他们的才能使不能否定的,但是人格上有一些问题(章敦除外)。王安石辛苦培育的这些接班人,竟然葬送了自己,葬送了变法,真是有些悲哀。无怪王安石晚年经常对着“福建子”三子咬牙切齿。
七.
金军主帅斡离不(完颜宗望)攻破汴京以后,把大宋的皇族差不多杀得一干二净。后来有宋的大臣到了金营,发现斡离不长得特别像宋太祖赵匡胤。于是便有了赵匡胤化身金人复仇的传说。因为自宋太宗赵光义之后,赵匡胤一支的子孙便衰没了。而赵匡胤之死有留下“烛光斧影”的千古之谜,当时的大多数人认为是赵光义用斧头砍死了重病的赵匡胤。所以百年以后,赵匡胤回来报仇,尽夷赵光义之族。
后来元军主帅伯颜攻克临安,又有人发现他和帝王庙里面的周世宗柴荣长的一模一样。于是又有传说伯颜是柴荣的后身,灭赵氏的孤儿寡母之国来报赵匡胤夺他孤儿寡母之国的仇。 其实这一类事情还有,像传说王安石是冤死的秦王赵廷美的后身。还有传说赵构是吴越王钱俶后身的。宋人特别讲求因果报应,从这个例子以及前面的几个故事就可见一斑
前面提到过蔡确,这里再来一个他的故事。
蔡确年轻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有仙人在梦中告诉他,当他的父亲做状元的时候,他就可以做执政。蔡确醒来觉得很可笑,当时他的父亲已经是将近退休的人了,还有什么机会做状元。后来蔡确真的作了执政,恰巧当天金殿上科举唱名,状元是蔡确之父蔡黄裳。蔡确惊得目瞪口呆,这才相信当年的梦兆。
蔡确年轻的时候家里其实是很穷的。当时他的家乡也有一个很穷的名士叫做张湜。两人是好友。有一天他们结伴同游,路上遇见一位道人,那位道人久久的盯着蔡确看。很久才说,你长得像李德裕。蔡确以为到任戏弄他,于是和他开玩笑,说,那我将来可以做宰相吗?道人说,可以。蔡确听了哈哈大笑,又问,那我将来是否也和李德裕一样会被南贬?道人说,是的。道人又对着张湜说,当你家里有五十口人的时候,你就会做卿监。又指着蔡确说,这个时候你就会死了。道人走了后,两人大笑不止,说遇到了疯子。后来蔡确果真做了宰相。哲宗元佑更化,被贬新州(在岭南)。他在新州住了五年之后,忽然收到张湜的来信,说他近日已经升任司农卿,但是举家五十口在京城生活仍然很困难。蔡确这才如梦初醒,想起道人的话差不多都已经应验,只剩下他死的一条了。果然不过数日,蔡确旧病复发而死。
九.
唐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重振了古文的雄风。但是也留下了一些弊病。韩愈为文尚奇好险,这一点在当时就有很多拥趸者,例如樊宗师等。许多文人学韩,主要就是从这一点入手,然而他们往往只学会了追求险怪,而没有学到韩文的义理和气魄。这样一来,文风再度倾颓,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大宋中叶。
欧阳修是仁宗朝的文坛领袖。他对险怪为文特别反感。他借主持贡举的机会,决心改变这种风气。当时在举子之间有一个叫做刘几的人。文章作得特别奇险,是公认的标杆文。一时间学他的人不计其数。会试过后,欧阳修阅卷。发现有一篇文章有“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之句。欧阳修说,这个肯定是刘几。于是大笔一挥,写道:秀才刺,试观刷。并且用红笔从头批到尾,张榜示人。后来一开封,果然是刘几。
过了几年,欧阳修又为考官,而刘几仍然还在考。欧阳修阅卷时,又看到一篇文章论曰:“太上收精藏也,于冕旒之下”。欧阳修大笑,说你刘几真不走运,又撞到我手中了。但是拆封后,却是另一个举人。同时有一篇文章云:“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欧阳修对此激赏不已,定为第一名。唱名的时候,才知道他叫刘辉。后来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其实就是刘几,只是改了名而已。欧阳修听了,大吃一惊,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上面是历史大写的一个连载,贴上来了。
收起
http://www.baidu.com/s?wd=%C1%BD%CB%CE%B7%E7%D4%C6&tn=doshome1_cb&bar=11&oq=%C1%BD&f=3&rsp=0
讲得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