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日本人那么轻易的进中国,当时为什么没有中国军队保护?貌似听历史老师讲过,蒋介石撤部队走了,哪位对这块历史了解比较清楚的请回答,再下感激不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5:47:00
当年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日本人那么轻易的进中国,当时为什么没有中国军队保护?貌似听历史老师讲过,蒋介石撤部队走了,哪位对这块历史了解比较清楚的请回答,再下感激不尽.
当年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日本人那么轻易的进中国,当时为什么没有中国军队保护?
貌似听历史老师讲过,蒋介石撤部队走了,哪位对这块历史了解比较清楚的请回答,再下感激不尽.
当年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日本人那么轻易的进中国,当时为什么没有中国军队保护?貌似听历史老师讲过,蒋介石撤部队走了,哪位对这块历史了解比较清楚的请回答,再下感激不尽.
这位童鞋,您是要应付考试还是要了解历史真相?我分两方面来谈谈你想知道的问题.先说一段战争前的资料再浅谈南京保卫战.
抗战初期的国民政府主要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发展到后来变成了亲日派和亲美派)
我们来看看两派的代表人物.这两派的代表人物到底有哪些,同是否有权参与对日政策的讨论制定联系在一起的.从争论中看出的,虽然亲英美派基本上是留学欧美的人物,亲日派基本上是留学日本的人物,但是参与讨论制定对日政策的核心人物基本上是蒋介石集团内的.亲英美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宋子文和被称为外交系的顾维钧、罗文干、郭泰祺、颜惠庆等人,首领自然是宋;亲日派的代表人物是汪精卫、何应钦、张群、黄郛、蒋作宾等人.汪只能被视为亲日派的典型代表,不能称为头子,因为后几人都是属于蒋介石集团里的人物,
他们当然只听从蒋.不但汪精卫集团的核心人物陈公博、顾孟余等人在权力之争的情况下无权参与对日政策的讨论制定,就是汪本人也成为蒋棋盘上玩弄的一颗棋子.至于蒋本人,很难把他称为亲英美派或亲日派.在很大程度上,蒋常常是根据两派主张的理由来决定取舍.他一般不参加争论,是凌驾于两派争论之上,两派最终要听从他的决定.
当时的国民政府最早是把宝压在国联身上的,然而国联的所谓政策和调停并未取得实际效果.虽然国联9 月30 日、10 月14 日两次决议撤
兵,但日本置之不理,扩大侵略,占领了全东北.主张直接交涉的人指责这正是由于诉诸国联的政策导致的.他们还批评了东北问题可以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块解决的看法,说大战即刻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美国因为海军力量还不够充实,不敢战;英国因为经济不景气,不能战;法国因为持盈保泰,不欲战;苏俄素来喜欢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之间的冲突,在冲突未明显发生之前,不肯战”.
日本在当时提出了一些条件,是否接受日本所提5 条原则进行直接交涉展开争论.这些原则是:“(1)彼此放弃侵略政策及行为;(2)尊重中国领土完整;(3)凡有妨碍贸易自由及足以惹起国际间仇恨之一切有组织的举动,一概予以取缔;(4)日人在满洲全境内经营之所有和平事业,予以有效的保护;(5)尊重日本在满洲条约上之所有权利.”日方声称:“愿与中国开始谈判,以期恢复两国通常关系,而将东三省日军撤回铁路区域.
在1931 年12 月以前,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在9月21日前,大家都主张直接谈判;以后,由于各自看法不同,出现了诉诸国联和直接交涉
的争论.争论的实质是采取何种对日政策较为恰当.正是以采取何种对日政策为标志,开始出现了亲英美派和亲日派的分化,但这种分化还不明显,而且限于蒋介石集团内.主张诉诸国联的人有宋子文、孔祥熙、顾维钧等这些留学英美的人,但也有被称为“知日派”的戴季陶.主张直接交涉的人,不但有留学日本的何应钦、张群和蒋作宾等人,也有被称为典型亲法派的李石曾.
1931 年12 月下旬,宁粤双方“共赴国难”,蒋介石下野,宁方人物孙科任行政院长,陈友仁任外长.1932 年1 月28 日,即在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的同一天,国民政府又进行改组,汪精卫上台任行政院长,宋子文担任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司法行政部长罗文干兼任外长.可见,由于日本侵略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上海,国民政府迫切解决的问题从东北转到上海问题上来,争论中心从是诉诸国联还是直接交涉上面转到是抵抗还是妥协的上面来,争论的阵容也从蒋介石集团扩大到汪精卫集团和孙科派.孙科提出“革命外交”的主张:“统一政府成立后,同人等相信必能尊重民意,与人民同心合力,发挥革命外交之精神,运用革命外交之策略,以恢复东三省之领土主权.至不得已时,同人等相信政府亦必下最大之决心,决不致有负国民之期望也.”
何应钦、张群和司法院长居正等人则主张以妥协换“和平”.事变爆发前,他们就“决采避免方法以应付之”.事变爆发后,他们进一步主张妥协退让.2 月2 日,何致电蒋汪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声称他们之所以主和,是因为“内部军队均为‘匪’牵制,不能调动.饷糈、弹械缺乏,交通均被日人制止.以如此情形,欲与人战,真所谓自取灭亡也.况各处‘匪共’蜂起⋯⋯恐不亡于敌人,而即亡于‘匪共’也”,批评主战为儿戏.可见抵抗和妥协退让的争论非常激烈.由于日本侵略上海严重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蒋不得不作出一定抵抗的表示,派张治中率第5 军加入抗日战斗,有限度地采纳了抵抗的主张.
在蒋作出有限度抵抗后,争论焦点就转到是解决包括东北在内的整个中日冲突还是先解决沪案的问题上来.2 月2 日,英美等国向中日双方提出4 条建议.前3 条分别为停止敌对行为、双方军队撤出上海和设立中立区,后1 条说,假如前3 条被接受,就“劝告双方不预先提出要求或保留并且在中立的监督者或参加者的援助下,为解决两国间现存的一切纠纷而促进其谈判”.日本以涉及到东北问题而拒绝,并增兵上海,施加压力,上海问题有旷日持久之势.主和派紧张起来,提出“先决沪案”.2 月6 日,何应钦声称,如果继续抵抗,日本必然全力进攻,甚至占领上海,到时“门户洞开,战区扩大,以后和战均难,长江领域不堪设想”.8 日,他提出要“适可而止”,称如果再“坚持强硬并依赖国际或列强之帮助,势必迂缓迁延,牺牲我19 路军净尽而后已,不但丧师,抑且失地”.可见,“先决沪案”就是对日妥协.
宋子文等人强烈反对,指出必须利用英美等国出力调停机会“解决全部悬案,倘局部先决沪案,时机一去,沈案益将棘手”.罗文干公开谈话指出:“中国领土主权是整个的,决无在整个国家之领土主权范围以内,东三省问题与上海问题可以分别解决之理;况且日本对中国的武力政策亦系整个的.”很明显,反对“先决沪案”,实际上就是反对妥协.
蒋担心上海问题拖延下去影响到“剿共”政策,决定“先决沪案”.13 日,他把主和派和主战派召集起来决定:如果日军答应不再进攻闸北、双方军队撤退至相当地点,就可先决沪案.如何推行这一政策呢?16 日,蒋同汪精卫、蒋作宾等商定“谋直接谈判之机会”.蒋的这一决定基本上否定了主战派抵抗和不对日直接交涉的主张.主和派大为高兴,称赞他“颇能了解一切”.在汪自愿表示“负责速了”的情况下,《淞沪停战协定》出笼了.
上述表明:(1)争论的焦点从是诉诸国联还是直接交涉转到是抵抗还是妥协的问题上来,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战派要求抵抗,解决整个中日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求改变以“剿共”为中心的政策,代之以抗日.蒋由于决意“剿共”,采纳了主和派的主张.(2)主张抵抗的,除了孙科派和张静江、于右任等这些国民党元老之外,基本上是此前主张诉诸国联的宋子文等人,他们提出利用英美进行抵抗;主张采协的,除了汪精卫集团和元老居正之外,基本上是此前主张直接交涉的何应钦等人,他们反对利用英美,
提出同日本直接交涉解决沪案.这样,亲英美派和亲日派的分化开始明显起来.
1933 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热河和长城各口,华北局势危急.如何处理华北危局,成为国民政府当务之急.是抵抗还是妥协?国民政府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如前所述,顾维钧等人提出了绝交抵抗的方案.该方案一提出,就遭到反对.4 月上旬,汪连电顾等人,声称在“军数复杂、防备空虚”、“一切反攻收复失地均谈不到”的情况下,只能“宽予准备期间”,在此期间有“必要暂时采取对日安抚政策”,而召回驻日公使、断外对于“日只损面子,对我无大利益”.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采纳了妥协派的建议.在这情况下,国民政府势必发生人事和政策变动.1932 年10 月22 日出国休养的汪精卫1933 年3 月17 日回到南京.蒋亲自出马“力劝汪复职”,两人在“剿共重于抗战”的问题上“协调一致”.29 日,汪正式复任行政院长.这是推行妥协政策的公开信号,因而从4 月起出现了直接交涉的两条线:一条线是张群幕后主持、军政部次长陈仪直接出面同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岩松和根本博之间进行的谈判.这条线是辅助线.双方在27 日达成了中国军队退至密云日军炮弹“不能射到之地”、
日军退至长城不进攻平津的协议;另一条线是主线,由行政院驻平政务委员会委员长黄郛等人在华北亲自主诗,同日本关东军将领冈村宁次等频繁协商达成《塘沽协定》.
接着我找了点资料,相对客观,发给你参考.
国军的整军建军本应在民十八年起,但是由于内乱频仍,一直拖到民二十二年南昌的整建陆军会议,由于在南方仍有大规模的作战行动,这次整建陆军会议又无疾而终,一直到了对江西作战的胜利结束,西南军阀在六.一事变后俯首帖耳,才有了民二十五年度的正式整军建军计划.在民二十五年之前,虽有教导师若干设立及几份编制表的发布,但是教导师旋即改野战师,编制表发布如同具文.
直到民二十五年度,在德国顾问的建议协助下,德式军火在合步楼贸易公司的易货贸易下供应得到保证,并且军火兵装进口改由俞大维军工系统指导进口,结束了洋行采购的历史.再加上北方强邻的威胁.国军正式整军建军终于拉开序幕.仅开办费就拨付450万元国币,可见当局决心已下,义无返顾.
陆军整军建军的终极目的是六十个德械国防师.,计划于民二十七年度完成.这六十个师又分为三十个调整师和三十个整理师.民二十五年度先调整二十个师,民二十六年度再调整十个师,整理师从民二十六年度开始建立.并发布了整军五大原则:
1、统一编制.
2、充实小单位,减少大单位.
3、增加部队战斗力.
4、经常费不增加.
5、人事精力依法办理.
其中调整师较为简编,先设立教导总队以为调整师装备编制范本,并为各调整师轮训培养军士.整理师编制较重,拟设立教导师以为整理师装备编制范本,并为各整理师轮训培养军士.
一、调整系列:
(1)、教导总队编制为:总队部1;步兵团3;军士营1;骑兵队1;炮兵营1;工兵连1;通信兵连1;辎重兵连1;自动车连1;卫生队1;特务连1;军官教育队1;军乐排1;修械所1;人员编制13517人,骡马3655匹.
装备新山炮12门,七十五步兵炮20门,三七战防炮20门,二十小高炮20门,迫击炮42门,重机枪80挺,轻机枪278挺.
(2)、调整师编制为:师司令部1;步兵旅2;步兵团4;骑兵连1;炮兵营1;工兵营1;通信兵营1;辎重兵营1;人员编制11423员名(野炮挽马师)、11579员名(山炮驮马师),骡马2381匹(野炮)、2324匹(山炮).
装备野(山)炮12门,小炮24门,82迫击炮24门,重机枪74挺,轻机枪336挺.
二、整理系列:
(1)、教导师编制为:师司令部1;步兵团3;骑兵连1;炮兵团1;工兵营1;通讯兵营1;辎重兵营1;卫生队1;特务连1.人员编制12837员名(野炮)、13314员名(山炮),骡马3633匹(野炮)、3687匹(山炮).
装备新式野(山)炮36门,二公分炮12门,82迫击炮18门,重机枪72挺,轻机枪264挺.
(2)、整理师编制为:师司令部1;步兵旅2;步兵团4;骑兵连1;炮兵团1;工兵营1;通讯兵营1;卫生队1;特务连1;人员编制13390员名(野炮)、13903员名(山炮).
装备野(山)炮36门,榴弹炮16门,二公分加农炮24门,八二迫击炮24门,重机枪74挺,轻机枪224挺,手枪649支.驳壳枪776支,步枪6666支,骑枪1568支.
资料来源: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档案,570.3/5810.
奥斯卡论曰:所谓整理调整歧义之争可以休矣!所谓调整者,国军就现有之完整师旅加以充实,以应急需.所谓整理者,国军以德国步兵师为范,加以简化所构建一完整充实战略单位者.调整在前,花费略少,以教导总队为样板.整理在后,花费应多,以拟议之教导师为样板.奈何天不假年,国军方调整若干师完毕暴邻即登堂入室,后世咸以为该调整师即国军整建之终极形态,如中国军事史略等权威书籍皆误会如此.后世小子读史至此,不能不为国军整军建军之孤心苦诣及雄心壮志长太息.乙、在德国协助下建立的调整师:
这个整军建军方案,打上了极深的德国烙印.在民二五年度的整军建军方案之前,国军已有相当之德械部队,并进行了德国式的训练.如在民二五年初,法尔肯豪森在致在德联络人brinckmann的报告中就指出,到民二四年底为止.编成的现代化部队已经有:
1、完全德式示范旅1个.
2、克虏伯山地炮兵9个分队.
3、克虏伯野战炮兵7个分队.
4、重型野战榴弹炮(十五公分口径),两个分队(但是装备的是沈造榴弹炮8门和日本的野猫型榴弹炮8门).
5、两个配备了24部莱茵钢机动车的榴弹分队.
6、一个工兵团(分三大队).
7、一个战车大队:24部英国的cardan l rloyd小型坦克车,十六部同型两栖坦克车,十六部德国vicker型坦克车(什么东东?)
8、五个英制bofors防空高射炮兵分队.
同时还向德国订购了24门十五公分大炮,20门三.七公分大炮、20门七.五公分大炮,数千支二四型步丨枪,一百部克鲁斯布新型机动车,三十六部德国坦克车,一百二十公尺带舷外发动机的架桥辎重.还有solothurn、oerlikom、breda的大量军火.
而国军调整、整理各师的编制设立,也无一不渗透了德国顾问的建议.比如新编制师,极大充实了团级火力.原来老编制团只有一个重机丨枪连,六挺重机丨枪,一个迫击炮连,四门八二迫击炮,每团不过一千五百人之数.而新编制团重机丨枪火力增至八挺,迫击炮增至六门,并增设通、勤、搜、工、辎等直属分队,使各团一步迈进三千人左右的新式大团.就完全出自法尔肯豪森的建议,紧盯着德国式的编制.
关于德国和中国军事贸易的机构、规模等等,网上已经说得甚多,这里就不重复了.只补充一些数字资料.中德贸易易货贸易德和约是1936年3月签定的,德国先提供1亿马克的贷款,国府可以在这个额度内购买军火等物资,以矿产抵还.最后这笔贷款除了拨给资源委员会九百八十一万多马克外,其余九千多万马克全部用来购买军火物资了.
从民二十五年起,当年德国输华军火总额一下从民二十四年德国军火出口总值的8.1%狂增三倍还多,达到28.8%.完全可以说国府是在狂购军火.没有这一亿马克支撑,国军是打不起前期抗战的.在民二十四年,国军只有八十多万支步机丨枪,三百余门大炮,枪弹不过只有六千万发存量,可见之窘迫.
从民二十五年到民二十六年二月,国军一共购进收到了如下重装备:
1、七九马克沁机丨枪,1131挺.
2、2公分高射炮,96门.
3、3.7公分战防炮,126门.
4、10.5公分榴弹炮,40门.
5、3.7公分高射炮,60门.
6、新15公分要塞炮,8门.
7、新7.5公分要塞炮14门.
8、六吨中型战车一全连(14辆).
9、四吨半装甲汽车一全连.
10、8.8公分高射炮12门.
另外还有大量步丨枪、子弹、器材、车辆、卫生用品、观通设备等等.
正是这些装备,完成了二十个调整师和部分特种部队的建设.这些师到民二十六年四月调整完毕,由军务司王文宣向蒋具文.
20个调整师大略情况如下:
番号 师长 步枪数 轻机枪 重机枪 迫击炮 缺编部队
第二师 黄杰 7000 567 126 42 30连
第十一师 黄维 4000 324 72 24 15连
第十四师 霍揆章 4000 324 72 24 15连
第二五师 关麟征 4000 324 72 24 11连
第三六师 宋希濂 4500 324 72 24 13连
第五七师 阮肇昌 4000 324 66 0 16连
第六七师 李树森 4000 324 72 24 13连
第八七师 王敬久 4000 324 72 24 13连
教导总队 桂永清 9533 321 132 28 卫生队
以上是第一期调整的十个师.
第三师 李玉堂 4000 324 72 24 12连
第四师 王万龄 4000 324 72 24 11连
第六师 周磊 4000 216 72 24 14连
第九师 李延年 4000 324 72 24 12连
第十师 李默庵 4000 324 72 24 12连
第二七师 冯安邦 4000 324 72 24 12连
第八十师 陈琪 4000 324 72 24 12连
第八三师 刘戡 4000 324 24 24 12连
第八八师 孙元良 4000 324 72 24 11连
第八九师 王仲廉 4000 324 72 24 11连
以上是第二期调整的十个师.
这些调整师有四点是可以注意的,
第一点:不是第一期连教导总队只有九个师么?原来第二师里面还有一个钟松的独立旅,原来这个旅计划编师的,但是由于要以独立旅在凇沪方向警备,番号不能太大刺激日本人,这个调整师只好委屈的称为第二师补充旅了,其实该旅大可以称师,缺编十九个连的部队.
第二点:所谓36、87、88三个德械样板师,其实和其他调整师并无区别,都是一样的装备,同样缺编一个师炮连、团战防炮连、师高炮连、团小炮连等等部队.不过一直参加凇沪之战,所以抬得地位较高罢了.只有教导总队,才是真正的调整师的样板部队,编制甚大,装备甚足.只缺编一个卫生队.
第三点:这些调整师并非全是嫡系,还有二七师这个西北军老底子,对比美械化部队中的五三军这个唯一的东北军老底子,很是有趣.
第四点:每师基本上都缺编师属一个炮连(每师只有八门山野炮),团属四个战防炮连,师属一个高炮连,团属小炮连(即德国步兵炮)也全部缺编.还有其他附属部队亦不完全齐全,若干师团或有战防炮和小炮编制.可见国军就算是武装这二十个调整师亦属相当吃力.至于整理师,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所以现在论者说什么整理师如何如何,调整师如何如何,都是镜花水月.我国民抗战初期武力骨干,只有这二十个调整师.
奥斯卡论曰:微斯一亿马克,我国民左衽矣!(开玩笑的)暴日凭陵前夕,我国府纵横卑阖,从暴日之西方盟友处获得大量援助,得以初步整军建军.二十师数虽甚微,但借此先战于沪,再决于彭城,南口抗敌,兰封死斗,无不赖此二十师之力.遂击灭暴日三月亡华之迷梦.此一年余德式整军,功莫大焉.
抗战时全国分11个战区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总参谋长:何应钦
陆军
(一)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商震,下辖第32军军长商震(兼),骑兵第14旅 旅长张占魁.
第1集团军 司令官宋哲元,下辖 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77军军长冯治安,第181师师长石友三,第17师师长赵寿山,骑兵第3军军长郑大章.
第68军 军长刘汝明(直属),第92军军长李仙洲(直属),第106师师长沈克(直属),第118师师长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直属).
第一战区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
(二)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 第3军军长曾万钟,第9军军长郭寄峤,第14军 军长李默庵,第93军军长刘堪,第15军军长刘茂恩,第17军 军长高桂滋,第19军军长王靖国,第47军军长李家钰,第61军 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 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师长金宪章,骑兵第1军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 军长何柱国,
第18集团军 总指挥朱德.
第66师 师长杜春沂(直属),第71师师长郭宗汾(直属),第33军军长孙楚(直属),第34军军长杨澄源(直属).
第二战区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三)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团军 司令官刘建绪,下辖 第28军军长陶广,第70军军长李觉,第79师 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旅旅长杨永清.
第19集团军 司令官罗卓英,下辖 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18军军长罗卓英(兼),第79军 军长夏楚中,第25军军长万耀煌,第73军军长王东原.
第23集团军 司令官唐式遵,下辖 第21军 军长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 司令官潘文华,第23军 军长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军长叶挺(直属),独立第6旅旅长周志群(直属).
宁波守备司令王皓南,辖第194师师长陈德法,温台守备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12旅旅长李国钧,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第三战区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四)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 司令官余汉谋,下辖 第62军军长张达,第63军军长张瑞贵,第64军 军长李汉魂,第65军军长李振球,独立第9旅旅长李振良,独立第20旅 旅长陈勉吾.
第8军团 军团长夏威,
虎门要塞 司令陈策.
第四战区共辖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五)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兵力:第3集团军 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长于学忠(兼),第12军 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休,第56军军长谷良民.
第11集团军 司令官李品仙,下辖 第31军 军长韦云淞.
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廖磊,下辖 第7军军长周祖晃,第48军军长廖磊(兼).
第22集团军 司令官邓锡侯,下辖 第41军军长孙震,第45军军长邓锡侯(兼).
第24集团军 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 第57军 军长缪溦流
第3军团 军团长庞炳勋.
第27集团军 司令官杨森.
第59军 军长张自忠.
海军陆战队.
第五战区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
(六)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第17集团军 司令官马鸿逵,下辖 第81军军长马鸿宾,第168师师长马鸿逵(兼),骑兵第1旅旅长马光宗,骑兵第10旅旅长马全忠,宁夏警备第1旅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2旅旅长马得贵.
第80军 军长孔令恂
第82军 军长马步芳.
骑兵第5军 军长马步青.
第191师 师长杨德亮.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第八战区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七)武汉卫戍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第2军 军长李延平,第49军军长刘多荃,第54军军长霍揆章,第60军 军长卢汉,第75军军长周磊,第13师师长吴良琛,第57师师长施中诚,第77师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
武汉卫戍司令部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
(八)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兵力:第11军团 军团长毛炳文,下辖第37军军长毛炳文(兼),第43师 师长周祥初.
第17军团 军团长胡宗南,下辖 第1军胡宗南(兼),第8军军长黄杰.
第21军团 军团长邓宝珊.
第38军 军长孙蔚如.
第46军 军长樊崧甫.
第86师 师长高双成.
第165师 师长鲁大昌.
暂编骑兵第1师(直属),骑兵第6军 军长阎炳岳(直属).
西安行营共辖1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九)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兵力:第75师 师长宋天才,第80师师长陈琪,福建保安第1旅旅长陈佩玉,福建保安第2旅旅长李树棠,福建保安第3旅旅长赵琳,海军陆战队第2旅
闽绥靖公署共辖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
(十)军委会直辖兵团
兵力:第20军团 军团长汤恩伯,下辖第13军军长汤恩伯(兼),第52军 军长关麟征,第85军军长王仲廉.
第2集团军 司令官孙连仲,下辖 第30军军长田镇南,第42军军长冯安邦.
第8集团军 司令官张发奎,下辖 第36师师长蒋伏生,第50师师长成光耀,第92师 师长黄国栋,第93师师长甘丽初,第167师师长薛蔚英.
第26集团军 司令官徐源泉,下辖 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兼),第87军军长刘膺古.军委会共辖17个步兵师.
空军
第1大队(轰炸机),下辖2个中队:诺斯普罗-2E型18架、弗力特-7型教练机1架;
第2大队(轰炸机),下辖3个中队:诺斯普罗-2E型27架;
第3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9架、波音281型10架、布瑞达-27型2架、菲亚特-32型3架
第4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28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5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28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6大队(战斗机、轰炸机),下辖4个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27架、菲亚特-32型战斗机3架、波罗尼-111型轰炸机7架、德*哈兰-摩斯教练机2架;
第7大队(侦察机),下辖4个中队:可塞型侦察机27架;
第8大队(轰炸机),下辖3个中队:萨伏亚S-72型6架、道格拉斯轰炸机6架、亨格尔111-A型6架、马丁型6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9大队(攻击机),下辖2个中队:雪莱克A-12型20架.
直辖大队,下辖5个中队:第13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7架;
第18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9架、可塞型侦察机3架;
第20中队:可塞型侦察机11架;
第29中队:霍克III型9架、霍克II型3架;
第31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9架.
海军
第1舰队,总计舰艇12艘,总吨位17484吨.
第2舰队,总计舰艇19艘,总吨位9359吨.
第3舰队,总计舰艇14艘,总吨位14717吨.
练习舰队,总计舰艇2艘,总吨位4360吨.
巡防舰队,下总计舰艇14艘,总吨位4270吨.
测量舰队,总计舰艇7艘,总吨位3000吨.
直辖舰队,总计舰艇5艘,总吨位5825吨.
南京保卫战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南京沦陷.
抗战时期最大的战役是武汉会战不是徐州会战,有兴趣可以查百度百科.武汉会战了解的人比较少,影视作品也几乎没有,所以只能从文献上了解到了.打了4个月,战区涵盖了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中日双方投入上百万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