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蒲松龄《地震》注解,十个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0:16:50
求蒲松龄《地震》注解,十个以上.求蒲松龄《地震》注解,十个以上.求蒲松龄《地震》注解,十个以上.【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

求蒲松龄《地震》注解,十个以上.
求蒲松龄《地震》注解,十个以上.

求蒲松龄《地震》注解,十个以上.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与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当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发生大地震.当时,我正客居临淄,与表兄李笃之对坐饮酒.突然外面好似有雷声,从东南朝西北而去,大家十分惊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顷刻间桌案摇摆、酒杯翻倒,屋梁椽柱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看着,脸色都变了.好久,才知道事发生地震了.我俩急忙跑到屋外,只见楼阁房屋倾斜后又立起,墙壁房屋倒塌声以及妇女儿童哭叫声,搅合在一起,喧嚣的好似开了锅.人人头晕目眩站立不住,坐在地上随着地一起旋转.河水泼洒,溅起丈高的浪花,满城中鸡鸣狗叫.大约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一点儿.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裸体相聚,争着诉说自己的所闻所见,根本就忘记自己没穿衣服了.后来又听说某地水井塌陷,不能打水;谁家的楼房南北改换了方向;栖霞县境内的山裂开了一条大缝;沂水县境陷下去一个深洞,有几亩大.这真是不一般的刹那巨变呀!
  临淄当地有一妇女,夜里起来方便,回屋后发现儿子被狼叼走.妇女急忙与狼搏斗,狼一松口,妇女夺回孩子,用劲抱在怀里.但是那只狼却蹲在地上不走,妇女大叫起来,街坊邻居纷纷赶过来,狼才逃走了.妇人转惊为喜,指天画地讲述着刚才的情形.说了好久,突然意识到自己一丝不挂,于是扭头就跑.这与地震时男女裸聚而互相忘记裸体,属于同类情况.人在惶恐时一时失去主意,是多么可笑!
  【补遗】
  ▲本人以为:震源在郯城的地震,对于临淄居然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可见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发生的大地震多么强烈.淄博市的临淄与郯城相隔很远,少说也有200多公里,竟然“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并且“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所以随即出现了“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还出现了妇人与狼搏斗争夺儿子的场面,继而众人赶来救援,妇人“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与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这些描写,增强了文章感染力,生动地写出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脑海一时真空的情状.之所以如此,因为一个“戌”字也.“戌时”是晚上7——9点,夏天昼长,天刚黑下来,可是古人睡得早,那时没有现在的秋衣秋裤,更没有裤头一类的衣服,一丝不挂完全是真实的.
  ▲对于蒲松龄所描写的这一次地震,究竟是微震还是强震?持微震与强震的人都有,大家各执一词,迄今未能分晓.
  持强震的人其理由是: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郯城(34.8度,118.5度)发生 8.5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诸省及朝鲜等,山东郯城、沂州、莒县破坏最重.包括州志、县志、方志、诗文、碑刻等500多种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共压毙5万多人,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蒲松龄28岁时在临淄感受到郯城地震,并将见闻写成《地震》一文,并配图,收录在《聊斋志异》中.
  《聊斋志异》记录的这次地震震级究竟有多大,是否就是8.5级?本人还没有找到可靠的历史记录,窃以为起码不会小于今年在四川汶川县的地震.
  ▲在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中,地震和水灾是清康熙年间两次大地震的历史记载,《地震》一文,详实细腻地记载了1668年郯城大地震全过程,对后人研究地震活动、地震成因、地震灾害、地震异常和防震减灾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蒲松龄的《水灾》一文则揭示了1682年平阳大地震的“旱——涝——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已被现代地震学所证实,对当代地震预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鄙人查了一下,《水灾》一文在“卷八”,是写的康熙二十一年夏天的事,当时大旱,自春到夏,一片赤地,六月中旬才有小雨,接着是倾盆大雨,彻夜不息,到六月二十二日,水灾来临,平地氺数尺,村庄都成了泽国.后到了“康熙三十四年,平阳地震.人民死者十之七八,城郭尽墟.”这就构成了“旱——涝——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