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3:47:13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
1843年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讲,他不满意费尔巴哈的地方在于:“他过多地强调 自然 而过少地强调政治.然而这一联盟是 现代 哲学能够借以成为真理的唯一联盟.”[9](P443)我认为马克思这一说法对我们了解他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要言之,马克思哲学探索的真正问题,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是一个“改变世界”的问题,也就是“揭示并改变现存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10](P15).根据上面的提示,我愿称之为“政治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可以重新解释黑格尔对马克思的意义和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
现在回答本文提出的问题: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是马克思的思想源头?从马克思的问题角度看,黑格尔的重要性在于,他实现了“从主体性哲学内部击破主体性哲学”,从近代主客分裂的内在性论域突围出来,重建失落的主客体同一性.马克思敏锐地看出了黑格尔建立主客同一性的重要意义,指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斯宾诺莎的实体与费希特的自我意识的统一,而其实质则是自然与精神在“现实的人”身上实现的同一性[11](P177).这种主客同一性的重建,也就是黑格尔所谓“理性与现实的重新和解”,让时代精神的现实性能够重新进入哲学的主题,使黑格尔能够“第一次为全部 历史 和现代世界创造一个全面的结构”[12](P190),这就是以抽象形式建起的现代性的完整问题域,体现在黑格尔的著作涉及了他的时代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主题:法国革命,市民社会,劳动和财产,国家和政治权力等等.这些工作为马克思探索一条全新哲学道路准备了思想前提,其中最重要的主客体同一性预示了后来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马克思和黑格尔的一个重要共同点是,他们都把理论视为现实的自我认识,正是马克思本人讲过:不仅思想应力求成为现实,现实也应力求趋向思想.所以洛维特才说:“黑格尔的最重要的原则,即理性与现实同一的原则,也是马克思的原则.”[13](P125)
但另一方面,黑格尔对马克思的积极意义有限,因为按马克思的问题去要求,黑格尔的历史概念是抽象的,在其中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主体和客体、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所理解的历史是现实的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1](P118,P104);黑格尔无法达到这一理解,因为“黑格尔哲学认为:一切问题,要能够给予回答,就必须把它们从正常的人类智慧的形式变为思维理性的形式,并把现实的问题变为思辨的问题.”[11](P115)结果“人类的历史变成了抽象的东西的历史,”[11](P108)据称描述了历史本身真实辩证法的黑格尔“只是为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14](P97)尽管在历史中重建同一性主客体这个要求为马克思发明自己的问题提示了正确的方向,但黑格尔却不在真实的历史中指认这个同一主客体,而是把它规定为绝对精神;绝对精神与历史之间这种无法理解的关系,又迫使黑格尔采取一种更加无法理解的观点:历史在他的时代和他的哲学体系中达到终点.所以马克思讲,在历史问题上,黑格尔作为哲学家是“事后才上场的”,这使他的同一主客体重新沦为概念神话.“既然绝对精神只是事后才通过哲学家意识到自身这个具有创造力的世界精神,所以它的捏造历史的行动也只是发生在哲学家的意识中、见解中、观念中,只是发生在思辨的想象中.”[11](P108-109)
从哲学史看,黑格尔哲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性现象,它确证着哲学从纯理论问题向现实政治问题的转移.击破内在性对于理论哲学来说是一个重大问题,黑格尔的同一主客体在这一领域中具有重大意义;但这不是马克思的问题,马克思的问题是政治问题,当以这一问题为背景时,便会看到黑格尔的同一主客体重新变成了一个概念神话.卢卡奇认为黑格尔的局限是时代的局限,“黑格尔不能深入理解历史的真正动力.一部分原因是,在黑格尔创造他的体系时,这种力量还不能完全看明白.”[1](P67)这种力量就是无产阶级作为新政治力量的崛起,它给当时下层群众反抗压迫的政治斗争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就是对资本权力的反抗.以此为背景才生成了马克思的作为政治问题的新哲学问题,即他是把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看成真正现实的历史同一性主客体.以此新问题为背景我们才能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的焦点所在.对此可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哈贝马斯说黑格尔是第一个使现代性上升为哲学问题的哲学家.这个问题就是现代性自我理解的哲学形式问题,也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合法性问题.可以说,这也是马克思的问题,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面临的一个时代性的哲学主题.但是对这同一问题,黑格尔和马克思作了不同处理:黑格尔把问题置于概念的自我运动中,马克思则要求通过改变现存世界的革命实践来解决之.对这种复杂的问题关联,依波利特曾作过一个实证性研究.此研究表明,黑格尔哲学具有强烈关注现实的特征,黑格尔曾接受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的强烈影响,深入研究过劳动问题和财产问题,又以深邃的辩证法超越斯密自由主义,而发现了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诸多矛盾,并以此启示了马克思.但依波利特认为,黑格尔不可能解决他提出的问题,因为他的哲学“并不是致力于一个积极的行动,而是在一个并不坚持其诺言的思辨唯心主义中完成.”[15](P440)以异化问题为例,黑格尔的异化“是在思想中而不是在事实中被克服的”,而对马克思来说,异化的克服是“一个只有通过历史革命才可解决的特殊历史问题”[15](P443).
依波利特的研究支持了本文的论点:黑格尔和马克思关注共同的问题,但黑格尔坚持在思想中解决该问题,马克思则要求在现实中解决之;结果是,黑格尔把问题变成思辨哲学问题,而马克思则把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我认为这才是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之批判的关键,即该批判决不是和黑格尔较量如何瓦解内在性论域(这一前提性工作已由黑格尔完成,后来海德格尔以更漂亮的方式重演),而是在争论解决所谓现代性问题的场所是在思想中还是在现实中.据此来看1840年代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一系列文本,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的真正问题及其与黑格尔争论的焦点.简言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讨论的市民社会与国家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讨论的解放问题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以及《神圣家族》讨论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历史地位问题,无一不是和现代性有关的政治问题和政治观点,另一方面,所有这些文本又无一不在指责黑格尔哲学把现实政治问题变成思辨的问题.在余下的篇幅,我想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来进一步确证马克思的问题本质和批判焦点.
《1844年手稿》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一节是对黑格尔的一次系统批判.马克思一开始就明确他的目的就是为“现实历史的运动”找到一个“批判的形式”[14](P97),即将其描述为消除异化,重新占有人的本质的共产主义运动.尽管马克思对问题的表述留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概念痕迹,但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和人的真正人的本质的复归,显然是一个主张改造现存社会关系的政治观点,和击破内在性这种概念问题没什么关系.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错误就在于,他对历史运动的描述用的是“抽象的思辨的表达形式”[14](P97),在他那里,财富、国家权力以及人的本质以“非人的方式”来实现等所有异化问题的产生及其消除,都在思想中进行:“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在这里,不是人的本质以非人的方式同自身对立的对象化,而是人的本质以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方式并且抽象思维对立的对象化.”[14](P99)但另一方面,《现象学》既然坚持异化是一个问题,它就“潜在地包含着批判的一切要素,……包含着对宗教、国家、市民生活等整个整个领域的批判的要素.”[14](P100)可见马克思关注的焦点是,黑格尔发明异化问题,为他自己提出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问题准备了思想形式,《手稿》的核心内容就是把异化从概念问题改造为政治问题.由此观之,马克思在《手稿》中强调“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14](P105),是为了把消除异化这一历史任务的解决置于现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了打破内在性思路.因为在马克思看来,象黑格尔那样把人规定为自我意识,就会借口“在自己的异在本身中就是在自身”,而让意识冒充现实,让精神世界冒充真正存在的世界[14](P109);这种虚假的概念辩证法产生的政治后果,就是把消除异化这一历史任务的解决保留在纯思想中,比如“一个认识到自己在法、政治等等中过着外化生活的人,就是在这种外化生活本身中过着自己的真正的人的生活.”[14](P110)马克思指出,黑格尔“那只是虚有其表的批判主义的根源就在于此.”[14](P10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对自己的问题作了更明确更成熟的表述:“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0](P19)这显然是一个要求社会变革的政治目标,也就是作为“解放”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强调它不是一种思想活动,而是一种现实活动,“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 工业 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10](P19)新哲学的任务是重新理解哲学自身与这一现实政治目标的关系.马克思认为,面对新问题,哲学的功能就在于它应揭示这样一个事实:解放不是靠“用词句反对词句”这种纯理论演绎实现的,而是靠“使用现实的手段去反对现存的东西”来实现的.马克思将哲学的这种新功能称为“对现实的描述”,它带来哲学的全新自我理“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
,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种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10](P17-18)由此观之,马克思要求给予存在先于意识的优先地位,主要不是为了颠倒黑格尔的观念论和击穿内在性,而是为了把哲学从抽象思辨带向“对现实的描述”.基于此,马克思对实体、主体和自我意识等黑格尔概念进行了最彻底的解构:在黑格尔那里,作为实体的主体也就是作为自我意识的人,而在马克思这里,这些思辨构造全被清除,所谓人就是“现实的个人”,他们“从事实际活动”,并“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由“实体”和“自我意识”构成的同一性主客体,实际上不过是在工业中向来就有并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和自然的统一”[10](P15,P20-21).“每个个人和每一代算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10](P37)为了支持对哲学的政治理解,马克思对思想的权力本质特别作了一个极深刻的分析,指出任何重要的思想都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质关系”,所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永远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革命思想的存在则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而所谓“概念的自我规定”则不过是权力对于自身的意识形态想象;黑格尔的局限就在于,在他那里,“问题完全不在于现实的利益,甚至不在于政治的利益,而在于纯粹的思想.”[10](P38)在这个第一章,马克思系统讨论了现代社会阶级结构的起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作为革命运动目标的共产主义.这些就是马克思的新哲学中以现代性为背景的政治问题,也是马克思对自己与黑格尔的关系所作的一个了断.
海德格尔晚年有一个论断:“没有黑格尔,马克思不可能改变世界”[16](P53).这是对的,但不够全面,需作如下补充:“不批判黑格尔,马克思同样不可能改变世界”.这两个论断加在一起,才算达到了一个包含着否定性统一的完整的真理.
[ 参考 文献 ]
[1]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2] 克朗纳. 论康德和黑格尔 [ M ].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科耶夫. 黑格尔导读 [ M ].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4]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上卷 [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
[5] 哈贝马斯.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 M ].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6] 黑格尔. 小逻辑 [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 黑格尔. 精神哲学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罗克摩尔. 黑格尔:之前和之后 [ 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 [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3] 洛维特. 从黑格尔到尼采 [ M ]. 北京:三联书店,2006.
[14]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5] 张世英主编. 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下卷 [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6]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 [ J ]. 哲学译丛,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