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中国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1:52:36
(急)中国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急)中国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急)中国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

(急)中国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急)中国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急)中国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外贸实现历史性跨越,吸收外资带来巨变,“走出去”战略初具规模.
  在商务部长陈德铭的办公室里,一幅插着很多小旗子的世界地图,标记了近一两年他跑过的国家和地区.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空前严峻,肩负“稳外需,保出口”的重托,他和属下的出差频率比过去高出一倍以上.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陈德铭对60年来中国商务事业的巨变感触颇深:“我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下搞商务到市场经济下搞商务、从一个封闭半封闭国家成为融入多边贸易体系的世贸组织成员,而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后,是60年里商务发展最快的时期.”
  对外贸易大跨越
  陈德铭介绍,1950年,新中国的外贸总额只有11.3亿美元;2008年,外贸总额逾2.56万亿美元,是1949年—1978年总和的15倍,跃居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今年上半年我国超过德国,已成最大的出口国.贸易伙伴由1950年的十几个增至220多个,商品结构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为主,从“中国制造”朝着“中国创造”迈进.大江南北,千军万马做外贸,再也不是十几家专业外贸公司一统天下了.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向世界袒露胸怀,放开市场,让国外的资本和先进管理、设备、技术到中国来,由此积累起我们自己的产业基础、优秀人才,扩大了出口规模.中国的开放也给世界各国带来商机,年进口额逾万亿美元.今年我们已数次组团赴欧美采购,促进了双方的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对缓解这些国家在危机下的压力也很有帮助.”陈德铭说,以WTO多哈回合谈判为例,以前谈判由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主导,但2008年,中国首次进入谈判核心层,在更有利的位置上参与规则制订,拥有了更多话语权,这与中国外贸的迅速增长有很大关系.《纽约时报》评价:“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贸易格局已不可逆转地改变.”
  利用外资促巨变
  对于利用外资,曾任苏州市委书记的陈德铭有着切身体会.有人说,苏州人是用新加坡的钱发展了苏州,创造了著名的“苏州模式”.对此,陈德铭回忆:“当时决定引进一个国家和我们全面合作去开发建设.在与新加坡共建苏州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对方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最重要的是那种高标准、严格的管理,比如他们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设计、地下隐蔽工程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又如在城市里建中央商务区,外面是住宅区,再外是工业区,使人每天消耗的能量、碳排放量达到最低.另外还有他们的亲商服务像一站式审批等,至今仍有很多开发区在借鉴那些经验.”
  直到1978年,外资在中国几乎为零.最近30年,我国吸收外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7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逾9000亿美元,连续17年成为世界上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觉得这种势头还会延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态势持续良好,加上开放的投资政策、完善的政府服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外资大量涌入中国是必然选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卖得出去,外商看到了中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进程,具有庞大的潜在市场.”数一数全球跨国公司500强,有480多家来华落户,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约1200家.吸收外资的重点已从轻纺等一般制造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走出去”海阔天空
  在“引进来”之后,中国自1997年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陈德铭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而且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到了有能力对海外进行投资的时候.同时我们也有这种需要,很多资源还要进口,在从‘贴牌’到‘创牌’中也要把我们的优势跟海外进一步糅合起来.中国必须从全球视野考虑发展问题,平衡国际收支.”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加入世贸后的2002年—2008年间,对外直接投资从27亿美元增至521亿美元,6年猛增近20倍.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三项合计年营业额,从1978年的0.3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651亿美元,增长2000多倍.对外援助可圈可点,近5年为发展中国家援建亿元以上标志性项目29个,培训各类人才2.4万名.
  消费结构渐升级
  谈起内贸,陈德铭说:“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我国比任何国家都有更大的回旋和调整余地,因为有13亿人的消费市场,所以要更多地扩大内需,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