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哪些新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8:40:22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哪些新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哪些新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哪些新变化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哪些新变化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哪些新变化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哪些新变化
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竟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走向,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1.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美国人认为中国已今非昔比,不是一般的大国,而是世界大国.在朝核、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都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美国对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上升的重视,比较突出地反映在“两国集团”( "G2" )论上.它是由彼得森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提出奥巴马外交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加以强调.美国人认识到凭一己之力难以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但那些老盟友在关键时刻也不顶用—日本复苏艰难,法国、德国、英国在危机面前各行其道无法与美国“并肩战斗”.而中国呢?2008年经济增长9% , 2009年要保持8%,要走出危机离开中国不行."G2"论既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不断崛起这一客观现实的承认,也反映了美国摆脱自身所处困境的需要.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美国希望借助中国力量帮助其分担责任.针对"G2"‘论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一两个国家或大国集团不可能解决全球的问题,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G2’论是毫无根据的,是错误的."
  虽然美国认为中国有可能成为紧随其后的准超级大国但是“G2“不等于两极.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的相对差距在不断缩小,从1990年中国GDP仅为美国GDP的6.7%上升到2008年的30.8%.但是,中美两国的绝对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从1990年相差5412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98600亿美元.
  2.欧洲:欧盟“中国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接受中国“历史性的崛起”的同时,开始对中国“讲条件”.
  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推动中欧经济关系加深过程中,视中国为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给欧洲带来的“竞争”和“挑战”.欧洲在与中国经贸往来中保护主义措施大增频频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二是对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不舒服”、“不适应”.欧洲在积极评价中国一些外交表现的同时又常有微言,如责备中国与欧洲“配合不够”在发展与非洲关系等问题上“踩了欧洲的脚”触犯了欧洲的势力范围.三是在处理欧中关系时意识形态因素增多.欧洲国家明显提高了在“人权”、“民主”等意识形态问题上批评中国的调门,频频出现指责中国“非洲政策”和“西藏问题”、“新疆问题”的言论图谋通过“引导”、“规范”中国运行在欧洲设定的轨道上.欧盟最近发表的一份对华文件明确表示欧盟不会像美国那样“大喊大叫”地过问中国内政,但也绝不会放弃这种做法.四是更强调中国的“责任”.欧盟呼吁中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体系、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负起更大的责任来”,要求中国更多地借鉴欧洲的价值观和法律理念要求中国尊重欧盟在全球范围的既得利益要求中国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中国严格遵守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等等.
  3.周边国家: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
  中国与周边各国保持着密切的高层往来,与几乎所有的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与除印度、不丹以外所有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中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视为“好邻居、建设性伙伴和没有威胁的地区大国”.周边国家普遍希望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他们还希望中国在推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地区安全和热点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与此同时 “中国WEI胁论”和“中国军事不透明”等论调在周边仍有市场表明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强大的疑虑有所上升.由于日中GDP很可能发生逆转,日本国内的“中国WEI胁论”论调有所抬头.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拉美国家在经受了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之后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拉美国家认为中国模式不同于已经失败的苏联东欧模式也不同于他们眼下不时要面对的西方模式.他们对中国发展模式最感兴趣的是怎样以本国的人文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既维护政权稳定又实现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年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正是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增强.很多非洲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达到40%的规模就有数亿人要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这跟一百年前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情形一样必将极大拉动全球包括非洲经济的发展.
  中东伊斯兰国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他们希望中国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平衡力量帮助他们减轻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帮助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能使局势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同时,由于中国的商品、人力资本的价格都很便宜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优势领域他们担心中国会挤压他们的市场份额,从而影响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人口大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种既大又小、既强又弱的矛盾现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根本改变.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0但人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承担的最大责任.对于中国来说也只有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才可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责任.而且,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2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虽然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但国际社会认为主要国际组织应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继续发挥而不是削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3.面临的风险挑战
  (l)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美欧日经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工业生产明显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 )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丛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中国仍然面对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对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外部安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典论环境仍存在较大压力和挑战.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但仍有一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WEI胁论”.部分学者将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存在的大国兴衰、霸权更替规律强加于中国宣扬“强国必霸”等论调,质疑中国的和平发展.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国际上一些势力仍在利用民主、人权和宗教问题“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挑战.
  (4)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当前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这些内部问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复杂性、快速多变的特性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的国家、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