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中国的电影发展史最好用英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2:40:37
介绍一下中国的电影发展史最好用英语介绍一下中国的电影发展史最好用英语介绍一下中国的电影发展史最好用英语1963年《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出版  悟历史于一刹寻大道于一生  《中国电影发展史》迄

介绍一下中国的电影发展史最好用英语
介绍一下中国的电影发展史
最好用英语

介绍一下中国的电影发展史最好用英语
1963年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出版
  悟历史于一刹 寻大道于一生
  《中国电影发展史》迄今还是电影史写作的一个高度,并且一如既往地展现着电影作为学术的重量.几位著者为之倾尽心血,有人甚至因此在“文革”期间遭遇牢狱之灾,这些已经沉寂的传奇故事最终成为我们眼中一个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的事件而显影.时隔40余年,也许此刻我们已经能够具备足够的冷静和客观,来看待这部经历了历史沉浮,和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及中国电影人紧密联系的著作.
  在历史的荒原中失落想象的翅膀
  对中国电影史的研究来说,1966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年之前,中国电影曾经的辉煌尚有据可查,这一年之后,历史便只能在想象中进行了.这年7月,一场针对《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运动最终演变为一场浩劫.陈荒煤1980年在再版序言中说:(当时,)被诬指为大毒草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纸型被毁掉,所有已经印好并已发行的书要收缴、追回,打成纸浆,全部销毁;紧接着,作者经过十多年搜集起来的有关中国电影的资料,也被用数辆卡车全部掠走(至今大部未能查明下落).
  在那些卡车上,应该装着1913年的《庄子试妻》,1920年的《春香闹学》,说不定还有1905年的《定军山》;应该有18集的《火烧红莲寺》,13集的《荒江女侠》,6集的《啼笑因缘》;应该有更多的张石川,更多的张善琨,更多的胡蝶,更多的上官云珠……那些车里胡乱堆着的电影画刊上,中国电影正在自顾自地热闹着……
  那才是程季华、李少白们的宝贝,和这两卷本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比起来,这些宝贝是活着的历史,是随时可以说话的历史,是他们辛苦十数年的真正成就.对于长期困扰于路线之争的中国电影来说,后世因为它们有了重新评价的可能.它们的失落,意味着中国电影史的失落.
  现在我们只能透过《中国电影发展史》附录的影片目录来想象历史.这目录已经足够惊心动魄,任何一个人,只要能为1905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保留这样一份完整的目录便已是功德无量了.面对这样一个包含公司、片名和人名索引的庞大电影目录,任何研究者无法不叹为观止.
  仅仅按照这个目录上所列,从1905年到1937年,中国就有1100部以上可考证的电影(只包含故事片、戏曲片、动画片,不含新闻片、纪录片、科教片).这1100部片子中,至少有1080部是在1920年到1937年的17年间拍摄的.也就是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平均每年故事片产量约六七十部;而在1921年到1931年的十年间,中国每年的故事片产量达到上百部.需要注意的是,这上百部影片大部分是民营公司的产品.在1925年前后,中国有175家影业公司,其中拍片的不少于50家.即使和当今中国比起来,民营电影在当时的兴盛也是惊人的.
  因为这个目录,我们得以重新理解程季华、李少白们的良苦用心.就好像经过一次纷繁芜杂的拼图游戏,一具绣像终于在背景上隐现,透过《中国电影发展史》具有时代特色的言说方式,目录提醒我们,历史的轮廓依然清晰.但是也仅仅是轮廓而已.因为失落了那些在卡车上自顾自热闹着的图景,历史的荒原失去了探索的途径.我们的想象在轮廓上滑过,重新跌入无法起飞的泥底.
  程季华:为《中国电影发展史》披挂“罪名”
  远见卓识的一项决断
  自1950年起,我着手收集中国电影史料,开展电影历史的研究,这个动议最早是由陈波儿提出的,她创办了培养演员的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并提出应该开设有关中国电影历史的课程,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教,她决定自己教,找我做助手来整理和收集电影资料.其中还有一个插曲,1950年前苏联的《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需要“中国电影”的条目,宣传部把这个任务交给陈波儿,我协助她收集并初步整理相关史料,大约一万多字.后来该书出版后,发现这个“中国电影”的条目被删去很多,刊出的部分也是错误百出,而寄出的原稿至今未能要回.这篇文章其实是第一篇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论文.
  “写作大纲”出炉
  收集资料是以文化部电影局的名义,发信给各地的文化局的,于是有关电影的各种资料首先被集中到地方的文化局,然后打包集中寄到我们这里.四间大屋子里全是书架排满资料,甚至有些还有副本,当时有条件写《中国电影发展史》,与资料齐全有很大关系.除了这些书面资料以外,我们还开始尝试做一些类似于现在“口述历史”的采访工作,找了许多当时还在世的中国电影早期的演员,派记者记述他们过去的情况,《中国电影》杂志(《电影艺术》前身)专门有一个栏目叫“昨日银幕”刊登这些采访.另外,还约田汉、欧阳予倩、梅兰芳等早期电影艺术家写回忆录,后来也以单行本的方式出版,以丰富电影史料方面的内容.
  到了1955年左右,觉得有必要进行一下总结,于是起草了一份“中国电影史写作大纲”,后来在当时羊市大街的“影协”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和“影协”主席蔡楚生听取了我的口头汇报.他们给予肯定,于是这份“大纲”就成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分期和章节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