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教育的联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0:23:01
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教育的联系?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教育的联系?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教育的联系?洋务运动的概念: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求“自强”、“求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

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教育的联系?
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教育的联系?

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教育的联系?
洋务运动的概念: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求“自强”、“求富”,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等,史称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过程中的产物,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也吸引了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与近代中国教育的联系: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实际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但作为承载中国教育近代化任务的洋务教育,在发展中表现为实践上的沉重滞缓和指导思想上的本土化取向,这既给在华教会学校留下插足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设置了障碍.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和技术现代化.
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感到,办这些新事业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外,还需要大量的人才.于是,他们仿效外国,兴办了一些洋务新学堂,以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据统计,至1896年为止,各地洋务派开办的洋务学堂有34所.这些学堂大多是专门性的实用技术学堂,规模大小不等,程度高低不同.据一些资料估算,到甲午战争前后,各洋务学堂毕业的学生约计已有一千数百入.
此外,洋务派还通过派遣留学的途径培养人才.如著名的铁道工程专家詹天佑,便是洋务派派赴美国留学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原学航海驾驶技术,曾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后来成为著名思想家兼翻译家的严复,也曾被派赴英国留过学.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派遣出洋留学的人数共有200余人.此外,在洋务派所办的现代工矿企业中,还锻炼出了一批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的工程人员,有的还成为最早向中国全面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杰出学者,如精通数学的华衡芳,精通化学物理的徐寿、徐建寅父子等人.同时,在洋务派所办军事、民用企业的近4万名工人中,还锻炼出了一大批掌握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成为中国无产阶级中早期的技术力量.毫无疑问,上述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为稍后现代民族资本的发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在洋务运动中,引进了西方的文化知识,翻译了各种西方著作,派人出国留学,开展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先进的科学人才,为以后的中国教育打下了基础。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实际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但作为承载中国教育近代化任务的洋务教育,在发展中表现为实践上的沉重滞缓和指导思想上的本土化取向,这既给在华教会学校留下插足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设置了障碍。基督教教会正是在这种矛盾中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策略调整,抓住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化过渡的这一转机,从70年代到世纪末的近30年时间里,实现了教会学校数量的扩张,完成了从早期的零星自发状态向专...

全部展开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实际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但作为承载中国教育近代化任务的洋务教育,在发展中表现为实践上的沉重滞缓和指导思想上的本土化取向,这既给在华教会学校留下插足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设置了障碍。基督教教会正是在这种矛盾中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策略调整,抓住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化过渡的这一转机,从70年代到世纪末的近30年时间里,实现了教会学校数量的扩张,完成了从早期的零星自发状态向专业化和制度化转变。本文将从分析洋务教育实践和指导思想的特徵入手,循着洋务教育与教会教育对抗和依存关系的思路,探寻基督教教育策略调整的合理逻辑。
随着洋务运动的全面展开,变革中国的传统教育,学习和引入西方式教育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新式学堂的创办、西学书籍的翻译、留学生的派遣、科举制度的改革,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并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但由于洋务派人物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因此这些教育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收起

在洋务运动后期开展了新式学堂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