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分类标准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0:20:43
植物的分类标准有哪些
植物的分类标准有哪些
植物的分类标准有哪些
植物分类的方法
在植物学的发展中,植物分类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为的分类方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特点,作为分类的标准.如瑞典分类学家林奈(1707~1778),把有花植物雄蕊的数目作为分类标准,分为一雄蕊纲、二雄蕊纲…….这是人为的分类方法.这样的分类系统,是人为分类系统.另一种是自然分类方法,是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标准.判断亲疏的程度,是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如小麦与水稻,有许多相同点,于是认为它们较亲近;小麦与甘薯、大豆,相同的地方较少,所以它们较疏远.这样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这样的分类系统,是自然分类系统.
自从达尔文(Darwin,1809~1882)进化学说成立后,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与自然选择,这对植物分类有很大影响,自然系统的“自然”二字,就有了更确切的意义.从而得知复杂的植物种类,大致是同源的.物种表面上相似程度的差别,能显示它们血统上的亲缘关系.例如,小麦与水稻之所以较亲近,是由于它们有一个较近代的共同祖先;而小麦与甘薯、大豆较疏远,是因为它们有一个较远代的共同祖先.
在进化论以前的形态学及解剖学方面的资料,和以后增加的地理部分的知识,是今天分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细胞遗传学一物种生物学时期,更加认识到染色体资料、多倍化、杂交亲和性和繁育行为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统分类学.解剖学、花粉学、胚胎学等方面的新资料,已被应用于种以上的分类.
最近10~25年是分类学的变革时期.有两个领域发展较快:一个是生物化学系统,另一个是统计分类学,或数量分类学.化学分类系统学为我们进行分类或订正以前的分类提供了资料,为评价某些类别的种系发生关系有了可靠的依据.生化方面的“大分子”水平的资料,有助于查明一些类群的起源.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花粉、果实、种子和叶表面的性状的认识,也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统计数量分类学企图用数量方法重建进化关系,并判断性状和器官的进化趋向.统计分类学仅在于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和比较各组资料以避免或减少主观因素.
有了细胞学和化学的资料还应重视形态学和解剖学.因为新资料的出现,更证实了以前各类资料的意义.这样,我们既要考虑分类学最近的发展,也应考虑传统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为了便于分门别类,按照植物类群的等级,各给予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上的各级单位.现将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列表如下:
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即在各级单位之前,加上一个亚(sub-)字.现以水稻为例,说明它在分类上所属的各级单位.
界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亚纲 颖花亚纲(Glumiflorae)
目 禾本目(Graminales)
科 禾本科(Gramineae)
属 稻属(Oryza)
种 稻(Oryza sativa L.)
种是分类上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起点.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有极近似的形态特征,且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有少数例外),既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化.如果在种内的某些植物个体之间,又有显著的差异时,可视差异的大小,分为亚种、变种、变型等.其中变种是最常用的,如糯稻(Oryza sativa var.glutinosa Matsum.)就是一个变种.
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不存在野生植物中.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一般说来多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如大小、色、香、味等,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种内各品种间的杂交,叫近亲杂交.种间、属间或更高级的单位之间的杂交,叫远缘杂交.育种工作者,常常遵循近亲易于杂交的法则,培育出新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