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中国的煤炭发展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0:35:02
谁知道中国的煤炭发展史?谁知道中国的煤炭发展史?谁知道中国的煤炭发展史?1前言1.1世界及我国煤炭储量与分布1.1.1世界煤炭资源储量与分布世界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广泛且具有不平衡性.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

谁知道中国的煤炭发展史?
谁知道中国的煤炭发展史?

谁知道中国的煤炭发展史?
1 前言
1.1 世界及我国煤炭储量与分布
1.1.1 世界煤炭资源储量与分布
世界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广泛且具有不平衡性.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
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比较丰富的有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其中地质储量在5,000亿吨以上的7个大煤田是苏联的勒拿、通古斯、泰梅尔、坎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巴西的阿尔塔—亚马孙,美国的阿巴拉契亚.此外,储量超过10亿吨的煤田尚有近200个.
各大洲相比,北半球的三大洲都比较丰富,现探明煤炭资源量中,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2.7%;北美洲有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8.0%;欧洲及欧亚大陆有28709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1.6%.南半球各大洲的煤炭资源都比较少,其中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2%;非洲和中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5.6%.
从各国拥有煤炭资源来看,储量上100亿万吨的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10个国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探明储量246643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27.1%;其次是俄罗斯,探明储量157010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7.3%;中国和印度分别是114500百万吨和92445万吨,分别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2.6%和10.2%.
2005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909064百万吨,其中:北美洲 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8.0%;中南美洲 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2%;欧洲及欧亚大陆 287095 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1.6%;非洲与中东 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5.5%; 亚太地区 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2.7%.

图1-1 世界煤炭资源分区区分布示意图

图1-2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
1.1.2 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与分布
中国也是煤炭储量大国,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高达70%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倍.截至2007年底,我国保有资源量约14000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地域广,但不均衡,具有东少西多、南贫北富、相对集中的特点.北方已经查明资源量占90%,其中65%集中分布在晋陕蒙三省(区).南方查明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0%,且集中分布在贵州和云南省,占南方区的77%.资源量与储量的相对集中反映了与大型含煤盆地的密切关系,也决定了我国煤炭“北煤南运””、 “西煤东调”的发展格局.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具有多时代分布,煤类分带性明显的特点.晚古生代以中变质煤为主;中生代以低、中变质煤为主;第三纪主要形成低变质褐煤.煤类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天山—阴山以北,以褐煤与低变质煤为主;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则分布有各级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及少量褐煤;秦岭—大别山以南,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煤有分布,低变质煤很少.煤类品种全,但以优质动力煤为最丰,占保有储量的72.9%;优质炼焦煤、无烟煤比例偏小,占25.4%.煤田区伴生矿种类多,可综合利用产生新效益.

图1-3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图1-4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及主要产煤基地
1.2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概述
1.2.1 我国古代煤炭工业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煤炭的开发与利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1)远古时代
我国一些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发现和利用煤炭.众所周知女娲氏炼石补天的神话,这就与煤的发现和利用有关.相传女娲氏在山西平定东浮山上设灶炼石,使用的燃料就是煤炭.明代学者陆深根据民间传说和当地人民自古以来用煤烧塔火的习俗(“家家置一炉焉,当户,高五六尺许,实以杂石,附以石炭,至夜炼之达旦,火焰焰然,……是之谓补天”),认定女娲氏用煤来炼石补天,并为此写了《浮山遗灶记》碑文.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则进而认为“此即后世烧煤之始”.明代另一学者甄敬也认为“石火(烧煤)之利,其始于女娲乎!”.所谓女娲氏补天,并不可信,但平定地处盛产煤炭的阳泉矿区,那里很早就利用露头煤来烧火则是十分自然的.
此外,在山西大同矿区还流传着天火把石头引着,人们于是知道这里的黑石头能烧、可以取暖做饭,以及“木头不着石头着”的传说等,都是中国人民很早就发现煤炭的间接例证.
2)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我国个别地区一经发现煤炭的可燃性能并从煤层露头处零星拾取和利用煤炭.
中国2500年前的《山海经》,最早记载了煤并称之为“石湟”.从辽宁沈阳发掘的新乐遗址内,发现多种煤雕制品,证实了中国先民早在6 000~7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认识和利用了煤炭.继新石器时代到夏朝、商朝煤炭逐步得到了更广泛的利用,到了周代(公元前1122年)煤炭开采已有了相当发展,并开始了地下采煤.采矿业就有了很完善的组织,采矿管理机构中还有“中士”、“下士”、“府”、“史”、“胥”、“徒”等技术管理职责的分工,这既说明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劳动分工,也反映出矿业有相当大的发展.
3)两汉时期煤的开发与利用
从汉代始煤炭已经用于冶铁过程中,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期,开始采煤炼铁.这是因为周代已出现了铁器,到了汉代时铁制兵器数量猛增,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分别在产盐和产铁地区设盐官和铁官.从而使汉代的冶铁业得到较快发展.于是解决燃料问题成为开办冶铁业的先决条件.汉代的冶铁业一般都靠近燃料产地,记载西汉盐铁会议情况的《盐铁论》一书反映了这一事实:“盐冶之处,大校(抵)皆依山川,近铁炭”.这里的“炭”所指的就是煤.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煤炭的开采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前后,以城为基,修建三台(铜雀、金虎、冰井)之一的冰井台中就贮藏了大批煤炭.八九十年以后,西晋文学家陈云登临三台,见到曹操在三台中所贮藏的煤炭(当时叫石墨),很觉得新奇,于是写信告诉他哥哥陆机.信中说:“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是万斤,云烧此消复可用,然(燃)烟中不知,见颇见之不”.这里所提可燃烧的石墨,即是煤.
当时曹魏的煤炭开采情况是怎样的呢?西晋左思《魏都赋》中讲:“墨井盐池,玄滋素液”,又据《魏都赋》唐人李善注:“邺西,高陵西,伯阳城西有石墨井,井深八丈”.当时煤称石墨,墨井即石墨井,故《魏都赋》中的墨井以及李善所注的石墨井即煤井无疑.魏都即指邺都,这条关于墨井的记载及其注释正好是曹操在三台贮藏煤炭的补充说明,它提示了煤井的位置在伯阳城西.邺镇以西,乃今安阳、磁县以及峰峰、邯郸一带矿区.至于井深八丈,当指立井井筒深度,并非包括井下巷道的延深,当时已用深八丈的立井采煤,其生产规模也大致可知.
4)西晋南北朝时期的煤炭开采与利用
晋代以及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江西高安、新疆库车和山西大同等地区煤炭开发比较突出.
江西高安煤炭开发利用见于《后汉书•郡国志》.该书在豫章郡建城一节的注中载:“《豫章记》曰:县有葛乡,有石炭两倾,可燃以鬓”.这是我国南方用煤的最早记载.
新疆一些地区煤炭开采的程度,利用规模更为庞大,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载:“屈茨北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故郭义恭《广志》云:龟兹能铸冶”.郦道元所引《西域记》中的这一段话,把新疆煤炭的产地、自燃现象、广泛用途都讲得一清二楚.“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是我国用煤冶铁最早的文字记载.说明至迟在《西域记》作者所处的晋朝,我国就完全掌握了用煤冶铁的技术.
“恒充三十六国用”这一记载更为重要.三十六国泛指西域的广大地区.当年西域战事频繁,铁制兵器及铁制农具的用量是相当大的,其用煤量之多是可想而知.煤炭开采的具体地点,是“屈茨北而百里”一代的山中,屈茨即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地区.
5)隋唐时期的煤炭开采与利用
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宫廷中的正要燃料.任著作郎的王劭在表中说:“在晋时,有人以洛阳火渡江者,世世事之,火色变青.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警火,气味各不相同”.王劭在关于火的奏报中把石炭放在首位,并与木炭、竹草等其他燃料较其异同,说明石炭已成为宫廷内第一位的燃料了.
到了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炼丹家清虚子发明了黑火药,使采矿业进入了爆破开采的时代.从唐代开始,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的知识逐渐传播到国外,在一些外国著作中,记述了中国人民利用煤炭的情况,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征.
唐代开采煤炭的地区已较多,利用煤炭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唐代诗人李婉有“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的诗句.据山西地质资料记载,太原西山煤田“远自唐宋年间即有土窑开采”,经地质调查,那里“虎峪的神底窑,官地附近的林沟窑以及晋祠、梁泉沟的西沟窑等,就是唐宋年间开凿的”.
辽宁抚顺在唐五代时期,特别是辽金时期,已进入了煤炭采掘高潮.当时烧制陶器普遍用煤作燃料.《东北的矿业》一书载:“唐朝时,有国人李氏者,首先开掘,知用煤之方法,惟今日尚可发现高丽人采掘之遗迹,亦即圆形斜坑与容油器等”.《满铁十年史》一书也讲:“烟台(今辽阳境内)煤炭采掘和利用的方法,是由唐朝李某所传,且和抚顺矿一样,在唐宋时期为高丽人所采掘”.
山东淄博和枣庄两个煤田也都是在唐朝时被发现和开发.据吴承洛《今世中国实业通志》记载,山东枣庄“矿区内有唐宋时期旧井甚多”.
在唐代,我国已大致掌握了炼焦技术,当时虽没有出现正式炼出的焦炭,但已经有焦炭的雏形.据唐人康骄《剧谈录》载:“洛中豪贵子弟……,凡以炭炊饭,先烧令熟,谓之炼炭,方可入暴,不然犹有烟气”,这里的炭指的就是煤而不是木炭,因为木炭在少制过程中已炼去烟气,这里还是有炼去烟气,显然是指煤是有烟的,先烧一下,使之去掉煤烟,正好炊用,所以才有生熟之分.但是,这里的炼炭并非有目的烧炼而成,仅接近于焦炭,所以只是焦炭的雏形.尽管如此,炼炭的出现,是我国用煤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表明古人在发明炼焦技术的道路上已前进了一大步.
6)宋代煤炭的开发与利用
宋代的煤炭开发利用以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省最为突出.宋代文人朱翌讲:“石炭自本朝河北、山东、陕西方遂及京师.”足见石炭产地之广.据《汝州全志》卷四载:“宋时宝丰清岭镇产煤、矾,故名兴宝”.此外,河南文物工作队于1960年在鹤壁矿区发现了包括一个井口、4条巷道、10个采区、和1处排水井在内的宋元时代煤矿遗址,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很完整的采矿技术.
此外,在辽宁抚顺大官屯金代瓷窑遗址以及山东淄博、河南鹤壁、新安,陕西铜川、旬邑,河北曲阳、观台等地的宋代或宋元时代瓷窑遗址中,都发现了烧煤的遗迹.这些发现表明,上述地区已经开采利用煤炭了.
特别应该提出,至迟在宋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利用焦炭,炼焦技术已臻成熟.宋朝已用焦碳冶铁了.1961年,在广东新会县发掘的南宋咸淳六年(1270)前后炼铁遗址中,除找到炉渣、石灰石、矿石外,还找到焦碳,这说明那时已用焦碳来冶铁了.目前所知,这是世界上冶铁用焦碳的最早实例.欧洲到18世纪才开始炼焦,比中国晚了500多年.
7)元代煤炭开采业
元代,在全国统一之后,以蒙古贵族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巩固统治,大力发展生产,注重矿业.特别是都城大都(今北京)的西山地区,采煤业发展较为普遍,成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据《元一统志》记载:“石炭煤,出宛平县西十五里大谷(峪)山,有黑煤三十余洞.又西南五十里桃花沟,有白煤十余洞”,“水火炭,出宛平县西北二百里斋堂村,有炭窑一所”.由于煤窑较多,元朝政府不得不在西山设官吏加以管理.为便于煤炭买卖,还在大都内的修文坊前设煤市,并设有煤场.
在元朝时,从意大利来中国的马可•波罗(Marc Polo,1254—1324),看到中国用煤的盛况,很感新鲜惊奇.回国后,他写了一部《游记》,书中描述了中国有一种“黑石头”,像木材一样,能够燃烧,火力比木材强,晚上燃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还不熄灭,价钱比木材便宜.于是欧洲人把煤当作奇闻来传颂.至于欧洲人用煤炼铁,到16世纪才开始.
元明以后,使用煤炭已经普及.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著作《天工开物》“冶铁”条下说:那时全国冶铁,用煤炭的约十分之七,用木炭的约十分之三.可见在明末,煤炭已是冶铁的主要原料了.
8)明代煤炭开采业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我国煤炭开发利用得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当时煤炭业不仅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有了普遍进步,且在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省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锻炼进士之用”,宋应星还详细记述了在冶铁中所用的煤的品种、使用方法、操作工艺等.据他估计,“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之)七,木炭居十(之)三”.煤炭在炽铁燃料中竟占70%之多,说明煤和铁的密切关系,再联系到明代冶铁业的发展,不难想象这一行业用煤量之大.在明代,煤炭的勘查、采掘和提升运输技术都有很大发展.在嘉靖以前一段时间,河南安阳一带煤窑井下延深已经到数十百丈,煤炭可以大规模地开采,产量不断增加,煤炭开采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产煤区几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9)清代煤炭开采业
清代的采煤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清初到道光,历代统治者对煤炭生产都是比较重视,并对煤炭开发采取扶植措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六月十五日,两广总督鄂弥达、广东巡抚杨永斌奏请开发广东煤炭,陈述了“煤斛为民间日用炊爨之物,未便概为封禁”的道理,雍正皇帝明确指示道:“煤始于薪,乃日用所需,非矿厂之比,何须封禁”.这些区别对待的矿业政策对于煤炭开发是十分有力的.由于和各级官府对煤炭开发比较重视,加上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各地人民的辛勤劳动,从而使清代采煤业有了普遍的发展,尤其是在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上的有一个高潮.
1.2.2 我国近代煤炭工业发展
中国正式建成的第一个近代煤矿是台湾基隆煤矿.在李鸿章奏请试办直隶磁州煤矿的同时,两广总督沈葆桢奏请试办台湾基隆煤矿.磁州煤矿试办失败了,而基隆煤矿却试办成功,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煤矿.基隆煤矿1878年建成投产出煤,与1895年台湾沦陷时关闭.基隆煤矿最高年产在1881年,为54 000t,当年每工工效为0.18t.
1)中国近代煤矿的发展与特点
188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任命唐廷枢、丁寿昌、黎寿棠筹办开平煤矿,1881年建成唐山矿,以后又建成林西、西山等矿.至1894年还先后开办了直隶磁州煤矿、湖北开采煤铁总局、安徽池州煤矿、湖北荆门煤矿、山东峰县煤矿、广西富川县贺县煤矿、直隶临城煤矿、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安徽贵池煤矿、北京西山煤矿、山东淄川煤矿和湖北大冶王三石煤矿、江夏马鞍山煤矿.自台湾基隆煤矿和直隶开平煤矿创建后,中国民族资本家开始对投资煤矿业感到兴趣,在19世纪80~9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开办煤矿的小高潮.至1895年为止,各地开办了十几个规模较小的近代煤矿,使中国的采煤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为中国近煤矿发展的第一阶段.
1895~1936年是中国近代煤矿发展的第二阶段.40年间,帝国主义相继掠夺了中国的采矿权,外国资本大量侵入中国煤矿,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请王朝为止,外资经营煤矿的产量占当时中国近代煤矿产量的83.2%,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煤炭工业.从1903年起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回收矿权运动.经过斗争,全国收回矿权9宗,并创办了民族资本煤矿企业,主要有陕西保晋矿务局、晋北矿务局、山东中兴煤矿公司、华东煤矿公司和河南中原煤矿公司,开办了阳泉、大同、寿阳、晋城、峰县、焦作、六河沟、萍乡、贾江等煤矿.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近代煤矿得到了一定发展,又先后开办了华东、长兴、北票、正丰、长城、柳江、恰立、中和、大通、淮南等煤矿,(煤炭产量虽有所上升,但仍不到外资经营煤矿之半.)
中国近代煤矿是适应洋务派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创办人大都既是封建官僚又是大买办.他们一部分来自清朝政府或政府官吏,一部分来自商人.
2、技术上完全依赖外国.矿井设备要从国外购买,矿师、工匠都从国外聘请,生产技术管理的实权都在外国矿师手中.自1875年试办新式煤矿起,至1895年止,20年间,居然没有一个掌握近代开采技术的中国矿师主持过近代煤矿的开采.
3、生产的煤炭主要供洋务派开办的军工和民用企业,剩余部分供国外企业、轮船和城市居民使用.
上述三个特点就是我国早期近代煤矿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据统计 ,在1875~1895年20年间,我国共先后开办了16个煤矿.从1895~1936年41年间,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煤矿就有32个,其产量占全国煤产量总数的1/2到2/3.在同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亦先后开办了几十个新式煤矿,到1936年止,中国年产5万t以上的近代煤矿共有61个,其中年产达到60万t以上的煤矿有10个(开滦、抚顺、中兴、中福、鲁大、井陉、本溪、西安、萍乡、六河沟煤矿)1936年,全国产煤3934万t,其中新式煤矿产量2960万t,编造的劳动效率平均每工0.3t左右.在1933年,煤矿工人已经发展到27万人,占当时全国工人总数的33.5%左右.这期间,政府制定了矿业法,企业制定了若干管理章程,使管理工作略有所循,尤其明显进步的是,逐步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煤田地质调查工作,初步搞清了中国煤田分布于煤炭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