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1:36:55
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一般做宾语.可代人、代事、代物.例如: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

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一般做宾语.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
例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相当于“的”.
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相当于“得”.
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6)音节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例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3、动词,往,到……去.
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之”的意义及用法。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译:在客厅的东北角。
  ③水陆草木之花。...

全部展开

“之”的意义及用法。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译:在客厅的东北角。
  ③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金铭》)——各种草木的花。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
  ⑤忘路之远近。(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
  ⑥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魏学伊《核舟记》)译:直径一寸的木头。
  ⑦菊之爱,陱后鲜有闻。(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
  2、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刘禹锡《爱莲说》)译:我唯独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
  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刘禹锡《陋室铭》)译:我认为菊花是花是的隐士。
  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礼记)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例如: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译:时间长了,
  4、 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即为“宋有何罪?”。
  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二、作代词用:
  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
  ①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
  ②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
  ④又数刀毙之。(蒲松龄《狼》)译:杀死了狼。之:代指狼。
  ⑤箬篷覆之。(魏学伊《核舟记》)译:用箬篷叶做成的船篷覆盖在上面。之:代指船舱。
  ⑥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魏学伊《核舟记》)译:关上窗户。之:它,代指窗户。
  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 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
  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②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到蜀州上任。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