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实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9:17:56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实例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实例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实例目前,新的经济只是在部分工业化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初露端倪,在全球范围还属于萌芽状态.不过这种经济的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实例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实例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实例
目前,新的经济只是在部分工业化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初露端倪,在全球范围还属于萌芽状态.不过这种经济的发展肯定对于世界政治和经济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日本经济审议会1999年向日本政府提出对未来十年日本新经济计划的建议时说:“当前,世界文明正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不是一般的‘进步’与“高度化”,而是要创造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变化.……一直支撑战后增长的现代工业社会的规范已跟不上人类文明的巨大潮流.……在今后存在多种智慧的社会中,必须通过不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搞活经济与文化.为此,就必须能够更加容易地吸收世界的信息和知识,还要有更加容易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环境.同时,还必须拥有能够培养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组织和人才的计划和社会气氛”.
如果把上面所说的世界经济的变化加以概括,似乎可以说,未来经济有两大趋势:一个是经济知识化,表现为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另一个是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商品、劳务、资本、技术和人才在全球流动的加速.这两大趋势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也可以说,新的经济将是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全球为市场的时代.它将促使各国的增长模式、产业构成、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教育制度、文化取向等产生深刻的变化,也将对各国的对内、对外政策提出新课题.
三、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及其两重性经济全球化的发端似可溯源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创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三大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给全球金融、贸易与投资活动以极大的推动.美元与黄金挂钩使美元成为国际流通与储备的手段,首先便利了美国企业向全球的拓展.不过,冷战时期两个世界市场的划分又使经济全球化受到一定限制.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两股力量推动:一股力量是信息技术革命和高新技术成长的大大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人才、技术的全球交流.另一股力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和转轨国家加入市场经济行列,给世界大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然而,也要看到由于存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特别是超级大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推行损人利己的贸易与金融政策,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动荡和南北两极分化,充分显示了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第一,由跨国公司带头推行的生产国际化走向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
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居于统治地位.美国的大企业抓住欧、亚的战后重建机遇开展了海外扩张.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大公司带头进行跨国生产以战领世界市场.欧、日的经济得到恢复后,他们的大公司也纷纷进行海外投资.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国际化的主导力量.当时的生产国际化主要的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因为那里政局较稳定、市场引对广阔、基础设施较完善、投资软环境较健全.七十年代,生产国际化扩展到发展中世界.到了九十年代,跨国公司又把生产国际化发展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这一特点表现在三方面:一个方面是跨国公司展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与兼并,着眼于全球市场、资源、技术、人才的利用,重点是控制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的海外市场.以1997年美国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垄断美航空工业开始,跨国公司重组与合并的狂潮席卷了电子、电信、航空、金融等行业.1997年美国企业兼并的协议金额是1991年的7倍.1998年德国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成世界最大的汽车集团;1999年日本的银行三巨头——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的日本兴业银行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这些表明跨国公司在全球的重组正方兴未艾.第二个方面是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由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方面是因为发达达国家的市场相对饱和,另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提供获得丰厚利润的机会.第三个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批大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海外生产与销售.在世纪末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家大企业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初露头角,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正在为成为生产全球化新星.
第二,发达国家带动的流通国际化走向贸易自由化与区域集团化.
战后发达国家的生产国际化推动了流通的国际化.国际市场的放大和流通国际化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发达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据统计,全球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1950年——1994年的四十五年间,全球GDP增长率为年均4%,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则为6%.这说明全球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交换来得到价值实现.1970年美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储存存度为11%,1997年升为2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更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70年为25.9%,1993年达到37.3%.就是说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有三分之一以上要依靠海外销售.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大体如此.
发达国家经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的加大产生了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谋求相互削减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从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经过四个回合的谈判,发达国家关税的平均税率已由约40%降到降到低于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税率降到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发达国家正在发起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为他们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向全球自由拓展服务.但是在贸易自由化问题上,发达国家搞双重标准.他们通过各种措施,主要是非关税垒和单边主义措施来限制外来商品进口,还以某些政治借口实施歧视或制裁,受害者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贸易自由化同贸易保护主义是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孪生兄弟.另一趋势是经济贸易区域集团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西欧中小国家为对付苏美,也为了适应贸易自由化趋,由煤钢联营起步,建立了欧洲共同体.欧共体实行关税同盟,在成员国之间稿自由贸易,给各成员国开辟了广阔的区域市场.同时为了缩小成员国的经济不平衡,实行共同农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结构政策,授助经济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以促进共同发展.到了九十年代,美国、欧盟和日本一方面继续高唱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苦心营造以自己为中心,囊括本地区南北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贸易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看似‘相互矛盾,其实相辅相成.贸易自由化不可能消除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双重标准行为,区域集团化也不可能扭转便利球贸易走向自由化的趋势.
第三、全球金融市场联网和各国货币国际化形成金融市场一体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便利了国际筹资,也加大了全球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活动的神经中枢.战后国际金融以美元的金本位制为基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当时国际汇率的稳定对促进战后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国际金融活动农渐从为贸易和投资服务分离出来成为独活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1973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形成国际货币浮动汇率制:发达国家社会财富的多年积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数以万亿计的巨额资金;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货币在不同程度上可兑抽象;信息革命把各国金融市场联成网络.于是,国际金融活动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为便利国际交易与投资进行资金融通,而是为巨额国际游资寻找增值的途径.据分析,每天在全球外汇市场上的交易最高达1.5万亿美元,只有2%是为正常的贸易与投资服务.
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和巨额国际金融资本的存在为筹措国际资金提供了方便,但更便利了国际金融投机.金融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课题.
金融动荡是促使各国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汇率战是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经济较量的重要手段.日本就曾从泯率战中成为金融大国,又从泡沫经济破灭中陷入长期萧条.
从全球范围看,国际金融动荡和国际金融投机的最大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原因很简单,一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和机制不完善;二是金融实力薄弱而且往往是外国的债务奴隶.一旦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突变,发达国家就将恶果尽量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在1997—1998年的全球金融动荡中,东亚、拉美、非洲都受到沉重打击.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说,“在发展中世界,世界至少有36个国家1998年人均产出将出现负增长……1998年—1999年发展中国家的总产出将是八十年代初债务危机以来最低的”.
第四,世界经济增长中心走向多元化.
战后初期,世界经济的两大增长中心分别是美国和苏联.他们两家的表现和经济政策决定了世界经济变化的走向.到了九十年代苏联不复存在.俄罗斯在经济转轨中因采取“休克疗法”,陷入了深得的经济灾难,短期内难望对世界经济有多大影响.然而俄罗斯的资源、人才、科技潜能依然存在,本世纪仍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中心.美国虽仍在世界经济中雄踞首位,但它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局面已由美、欧、日本足鼎立所取代,美国的相对分额虽然可能有短期的上下波动,但下隆已成趋势.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有份额却呈上升之势.上世纪末,中国是世界第七大经济,巴西是第八大经济.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如东盟、南方共同市场的地位也在上升.本世纪还将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尼日利亚、南非、墨西哥、阿极廷等等成为世界或地区经济的明星.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将会有新的发展.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将给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也可能会引起新的经济矛盾和经济变数.
综上所述,到上世纪末,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已汇合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它之成为不可逆转,是战后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三股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首先,战后的科技发展,已不间一般的科技进步,不但有量的发展,还有质的突破.科学研究在继续深化和分化的同时,出现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使人类对微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认识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往的技术创新基本局限珩加强或替代人的体力劳动,现在的技术创新则开阔了提高或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的途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度大大加快.高科技的发展要求超国界的合作,高新技术产业要求有超越国界的广阔市场.其次,从经济领域来看,推动市场经济向全球扩展的,不仅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政府,更重要的是,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摆脱农业业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新生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和转轨国家也放弃了计划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再从政治层面来看,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发生过多次局部战争,但没有酿成新的世界战争.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政治形势时紧时松,天下并不太平,但总体趋趟向缓和,多数国家把振兴经济放在第一位.这一切为市场经济相对顺利地向全球扩展提供了条件.
历史表明,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又加深各国经济竞争的两重性.由于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大,发达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可能彼此长补短,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协调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西欧国家的战后发展为此提供了实例.德法曾经是百年世仇,战后却由势不两立的仇敌变为协调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西欧各国的联合,并且同前殖民地一种相对平等互助关系.这样欧洲国家在战后通过和平发展而不是军事扩张实现了经济振兴,欧盟的经济实力到上世纪未已同美国相当,其国际政治地位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然而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经济全球化还有加剧各国经济竞争的一面.这就有可能导致各国经发展失衡,不但可能引起经济和政治动荡,还有可能导致战争.北约发动南联盟的侵略战争,也可看作是国际经济发展失衡和霸权主义野心膨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