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理论特别是电离平衡和电离方程式及电离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3:59:36
电离理论特别是电离平衡和电离方程式及电离度
电离理论特别是电离平衡和电离方程式及电离度
电离理论特别是电离平衡和电离方程式及电离度
一.电离度
不同的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用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来表示.这里我们只学习电离度.
1、电离度的定义和计算:
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
电离度(α)= 已电离弱电解质分子数/原弱电解质分子数
= (分子、分母同除以阿氏常数)
= (分子、分母同除以溶液体积)
[例1] 25℃时,在0.1mol/L醋酸溶液里,每10000个醋酸分子里有132个分子电离成离子.它的电离度是多少?
α=132/10000=1.32%
答: 它的电离度是1.32%.
[例2]在氟化氢溶液中,已电离的氟化氢为0.2mol,未电离的氟化氢为1.8mol.求该溶液中氟化氢的电离度.
α=0.2/(0.2+1.8)=0.2/2=10%
答: 该溶液中氟化氢的电离度为10%.
2、影响电离度的因素:
内因:电解质的本性.
外因:温度和溶液的浓度等.
(1)浓度的影响:
醋酸稀释时电离度变化的数据:
浓度(mol/L) 0.2 0.1 0.001
电离度(%) 0.948 1.32 12.4
可见,电离度随浓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浓度越稀,离子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少,电离度就越大.)
(2)温度的影响:
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离子化倾向加强,又因大多数电解质电离时没有显著的热量变化,这就导致温度对电离度虽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的必然结果.一般情况下,温度对电离度影响不大,但水的离解过程显著吸热,所以温度升高可以增大水的电离度.
因此,用电离度比较几种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时,就当注意所给条件,即浓度和温度,如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5℃.
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电离度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例3]下列关于电离度α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α与浓度无关;②α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在相同条件下,α值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α值增大,相应离子浓度一定增大;⑤α值增大相应离子物质的量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
二.电离平衡
溶液中电解质电离成离子和离子重新结合的平衡状态.
具体一点说,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的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即电离平衡.
一般来说,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而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有: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大部分盐类(NH4Cl)
弱电解质有: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弱酸(CH3COOH)、弱碱(NH3·H2O)、水
--------------------------------------------------------------------------------------------------------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浓度:弱电解质分子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朝着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4.化学反应:某一物质将电离的离子反应掉,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电离方向)移动
--------------------------------------------------------------------------------------------------------
电离度公式
α(电离度)=已电离的分子/原有分子数×100%
---------------------------------------------------------------------------------------------------------
水的电离:
精确的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的电离,生成H3O^+ 和OH^-:
H2O + H2O可逆符号H3O^+ + OH^-
可简写为:H2O可逆符号H ^+ + OH^-
Kw叫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在25℃时,水中H^+溶度和OH^-溶度都是1x10^-7mol/L,所以
Kw=c(H^+)·c(OH^-)=1x10^-14
判断点解强弱方法:
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与强电解质做导电性对比实验
2.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反映速率的快慢,如将Zn投到等浓度的盐酸与醋酸中比较,结果前者比后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