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两个问题.随意一篇都可以800至1000字.最好是今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1:06:58
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两个问题.随意一篇都可以800至1000字.最好是今天!
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两个问题.随意一篇都可以
800至1000字.最好是今天!
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两个问题.随意一篇都可以800至1000字.最好是今天!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成为各国重点研究讨论的内容,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由环境污染而导致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研究领域的重视.
大气污染使气候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气候因素影响,例如:酸雨使土壤酸化,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增高,积累在受酸化土壤种植的粮食、蔬菜中,使食品安全受到影响.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污染了大量河流、湖泊,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渔业和农业受到威胁,甚至更严重地直接污染人类和其他生物可直接饮用的水源,最终导致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动植物的死亡.
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的.人类对环境的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对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使得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改变,通过食物链或其他途径,造成对人类与环境平衡关系的破坏,甚至产生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一系列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由环境污染导致食品污染的因素[1].
保护环境才是必行之路,对于大气环境,要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对于生活中的大气污染,如:烹饪煎烤食品时,注意炉灶燃烧物烟尘废气的收集过滤,减少排放.水体污染的治理与保护,首先要禁止废水超标的企业、工厂进行排污,要求人们自觉节水,将生活污水合理排放,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变废为宝,成为可再利用的“中水”.禁止在江河湖海中随意捕捞水生动物,还江河洁净,还鱼儿家园.对于农田灌溉,利用收集的雨水,经水质处理后,通过合理开渠进行灌溉浇田,减少水源的浪费.
保护环境就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础,食品安全与否需要环境和谐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提高,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十分关注.但我国的食品安全教育与国外相比仍然落后,尚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消费者习惯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与此同时,针对于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安全相关培训也未纳入正轨.加强对企业的食品安全忧患意识教育,更好地培训企业卫生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的卫生管理水平.要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认识到,食品的卫生安全是企业自身的义务和责任.“从农田到餐桌”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全程的环境控制,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等各环境阶段的安全技术;建立对食品安全进行全过程控制的技术体系[2].
对于食品本身,增加其安全性是基础,是要保证食品原料的质量,原料从环境中来,无论是动物食品,还是植物食品,要维持生命活动的一切物质来自于自然环境.人们不愿接受被污染的食品,那么对于食品的来源就要从源头把关,从种植或饲养的各个环节把关.培植的农作物不能过度喷洒农药,利用自然条件使其生长,增加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种类.禽蛋熟肉制品在最初的养殖过程中,从动物的生活环境到喂养环节都要牢牢把关,防止动物性疾病的发生.再通过严格地保证食品加工、储运、包装等过程后,使最终到达人们餐桌的都是安全放心的食品.
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息息相关,如今不仅局限于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社会,更要创建生态文明的社会,单从食品安全看,这只是反应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对于文明还有很多可发展的方向,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而对于生态,它介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只有环境和人类和谐的发展,保持共存的平衡关系,才能形成生态文明,大自然给予的物质是有限的,如何保护好有限的资源环境,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才可能实现人类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国家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了执法监管力度,加快制定和实施了一些经济政策.在食品安全方面,各级政府都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确保食品安全的措施和问责制,增设并修订了不同标准.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 又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在 “我为环保献一策”活动中,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 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基础上,将“环境评价”、“质量认证”融会贯通,建立“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即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政府管理部门应借鉴“HSE管理体系”内涵和理念,提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南,促使企业更有效地做到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营造一种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