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气是什么二氯二乙硫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1:29:22
芥子气是什么二氯二乙硫醚芥子气是什么二氯二乙硫醚芥子气是什么二氯二乙硫醚芥子气;mustardgas资料:分子式:S(CH2CH2Cl)2性质:又称β,β′-二氯二乙基硫醚.一种糜烂性毒剂.美国军用代

芥子气是什么二氯二乙硫醚
芥子气是什么
二氯二乙硫醚

芥子气是什么二氯二乙硫醚
芥子气;mustard gas
资料: 分子式:S(CH2CH2Cl)2
性质: 又称β,β′-二氯二乙基硫醚.一种糜烂性毒剂.美国军用代号H.纯品为无色有微弱大蒜气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呈黄色、棕色至深褐色.沸点217℃.熔点14.4℃.20℃时饱和蒸气压为8.66993Pa,挥发度为0.5662mg/L,属于持久性毒剂.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对皮肤有强烈的渗透性,主要以液滴状使地面、物体染毒,作用时间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芥子气的杀伤作用是缓效性的,潜伏约2~12h,潜伏期过后相继出现红肿、水泡和溃疡,愈合很慢.经皮肤中毒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70mg/L,吸入中毒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500mg·min/m3.对芥子气,皮肤防护和呼吸道防护都要重视,并须注意及时消毒.芥子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大规模使用,当时称为“毒气之王”.日军侵华时,曾多次对中国军民使用,造成极大祸害.

芥子气的学名为“二氯二乙硫醚”。(C2H4Cl)2S纯芥子气为无色有微弱大蒜气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为黄色、棕色至深褐色,含杂质越多颜色越深。芥子气的纯度越高气味越小。芥子气难溶于水,但易溶于四氯化碳、乙醚、氯仿、汽油、煤油、乙醇等物质中。芥子气对皮肤有较强的渗透性,其液滴3~5分钟就渗入皮肤,15~20分钟可被皮肤完全吸收。芥子气还能溶解橡胶,因此,用橡胶布制作的防毒衣对芥子气来说使用时间十分有限...

全部展开

芥子气的学名为“二氯二乙硫醚”。(C2H4Cl)2S纯芥子气为无色有微弱大蒜气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为黄色、棕色至深褐色,含杂质越多颜色越深。芥子气的纯度越高气味越小。芥子气难溶于水,但易溶于四氯化碳、乙醚、氯仿、汽油、煤油、乙醇等物质中。芥子气对皮肤有较强的渗透性,其液滴3~5分钟就渗入皮肤,15~20分钟可被皮肤完全吸收。芥子气还能溶解橡胶,因此,用橡胶布制作的防毒衣对芥子气来说使用时间十分有限。芥子气主要以液滴经皮肤吸收杀伤人员,也能以气、雾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杀伤人员。芥子气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能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及消化道损伤,并能通过上述途径引起全身中毒。芥子气对人造成伤害的实质是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坏死、溃烂。芥子气中毒后愈合较慢且易引起感染。还由于芥子气扰乱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致使神经活动出现障碍,从而可以引起痉挛和麻痹
芥子气与沙林毒剂一样是化学武器中的超级杀手,与臭名昭著的沙林毒剂相比芥子气具有贮量较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特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共生产芥子气13500吨,其中12000吨用于实战。最为著名的伤害案例是,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阿道夫.希特勒,被英军的芥子气炮弹毒伤,眼睛曾一度失明。
二战时期,日军在我国东北秘密驻有两支生化部队,即731部队与516部队。731部队侧重于生物武器的研究,516部队侧重于毒气研究,但其几乎所有的毒气试验都是在731做的。种种迹象表明,齐齐哈尔出现的日军遗留毒气罐伤人事件与这两支恶魔部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1日,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就日军做毒气人体试验的情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同时,驻哈某部一位防化专业人士介绍了芥子气的武器发展史。
芥子气在纯液态时是一种略带甜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但工业品呈黄色或深褐色,并有芥末味。1822年,德斯普雷兹发现了芥子气;1886年,德国的梅耶首先人工合成成功,他发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气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芥子气可以使皮肤红肿、起泡、溃烂,正常气候条件下,仅0.2毫克/升的浓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在神经性毒剂出现之前,它有“毒剂王”之称。
“日本人的毒气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日本海军负责研究工作。二战开始,在日本广岛的大久岛建立了生产化学武器的基地。”731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介绍。当时,为了方便试验,日军的生化武器研究机构设在东北。1937年,驻扎在齐齐哈尔的关东军技术部设立了化学兵器部。1939年8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东军化学部,即516部队(也叫齐齐哈尔研究所)。该部队建制250人左右,建址在齐齐哈尔火车站以东一公里。王鹏说,现在阴天下雨在当地还能闻到毒剂散发的轻微臭味,这都是当年日军倾倒原料和毒液所致。
516部队下设四个课,分别负责毒剂的侦检、毒物的合成、化学制剂的研究、防护和治疗。该部与日本关东军迫击炮第三团相配合进行大规模的化学武器试验,使其成为日本最主要的化学武器试验基地。有日俘称,该部曾在东北牡丹江、海拉尔等地多次进行芥子毒剂的布洒及氢氰酸装置和炸弹的效能试验。
“但516部队没法进行活体试验,它的一些试验要委托731进行。”据已披露的事实,两支魔鬼部队相互配合先后进行人体毒气试验五十多次。
“设在哈尔滨平房的731部队建有专门的毒气室,这个毒气室就是为516部队进行活体试验准备的。”王鹏说。731部队里面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吉村班,从事冻伤试验。人被冻伤之后虽然手脚烂掉,但不会马上死去,这时候的人失去了做生物试验的价值,于是就被送进毒气室,因此516部队与吉村班的联系是最密切的。
“毒气试验在731部队是最残忍的,这是因为受害者往往是经受了残酷的折磨奄奄一息之时,又经受二次试验,当时的惨状即使是参与试验的日方军医也感到不寒而栗。”据王馆长介绍,在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著的《恶魔的饱食》一书中,日军军官披露了一次试验的情景:一对苏联母女被送进毒气室,日方研究人员隔着玻璃幕墙掐着秒表进行观察。毒气注入后,母亲用身体压住了女儿,但是无济于事,女儿同样出现强烈的中毒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之后母女俩先后死去。曾与芥子气打过交道。
据了解,为了应付紧急事件,哈尔滨和齐齐哈尔都曾驻有防化部队。驻哈某部防化部队的王某认为,从危害程度看,日军遗留在齐市的毒气罐里面盛的不仅仅是芥子气,有可能是威力更大的芥路混合毒剂。
据介绍,芥子气是糜烂性毒剂,它能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引起局部炎症,吸收后能导致全身中毒。军事上它被用于装填在炮弹、炸弹、火箭、地雷及航空布洒器或地面布洒器中使用。在外军化学弹药中,有装填单一的芥子气、芥子气与路易氏剂混装或含胶粘剂的胶状芥子气及胶状路易氏剂等。从外军大量贮备及两伊战争使用情况表明,在未来战争中使用的可能性很大,其重要性仅次于神经性毒剂。
一战后期,德国首先使用芥子气,引起交战各方纷纷效仿。据统计,一战因毒气伤亡人数达到130万,88.9%%是因芥子气中毒。此后发生的两伊战争中,芥子气的表现再次证明它仍是现代战争中最有效力的毒剂。但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芥子气伤害事件发生在意大利的巴里港。德军飞机击中了一艘停泊在这里的美军运输船,船上秘密存放着100吨芥子气。毒气泄露之后与油料混合污染了海面,毒雾笼罩在城市上空,造成近两千名不明真相的市民死亡。后人将这个事件称为芥子武器发展初期发生的“最惨烈的大试验”,惨剧发生后,包括12个民族的40具典型受害者尸体被军方运走进行研究。
在实际生活当中,王某与芥子毒剂打过交道。由于工作关系他先后两次进入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深造。学习过程中,他们曾针对芥子气进行过演习。他告诉记者,有了一定的防护知识,芥子气并不可怕。芥子毒剂特点为沸点较高、比重大,“它的凝固点是14.43℃,如果是冬天气温低就很难出现芥子气伤人的事件。”
因此,王某认为,日军的遗留毒气罐中很有可能混入了路易氏剂,“两种毒气混合增加了挥发性,毒性更大。”
据介绍,芥子气的中毒机理早有研究,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最新的观点是,它与人体的生物大分子结合,特别是对DNA的烃化作用是引起肌体广泛损伤的生物学基础,它与抗癌化疗药物的毒理学性质类似,目前正在使用的一种化疗药物即是它的衍生物。
据王某介绍,日军曾在抗战初期的淞沪战场、徐州战场等大规模使用过芥子毒剂,造成中国军民死亡近万人。由于威力巨大,在日本军队内部将其定为“黄一号”

收起

2-氯乙硫醚 (ClCH2CH2)2S

芥子气的学名为“二氯二乙硫醚”。(C2H4Cl)2S纯芥子气为无色有微弱大蒜气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为黄色、棕色至深褐色,含杂质越多颜色越深。芥子气的纯度越高气味越小。芥子气难溶于水,但易溶于四氯化碳、乙醚、氯仿、汽油、煤油、乙醇等物质中。芥子气对皮肤有较强的渗透性,其液滴3~5分钟就渗入皮肤,15~20分钟可被皮肤完全吸收。芥子气还能溶解橡胶,因此,用橡胶布制作的防毒衣对芥子气来说使用时间十分有限...

全部展开

芥子气的学名为“二氯二乙硫醚”。(C2H4Cl)2S纯芥子气为无色有微弱大蒜气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为黄色、棕色至深褐色,含杂质越多颜色越深。芥子气的纯度越高气味越小。芥子气难溶于水,但易溶于四氯化碳、乙醚、氯仿、汽油、煤油、乙醇等物质中。芥子气对皮肤有较强的渗透性,其液滴3~5分钟就渗入皮肤,15~20分钟可被皮肤完全吸收。芥子气还能溶解橡胶,因此,用橡胶布制作的防毒衣对芥子气来说使用时间十分有限。芥子气主要以液滴经皮肤吸收杀伤人员,也能以气、雾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杀伤人员。芥子气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能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及消化道损伤,并能通过上述途径引起全身中毒。芥子气对人造成伤害的实质是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坏死、溃烂。芥子气中毒后愈合较慢且易引起感染。还由于芥子气扰乱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致使神经活动出现障碍,从而可以引起痉挛和麻痹
芥子气与沙林毒剂一样是化学武器中的超级杀手,与臭名昭著的沙林毒剂相比芥子气具有贮量较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特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共生产芥子气13500吨,其中12000吨用于实战。最为著名的伤害案例是,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阿道夫.希特勒,被英军的芥子气炮弹毒伤,眼睛曾一度失明。
二战时期,日军在我国东北秘密驻有两支生化部队,即731部队与516部队。731部队侧重于生物武器的研究,516部队侧重于毒气研究,但其几乎所有的毒气试验都是在731做的。种种迹象表明,齐齐哈尔出现的日军遗留毒气罐伤人事件与这两支恶魔部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1日,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就日军做毒气人体试验的情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同时,驻哈某部一位防化专业人士介绍了芥子气的武器发展史。
芥子气在纯液态时是一种略带甜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但工业品呈黄色或深褐色,并有芥末味。1822年,德斯普雷兹发现了芥子气;1886年,德国的梅耶首先人工合成成功,他发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气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芥子气可以使皮肤红肿、起泡、溃烂,正常气候条件下,仅0.2毫克/升的浓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在神经性毒剂出现之前,它有“毒剂王”之称。

收起

毒气!!!!

砂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