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1:53:09
洞庭湖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洞庭湖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洞庭湖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洞庭湖是河道型湖泊,属泻湖性质;由于洞庭湖面积日益缩小,目前已成为洪道型湖泊,洞庭湖是长江中游最大的调蓄型湖泊和惟一的洪道型湖泊,
洞庭湖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演变过程.
1.湖盆的形成
洞庭湖区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形成大小不一的盆地,西北部接受海陆交替沉降,东南部则长期隆起,喜马拉雅运动使第三纪岩层发生断裂、拗陷,盆地扩大.此时,湘江、资、沅、澧四水形成,流注湖盆,形成湖泊群.
2.湖盆的扩大
在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湖盆区域的地壳运动以下降为主,湖盆扩大,但湖水不深,属断陷式浅水型湖泊.公元450-524年,荆江太平、调弦两口溃决,长江水进入洞庭湖平原,开始干扰洞庭湖水系,迫使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湖泊扩大到五百里.唐宋时期,随着荆江北岸“云梦泽”的消亡,洞庭湖继续扩大,南连青草湖后,又西吞赤沙湖(今南县附近),横亘七八百里,成为汪洋浩渺的八百里洞庭.
3.湖盆的衰退
1852年起,随着藕池、松滋两口的出现,荆江四口分流局面形成.约占荆江45%的泥沙,经由四口排入洞庭湖,加速了洞庭湖的淤积.洲土发育快,人工围垦日盛,湖盆开始逐渐萎缩.经过100年时间的演变,洞庭湖由全盛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缩至今日的2625平方公里.
洞庭湖水域具有生活饮用、航运、渔业养殖、工业、农田灌溉、旅游、调节气候等多种用途和功能.它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江河吞吐器”,除了调蓄、滞洪外,每年还接纳来自沿湖和三口四水上游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此外,还要接纳从各入湖河道输入的成千上万吨污染物.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渔业基地,除了几百个内湖渔业、水产养殖场外,洞庭湖还是天然的淡水渔业养殖场.根据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湖区已建成大小水库4409座,塘坝43.89万座.由于泥沙淤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洞庭湖水位变幅不一,形成了特殊的“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的湖泊自然景观.
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又称“九江”,它汇合了湘、资、沅、澧四水及荆江的分洪水流,向北流入长江.当时江水能到达澧水下游并过九江,即分流通过洞庭湖,而荆江南岸至澧水下游的地势为北高南低(这与现在的情形正好相反).由于荆江上游的长江流域及四水流域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原始森林保存尚较完好,水土流失情况极为轻微,因此,洞庭湖虽然接纳四水与荆江分流洪水,但入湖泥沙很少,水流清澈.据历史资料测算,当时的湖泊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