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坚强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6:18:08
张海迪坚强的故事张海迪坚强的故事张海迪坚强的故事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

张海迪坚强的故事
张海迪坚强的故事

张海迪坚强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主席.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请向她学习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 年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关于快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但张海迪说,她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主持人朱军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我已经这样坐了40年了.作为政协委员,她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无障碍设施."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
  "2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面对媒体我始终非常平静,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我的心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还有一个脆弱的海迪.像我这样一个残疾女性,身上被弄脏后又无能为力的那种懊恼是你们根本无法想像的.有时我甚至想,没有我多好.有时出差住在高楼,我就去那里往下看一看,我常想,假如我真的这么掉下去了,就什么都结束了,再也不用承受什么痛苦了,我甚至盼望可以安乐死."
  "回过头来想,我的确是个非常顽强的海迪,残疾对于人类来说是个大痛苦,但总是需要有人来咀嚼,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今天坐在这面窗前,看着眼前这一大片青草地,我希望能够像你们一样,用双脚一步一步地感受大地的温馨、亲切,找回我以前曾经拥有过的走路的感觉……"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我们认识张海迪开始,转眼间20年过去了.现在20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还记得张海迪.现代医学延续了张海迪的生命,但是,靠一次次手术延续的生命,究竟会有多少光泽呢?20年前,张海迪扼紧命运咽喉的时候,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20年过去了,她是不是还在敲命运的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张海迪的内心世界.
  关于名声
  20年前,张海迪拥有了显赫的名声.这样的名声对于一个演员,一个明星来讲,是求之不得的.可惜张海迪不是,张海迪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脆弱的灵魂.
  她现在是作家,可是她说:"这些年我非常清楚,我文学之外的名声要大于文学创作的本身……".她还说,"我从来不去在意那些事情,我只在意文学创作的本身.我怎么样能够把我的作品写的更好……"但是,谁都看得出,她在意的.她总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好,总觉得自己的书畅销,是因为自己的名声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作品,所以,她一直在不停地压榨自己.但是,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能够接触到的社会实在是太有限了,于是,她只好拼命地向自己内心去挖掘,去幻想,在这样的压榨和无奈中,张海迪越发痛苦.身体上的痛苦别人看得见,她也说的出来,而这种内心的痛苦,张海迪是说不出的,就算说也来,也没有人会去关心.
  张海迪说:“2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面对媒体我始终非常平静,当你突然面对那么 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我的心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我外在的性格让人感觉很有亲和力,大家一见我就叫姐姐、阿姨,其实在我的内心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沉静,这是疾病和读书给予我的.它让我觉得什么是最美,什么是应该追求的,我一直坚信思想着的女性是最美的,而且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我感受最深刻.
  今天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心存感激,15万封来信,虽然不能一一回复,但它始终在我的心里,我要感谢所有爱我的、关心我的人.我越来越明白,人们为什么爱海迪,那是因为在她身上有面对疾病和困难的勇气,这一点也是我今生的自豪,也许别的方面我还做得不够,但是我相信自己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放弃每一分的努力,回想过去,我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我没有声音的时候,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中艰难跋涉的时候.我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对我说,海迪你为什么总是拒绝各种采访,这样会让人猜疑的.我想,我应该没有声音,首先我是千千万万普通的老百姓中的一员,其次我是个作家.这个职业不需要在前台表演,而是要在幕后、在书桌前思考、学习、研究和写作,作家的生活不是五光十色,何况我还属于那种写作很困难的那一类作家.”
  关于散步
  散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三样道具:闲散的心情,怡人的景色以及健康的双腿.这三样,张海迪都没有,但她照样可以散步,她有丈夫王左良.
  她们的散步是这样的:王佐良推着张海迪,这样,腿就有了.为避开围观的人群,散步的地点就选在自己家里,这样,闲散的心情也有了.至于怡人的景色,在张海迪的嘴里.靠在丈夫背上,张海迪不断的描述自己想到的风景,一棵树,是柳树,柳叶是绿的,一片湖,湖水是蓝的,一根电线杆,一阵狂风,一场疾雨……景色在张海迪的描述中历历在目.
  20年的光阴,夫妻俩就是这样,一个背,一起说,相濡以沫.10多年,王左良没有外出理过发,他的发型全是张海迪亲自做的.20年,张海迪活在诗意里,活在自己单纯的世界里,王左良是那个读诗的人.
  提到自己的丈夫,海迪说:“他是一位非常沉静的人.回顾自己20年的婚姻生活,我感觉很欣慰.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成绩,我们坦然地面对生活,从不理会各种猜测,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而且我自己也很奇怪,结婚这么多年了,当他前往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远隔重洋,我们的书信还会和当年一样,真有意思.我从来不相信没有爱情的婚姻能生存下去,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
  关于如果
  --如果当年没有那个记者发现你,或者说你没有这样的社会影响,那么你今天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还会戴上硕士帽,还会写出这么多的书来?
  --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我是一个健康的人的话,我想我会做的比现在,比今天还要好,我对社会的贡献要比今天还要大.
  --如果你能站起来的话,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想我试试跳舞.真的.这是一个人就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最大的愿望.虽然我这么多年没有跳过舞,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生命的舞蹈可能比现实的舞蹈更美丽.
  --如果站起来你想对你丈夫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想像很多家庭主妇一样做做饭,而不是像这样坐着.
  --如果你不在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我要是不在了,我的爱人还是应该再找一个人来陪伴他,再有一个健康的人来陪伴他.
  关于爱情
  平静地举行婚礼
  “他就是我少女梦想中的那个人.”张海迪和王佐良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然后两人一直保持通信联系.1982年,两人在张海迪被家喻户晓前结了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平静中度过.
  “当时我的公公、婆婆在上海,他们也有过一点障碍,但很快就消除了.我先生回家说明我的情况,小心地问:‘行吗?’他们只是淡淡地说:要做好心理准备,要面对很多困难.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公公、婆婆都是那么好的上海老工人,他们信任儿子,他们也信任了我.”
  1991年1月,张海迪被诊断出患了基底细胞癌,王佐良陪着张海迪赴上海中山医院做无麻醉手术.手术前,张海迪对王佐良深情地说:“如果我活下来,当然非常幸运,我希望还能和你在一起生活,但如果我死去,也是时候了.这么多年拖累你,我跟朋友们讲了,如果我死了,让他们给你找一个健康的、比我更好的女人.”王佐良握着张海迪的手,眼睛湿润了.
  有次张海迪问王佐良:“你对我厌倦过吗?”王佐良俯下身子,在张海迪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握着她的手说:“我永远都不会的.”
  “为什么?”
  “因为你每天都给我新的热情和活力.”
  少女时代就喜爱画画的张海迪在写作之余还创作了许多油画.为了张海迪的那些油画,王佐良又变成了一个木匠.张海迪的油画有时需要配旧船板那种颜色的画框,王佐良就用棕色、黑色鞋油混在一起涂染,效果极佳.有几幅油画在韩国展出时,被一位大商人看中,愿意出高价求购,但被张海迪婉言谢绝了,因为它包含着佐良对自己的深深感情.
 共同浇灌爱情之花
  1998年上半年,张海迪和王佐良合作,共同翻译了美国当代作品《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这本书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读《莫多克》的时候,我一次次地流下了眼泪.我觉得,遇到那些哀伤的段落我会译不下去的,我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我请爱人王佐良与我一同翻译,这是我们十几年来第一次合作.只有一本原文书,我每天下午翻译我的章节,他就在夜晚进行工作,我将那些伤感的章节‘让’给了他.”
  两个相爱的人,每天都想着为对方做点什么.张海迪虽然只能靠轮椅移动,但她还是尽可能地做一些家务活,比如扫地、擦桌子什么的.她还喜欢做饭,但家里厨房太小,轮椅进不去,她就让王佐良代替她“操作”,做她配制的菜.
  对自己的丈夫,张海迪饱含着深情说道:
  “他是一位非常沉静的人.回顾自己20多年的婚姻生活,我感觉很欣慰.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成绩,我们坦然地面对生活,从不理会各种猜测,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而且我自己也很奇怪,结婚这么多年了,当他前往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远隔重洋,我们的书信还会和当年一样.我从来不相信没有爱情的婚姻能生存下去,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
  “我先生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男性,我对社会做些什么事情,没有任何一点点障碍,他会大力地支持我,很多汇款都是他帮我寄出去的,包括寄东西.现在很多朋友,他们收到我的书,都是我先生寄的.”
  “我当然渴望有一个孩子,女孩,非常漂亮,我甚至在清晨的阳光中见过她.在我非常痛苦的时候,我曾跟我爱人说,如果我们有孩子,现在也该上大学了.想到这些我的确有一丝伤感.”
  将来一起上敬老院
  让对方更长久地爱自己,把自己当作终身的伴侣,张海迪说这其实也需要智慧和努力.“美好的家庭生活需要创建和创新,才能够让生活中没有厌倦.”
  张海迪是个聪明而善解人意的女子,深知生活需要激情,需要乐趣.她家中总是收拾得特别干净,还变着法子增加小摆设.他们曾经收养了一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备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一次,张海迪问王佐良:“我们没有孩子,等我们老了,该怎么办呢?”王佐良将张海迪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平静地说:“到那时,我们一起上敬老院.”
  对自己的晚年,张海迪有着很美丽的憧憬:“在一棵树下我坐着,我穿着红毛衣,要穿鲜红的毛衣.我头发已经白了,我的腿上要盖上一条非常漂亮的毯子.在我的头顶是石榴树,在我的身边是绿湖.”
  张海迪对自己的婚姻生活相当满意,她说:“要是能打分的话,我的婚姻生活至少应该是八、九十分.”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2008年11月13日,张海迪当选新一届中国残联主席.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语言,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她具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要学习她的顽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