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英美国家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性格特点都有什么差异,中英文都可以,当然……英文最好,望有识之士指点迷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9:31:29
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英美国家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性格特点都有什么差异,中英文都可以,当然……英文最好,望有识之士指点迷津!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英美国家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性格特

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英美国家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性格特点都有什么差异,中英文都可以,当然……英文最好,望有识之士指点迷津!
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
英美国家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性格特点都有什么差异,中英文都可以,当然……英文最好,望有识之士指点迷津!

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英美国家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性格特点都有什么差异,中英文都可以,当然……英文最好,望有识之士指点迷津!
已有太多的游记叙述过英语与美语的差异,以及所造成的误会或笑话.然而,听归听、读归读,惟有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会心一笑.
  来英国之前,只知道英语的万国音标对苹果的发音是“阿婆”;相对的,美语的KK音标则应为“耶婆”.当初,只认定这差异应如同四川话的重庆腔或成都腔的不同,应该是相通的才是.哪知,差异并不只是如此.
  记得当我们由伦敦国际机场走出海关时,已是万家灯火.由于哥哥要第二天才来接我们,便在先前预订的机场旅馆暂宿一夜.这一夜,为我这一年的“美语在英国”的趣拉开了序幕.
  这家旅社没有四星级以上的排场,却收费不低.在柜台登记之后,等了一会儿,仍不见服务员来帮我们搬运整整八大皮箱的行李.我于是问柜台小姐有没有cart?小姐们经验丰富,告诉我手推车的英语是trolley,不是cart.
  于是,我们高高兴兴地推着trolley走进电梯,按third
  floor的按钮前往房间,却来到一排都是“4”开头的房间.猛然想到几年前去香港的经验:大厦的一楼称为ground
  floor(地面层),二楼才称first floor(第一层).香港当时还没回归,那么,英国旅社的343号房间自然是在second floor(第二层)了.
  记得在上高英语课时,老师便曾指英语与美语的这点差别.就如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只当它是两国习惯不同罢了.一直到了我们第二次在伦敦街上闲逛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伦敦大多数四五层且有岁月的大楼,其“地上楼”高出地面约一公尺,好让“地上室”的窗户能露出地面.不仅如此,“地下室”外墙并不紧靠泥土,而是保留有两公尺左右的空隙.因此,虽说是“地下室”,却也有独立的门和窗.很高兴地,我终于发现了英国人为何会称第一层为ground floor的真正原因了.
  在伦敦的另一个趣事,发生在寻地铁时.我们第一次去伦敦时,依照朋友的建议,将车子停在伦敦外围,然后改搭地铁进城.在停妥车子后,便请教迎面缓步而来的一位英国老绅士,问他最近的subway如何走.老先生顺手一指,前面不远处就有一个subway的小牌子.我们庆幸自己运气不错,能找到离地铁这么近的地方停车.想着、走,哪知走完了subway,却是到了街道的另一边,哪里有地铁的影子!折腾了半天,才知道伦敦的地铁叫做underground,而subway则是地下道.这两字的用法刚好与纽约相反.
  经过两百年的分离,以及与多国移民的交互影响,美语自会发展出许多不同于英语的用法.这些差异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诸如:美国人讲的car trunk(汽车行李箱)在英国叫做car boot,而美国的flea market(跳蚤市场)在英国则称作car boot sale;又如美语称糖果为candy,英语则说sweet;让人搭便车,美语说give ride,英语则说give lift;至于电话忙音,美语说“The Line is busy”,而英语则说“The line is engaged”.
  入境随俗容易得当地人的好感,进而结交到朋友.但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尴尬.我最糟糕的一次经验,现在想来还感到脸红.那是发生在送小梦上学的路上,我们遇见了她同学的妈妈.她带着的刚学步的小妹妹,有一对湛蓝的大眼睛和一头闪亮的金发.我称赞道:“How cute!”没想到这位英国妈妈竟然没什么反应.类似情形发生了几次,我才开始注意别人的用词都是“How lovely!”在请教英国友人之后,才知道美国称赞小孩聪明可爱的cute,搬到英国却锐利刁钻的意思.
  想到自己竟然当着人家他母亲的面,说她的心肝宝贝“锐利刁钻”,真是难为情.
  中西文化的不同往往成为我们与西方交往时的障碍,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对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例如西方餐桌的刀叉摆设,西方人送礼、礼仪,为我们与西方交往架设了一座友好的桥梁.学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我更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并知道应尊重西方的文化,通过学习并把这种文化学好以便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更好往来.
  课题研究成果:
  “人们都说,美国人开朗、自信、勇敢、活泼;而传统的英国人内向、淡漠、彬彬有礼、诚实可靠、有民族优越感.英国人和美国人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美国人说英国人不懂未来.长期生活在美国和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呆的时间长了,不知不觉中言和行也都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异.”日前中新社一篇题为“漫谈英美留学之差异”的文章,道出了留美生和留英生的不同.
  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赴美国留学的5万大军中的自费生出国经历大多都遇到重重阻碍,过五关斩六将,吃尽辛苦,饱受风霜.到了美国之后,都是各忙各的,很少有谁去大使馆教育处坐坐聊聊.当然,这并不是说赴美留学生没有团结的热情,有重大活动时,他们也是一呼百应的,如像欢迎江泽民主席访美、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大使馆时,大家还是很有激情的.
  而一般说来,在英国留学费用高,因此自费的很少,很多人都是公派留学;因此,在英国的留学生比较扎堆,时不时还能聚聚,聊聊天、喝喝酒,说说乡愁.我国驻伦敦的教育处,被学子们亲切地称为“51号兵站”,是聚会的老去处.加之英国留学生不少是配偶伴读,还携带着子女.根据英国政府的规定,凡16岁以下或以上仍在就读的留学生子女,生活费每月都有社会福利基金汇入其父母的账户,基本生活不愁,闲暇时全家到教育处走走,思乡之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大多数中国留美学生和美国人一样非常乐观,他们坚持未来时间取向,因而相信未来,相信事物发展的无限性,相信现在所做的一切在未来会获得收获.虽然在美国存在着实际的不平等,但是人们从观念上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相信在美国总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君不见许多高新技术开发区里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90%以上是华人.而远离家乡留学英国,不是一个人独自奋斗,而是小家庭联合应付各种事件,各种艰辛困难的滋味可以想象,想在英国出人头地确实不易,冒尖者屈指可数.他们绝少有像美国留学生那样爬上塔尖的机遇.留在英国扎根的能在某家公司或某某新闻单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便是佼佼者.有的不得不拣起英国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例如化工之类.不少人唯一的寄托便是希望能早日学成归国、贡献所学.
  在美国留学生的眼里,友谊是在情景和时间中下定义的,友谊只存在于特定的时间、空间范畴内,不希望朋友间产生很强的责任感,也不对友谊的标准做过高的界定.因为在高度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极大地加快了生活节奏的国度里,整个美国像一部机器不停地运转,追求效率的大众无暇旁顾太多,友谊也打上了现代生活的烙印.亲友结婚送礼,也是新娘子列出一个单子,开列出自己所需的东西,还表明自己喜欢的款式和颜色,由新娘的母亲将礼单复印成若干份送给亲朋好友.这既避免了浪费又节省了时间.可见生活在美国的人是多么精明!而在英国的留学生本身受东方观念的影响友谊第一,加之在英国的孤独无援,友情、互相帮衬就更为重要,成帮结伙处处可见.
  行为举止的区别.从服饰上看,英美留学差别更加明显.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留学英伦的学子当然不敢怠慢,西装也同样挺括,领带领结也丝毫不差.什么场合穿戴什么,如何化妆,也亦步亦趋.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中国留学生自然也不甘人后,大裤衩、拖鞋、文化衫招摇过市者,比比皆是.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许多赴美学子,虽然回国多年,但有时习惯依然如此.
  说到行为举止,如穿衣一样,在英国的留学生要好许多,即使是“表面”文章,也比到美国的留学生要做得好.说话非常客气、行为礼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也有人评价,这样说话做事太酸了,让人难受,还是赴美的留学生好,心直口快,想什么说什么,想干事卷起袖子就成了,不用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先绕上几百个圈子,罗罗唆唆一如《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而对留美的学生,前几年有句民谣,说他们是:穿着土气、说话牛气、花钱小气.仔细品味一下,大致也差不离.
  虽然很多留学生常年呆在海外,有些甚至在那儿定居,但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都非常思念祖国,真所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乡愁的滋味,大概每个人都尝过.在异国的土地上,无论他们有没有绿卡,无论他们事业有成还是一切正处于开始,在别人眼里及他们心里,他们始终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