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这句话对吗?不对的话,请详细解释一下 谢谢 尽快解答 非常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0:41:52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这句话对吗?不对的话,请详细解释一下 谢谢 尽快解答 非常急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这句话对吗?不对的话,请详细解释一下 谢谢 尽快解答 非常急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这句话对吗?不对的话,请详细解释一下 谢谢 尽快解答 非常急
不对:
多年来关于性别的决定一直有两大派别.一派主张“环境决定性别”,另一派主张“遗传决定性别”.前者认为孕妇所处的环境、饮食特点和精神状况等均可影响胎儿性别的形成,这里仅介绍遗传决定性别的理论.
(一)染色体决定性别论
这个理论认为性染色体决定男女的性别.人的正常核型中,XY性染色体决定了正常男性的性别发育;而XX决定了正常女性的性别发育.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
(二)基因决定性别论
在人类有极少数情况下,核型为46,XY者身体检查完全是正常女性,而46,XX核型的人身体检查是正常男性.这样,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学说就不能解释这一特殊现象了.于是有人提出“基因决定性别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Wachtel等经研究提出,在人类Y染色体的短臂上存在一种H-Y抗原基因,其产物是一种分子量为18000的疏水蛋白质,称为H-Y抗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H-Y抗原对性腺具有定向作用,它能使具有向两性分化潜能的生殖嵴分化成睾丸,所以H-Y抗原基因又称睾丸决定因子,有H-Y抗原(genital ridge)存在就有睾丸的发育,没有H-Y抗原存在,生殖嵴就会自然地发育成卵巢,再进一步发育出女性的内外生殖器.即该学说认为性别的决定取决于H-Y抗原基因——TDF的有无,国外有人已克隆了TDF的可编码的锌指状蛋白候补基因ZFY,在女性则为ZFX.决定性别基因的位点在男性为Yp11.32,在女性为Xp21.3.由于这种基因在性分化中起决定作用,所以叫“基因决定性别论”.核型46,XY为女性者是因为她的Y染色体上没有睾丸决定因子——TDF基因.
基因和染色体是不同概念
正常人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又有多种基因.
性别与性染色体有关,与基因应该也是有关的,
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基因
基因的双螺旋排列组成染色体
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23对染色体,除了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其他都是常染色体,决定人的各种性状,而基因就在这些染色体中
不对!性别就是一种性状,性状肯定受基因控制。
Y染色体上有个SRY基因决定男性睾丸发育的。有它就是男性,无就是女性!
这一问题如果不针对人,泛泛而谈可以说有对的成分,例如1.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的染色体倍数决定。雄蜂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为单倍体。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营养差异决定了雌蜂是发育成可育的蜂王还是不育的工蜂。若整个幼虫期以蜂王浆为食,幼虫发育成体大的蜂王。若幼虫期仅食2~3天蜂王浆,则发育成体小的工蜂。单倍体雄蜂进行的减数分裂十分特殊,减数分裂第一次,出现单极纺锤体,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两个子...
全部展开
这一问题如果不针对人,泛泛而谈可以说有对的成分,例如1.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的染色体倍数决定。雄蜂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为单倍体。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营养差异决定了雌蜂是发育成可育的蜂王还是不育的工蜂。若整个幼虫期以蜂王浆为食,幼虫发育成体大的蜂王。若幼虫期仅食2~3天蜂王浆,则发育成体小的工蜂。单倍体雄蜂进行的减数分裂十分特殊,减数分裂第一次,出现单极纺锤体,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两个子细胞中,一个正常,含16个染色体(单价体),另一个是无核的细胞质芽体。正常的子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单倍体(n=16)的精细胞,发育成精子。膜翅目昆虫中的蜜蜂、胡蜂、蚂蚁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2.还有的生物其性别靠其生活史发育的早期阶段的温度、光照或营养状况等环境条件来决定的。比如:海生蠕虫后益,是一种环节动物,成熟雌虫将卵产在海水中,刚发育的幼虫没有性分化,之后自由生活的幼虫将落入海底,发育成雌虫,但是如果有机会落到雌虫的口吻上,很快下滑经内壁进入子宫发育成雄虫。如果把已经落在雌虫口吻上的幼虫移去,让其继续自由生活,就发育成中间性,畸形程度视呆在雌虫口吻上时间的长短;许多线虫是靠营养条件的好坏来决定性别的,它们一般在性别未分化的幼龄期侵入寄主体内,低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好,发育成的成体基本上都是雌性,而高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差,发育成的成体通常都是雄的;大多数龟类无性染色体,其性别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如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鳄类在30℃以下孵化则几乎全为雌性,高于32℃时雄性则占多数;我国特产的活化石扬子鳄,巢穴建于潮湿阴暗的弱光处可孵化出较多雌鳄,巢穴建于阳光曝晒处,则可产生较多的雄性。3.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反转。鱼类的性反转是比较常见的,如黄鳝的性腺,从胚胎到性成熟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产卵后的卵巢慢慢转化为精巢,只产生精子。所以,每条黄鳝一生中都要经过雌雄两个阶段。成熟的雌剑尾鱼会出其不意地变成雄鱼,老的雌鳗鱼有时转变成雄鱼。鸡也有“牝鸡司晨”现象,且可用激素使性未分化的鸡胚转变性别。4.但是如果是说人,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染色体是基因承载的载体,在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起作用是不等的。Y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有决定“男性”的强烈作用;而X染色体几乎不起作用。合子中只要有Y就发育成雄性;仅有X染色体(XO)则发育成雌性。雌雄异株的女娄菜体内,Y染色体携带决定雄性的基因,具有决定雄株的作用。决定雌株的基因大部分在X上,也有一些在常染色体上。但对于果蝇来说,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X是雌性的决定者。例如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果蝇将发育为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雌性。
收起
总觉得这句话怪怪的 基因是位于DNA上的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而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感觉这样是对的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也与基因有关 台湾有个性染色体为XX的男性
不对。
人类的性别分为: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内外生殖器管性别,性激素性别,社会性别,心理性别。
Y染色体上的TDF基因决定了性别,例如:遗传性别变态患者的染色体可以为46,XX ,而该患者是男性,只因为该患者的X染色体上有TDF 基因。所以,很明显的,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这句话是错误的。...
全部展开
不对。
人类的性别分为: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内外生殖器管性别,性激素性别,社会性别,心理性别。
Y染色体上的TDF基因决定了性别,例如:遗传性别变态患者的染色体可以为46,XX ,而该患者是男性,只因为该患者的X染色体上有TDF 基因。所以,很明显的,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这句话是错误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