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级数有几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3 04:34:04
地震级数有几种
地震级数有几种
地震级数有几种
根据地震波记录测定的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用来在一 定范围内表示各个地震的相对大小(强度).震级与地震烈度的概念根本不同.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强弱,只同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有关;烈度则表示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方位角、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性质等许多因素有关.震级作为一个观测项目,是美国地震学家C.F.里克特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最初的原始震级标度只适用于近震和地方震.1945年B.谷登堡把震级的应用推广到远震和深源地震,奠定了震级体系的基础,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记录远震传来的面波,根据面波的振幅和周期来计算震级.中国的面波震级计算公式为:地震震级 M 测定方法 地震震级 M ,用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最大值 (A/T)max 测定.计算公式为:M=lg(A/T)max+ σ ( Δ ) 式中:A 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μ m ; T 相应周期,S ; Δ震中距,( 度 ) .测量最大地动位移的两水平分量时,要取同一时刻或周期相差在1/8周之内的震动.若两分量周期不一致时,则取加权和:T=(T N ×A N +T E× A E )/(A N +A E ) 式中:A N 南北分量地动位移,μ m; A E 东西分量地动位移,μ m; T N A N 的相应周期,S ; T E A E 的相应周期,S ; 量规函数σ ( Δ ) 为:σ ( Δ )=1.66lg Δ +3.5 不能使用与表一中给出的值相差很大的周期来测定地震震级 M .地震震级 M 应根据多台的平均值确定.式中A为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合成振幅,以微米为单位;T为相应的周期,以秒为单位;σ(Δ°)为面波震级起算函数,只与震中距Δ°(测点与震中间的大圆弧度数)有关;Cs为台站校正值.面波震级标度Ms比较适用于从远处(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测定浅源大地震的震级,而且各国地震机构的面波震级测定结果也比较一致,因此世界各国在公布1931年新疆8级地震和交换有关震级的信息资料时 ,一般都使用面波震级.即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另外,为解决巨大地震的面波震级饱和问题,有人提出用震源物理中的地震矩概念推导出一种新的震级标度——矩震级MW.智利大地震的面波震级 Ms=8.5,但矩震级MW=9.5,成为人类已知的最大地震.矩震级已在地震观测中开始试用,但其方法还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它可作为面波震级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完全取代面波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震级:是指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震级为9.5级.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地震震级——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它的范围在 1 — 10 级之间.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释放的能量(热能和动能)大小有关,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里克特级数每增加一级,即表示所释放的热能量大了约32倍.假定第1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为1,第2级应为31.62,第3级应为1000,依此类推,第7级为10亿,第8级为316.2亿,第9级则为10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