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00:09:34
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我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力图突出两点:第一,通过教师精心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

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我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力图突出两点:第一,通过教师精心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第二,让学生体验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两点都有较好的体现.\x0d针对第一点,我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更多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的探究活动,并将自主探究而得的多种挂法记在记录表上.由此,学生就有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可供后续的分析研讨之用.在分析数据资料时,考虑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我没有采用"撒大网"式的研讨模式,而是采用"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师生共同研讨模式.在研讨过程中,我先展示了省力状态和费力状态的两张记录表,通过简单的研讨认识了这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并让学生将手中的记录表分成省力和费力的两类.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难度,也有利于后续研讨的深入.接着,我组织学生在省力状态的记录表上画出重点到支点、力点到支点的线段,并进行比较.由于记录表上线段的直观性,学生很轻松、准确地推导出杠杆省力的原理.最后,顺着直观教学的思路,我利用“反证法”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杠杆费力的原理.在这个师生共同研讨过程中,学生手中的信息是在自主探究中记录下来的,学生所得出的科学概念是在充分分析手中的信息后自行获得的,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先“扶”着学生进入有效的研讨思路,再“放手”让学生自行获取学习成果.在这个"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研讨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针对第二点,我注重突出“体验”,即让学生实际体验杠杆工具的效用,从而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例如游戏“以弱胜强”中,通过支点位置的移动,一名弱小的女生战胜了强壮的男生;通过铁丝在老虎钳钳口位置的变化,学生感受到老虎钳作为一个省力杠杆工具的强大;通过手拎铁块和用火钳夹铁块的比较,学生马上感受到火钳是一个费力的杠杆工具等.正是这些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现实具体、活泼生动的应用实例,巩固了概念的记忆,并反过来加深了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从实际教学中来看,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学得既开心,又有效率.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我在这个环节中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体验,但并没有让学生简单地“就事论事”,拘泥于一件工具的认识,而是追求“举一反三”,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实现对科学概念的再认识.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分析老虎钳的省力原理之后,教师提出“铁丝放在钳口的哪个位置最省力?”这个问题,学生正确地利用科学理论指导了生活实践;学生在理解杆秤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师设计情境“如果称量要扩大10倍,秤砣不变,怎样设计杆秤?”,学生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增加秤杆长度、在靠近重点处增设一个提纽,而这第2个方案我在课前也没有预想到.正是由于科学概念与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学生通过这个应用环节的学习,对于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与近期所听的科学课相比,本课的预设成分比较多,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无异于盲人摸象.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探究教学中,较多的预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