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的习性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2:39:58
萤火虫的习性特征萤火虫的习性特征萤火虫的习性特征萤火虫-形态特征发光的萤火虫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熠、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

萤火虫的习性特征
萤火虫的习性特征

萤火虫的习性特征
萤火虫-形态特征
发光的萤火虫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熠、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萤火虫-生活习性
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幼虫一般需要6次蜕变后才进入蛹阶段.幼虫喜吃螺类和甲壳类动物,捕捉猎物后会先麻醉再将含消化的物质注入身体,把肉分解.在草丛常发现尾部两点发光的是陆生的山窗萤幼虫,和全身发光黑白双间的双色垂须萤幼虫,此两品种的成长雌虫翅膀退化,与幼虫形状没有太大分别.雄虫才可以飞行.曾经有住在农田附近的参加者将雌性双色垂须萤萤火虫放在窗口,连续数天都吸引到雄性的双色垂须萤在窗口附近徘徊,所发出的光亮较常见的水生萤火虫暗弱.初春时段,水中生活的萤火虫幼虫会爬上岸钻进土.这时由鳃呼吸改为气孔呼吸.腹部两则会发光.再约50天时间才变蛹成虫.平均只有5天的生命,进食成长都变得次要.在日落后1小时后萤火虫非常活跃,争取时间互相追求.雄虫会在二十秒中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当没有反应,雄的会飞往别处.(此现象有待观察)萤火虫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活动参加者宜用电筒照路,避免直照草堆.萤火虫受电筒照射时可能短暂时间停止,反而找不到它们.
萤火虫是一种既美丽又神秘的小昆虫,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它与金龟子一样,是属于鞘翅目的昆虫,一生必须经历卵、幼虫、蛹与成虫四个阶段,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生长时间相当长,大部分种类为一年一代,并以幼虫期、蛹期或卵期越冬,幼虫期长达10个月,而成虫却只有20天左右的短暂生命.
萤火虫成虫萤火虫有两对翅膀,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胸背板十分发达,头部可隐藏于前胸背板下,头部上面有一对触角和两个水汪汪的复眼,约占整个头部的三分之二,视觉十分敏锐,且大部分种类口器退化,以吸食露水或花蜜维生.腹部最重要的特征为发光器,雄虫二节,雌虫一节.有些种类则雌雄均只发两点光,有些甚至不会发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萤火虫都会发光哦.
萤火虫幼虫的身体长而扁平 ,头部除了一对可伸缩的触角,二个单眼和其他附属器外,最明显的便是深褐色的针状大颚. 胸部有三节,腹部九节,和六只细长的脚,第八腹节有两枚发光器,第九腹节有一个如吸盘般的尾足,可用来吸附于物体上.它走起路来一屈一伸的,像尺蠖蛾的幼虫一般,当遇到危险时,便赶紧把头缩到前胸背板内.而依栖息环境,可分为陆生、水生与半水生三种.
萤火虫产卵萤火虫在我国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萤火虫属完全变态昆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多水的杂草丛、沟壑边及芦苇地带,以软体动物如蜗牛、钉螺等的肉为食.此虫的雌性成虫,常在潮湿的腐草、朽木或泥土上产卵,1次可产数百粒,初产下时为软壳卵,数天后逐渐硬化,经3周后即开始孵化.孵化一般在中午进行,幼虫出壳后即钻入水底,白天藏在石块下或泥沙中,夜间出来觅食.其幼龄期较长,一般为1年左右,有的可超过2年.待到化蛹时,幼虫爬到岸边,用泥沙做成茧室,一般在5月间进行化蛹,经2周左右即羽化成成虫.成虫于6月间交尾产卵,再孵化幼虫.幼虫体色灰褐,两端尖细,上下扁平,形如米谷,尾端也能发出光度不强的光.多数雌虫没有翅膀,不能飞翔,外形与幼虫差不多,但已能发出较强的光.人们在夏天夜里所看见的闪闪流荧,那是雄性萤火虫在寻找雌虫,这时,雌虫在发现雄虫的光后,即爬上草丛,在草茎上闪光,经过雌雄几次对光传达信息之后,雄虫便循着雌虫所发出的光飞下来与雌虫交配.交尾结束后,雌雄都会同时将光减弱,重新回到草丛中去,隔不多久,雌虫产下能发出微弱荧光的数百颗卵粒.
萤火虫-发光原理
发光的萤火虫1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荧光素(luciferin)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由于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的型式不同,因此在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萤火虫中绝大多数的种类是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虽然我们印象中的萤火虫大多是雄虫有两节发光器、雌虫一节发光器,但这种情况仅出现于熠萤亚科中的熠萤属(Luciola)及脉翅萤属(Curtos).因为像台湾窗萤(Pyrocoelia analis),雌雄都有两节发光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雌虫为短翅型,而雄虫则为长翅型.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所以虽然只是小小的光芒,在黑暗中却让人觉得相当明亮.
发光的萤火虫2而萤火虫的发光器会发光,起始于传至发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使得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荧光素被解除抑制.而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在荧光素的催化下氧化,伴随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出.由于反应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给烫到,所以有些人称萤火虫发出来的光为“冷光”.
至于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早期学者提出的假设有求偶、沟通、照明、警示、展示及调节族群等功能;但是除了求偶、沟通之外,其它功能只是科学家观察的结果,或只是臆测.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验证了警示说:1999年,学者奈特等人发现,误食萤火虫成虫的蜥蜴会死亡,证实成虫的发光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警告其它生物的作用;学者安德伍德等人在1997年以老鼠做的试验,证实幼虫的发光对于老鼠具警示作用.
萤火虫于夜晚的发光行为,以黑翅萤(Luciola cerata)为例,就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是在日落后,雄虫开始在栖地上边飞边亮;在雄虫开始活动不久后,雌虫便开始出现于栖地周围的高处(雌虫也会发光,但只有发光器一节,雄虫则有两节发光器),从晚上7点一直到11点半左右,在其栖地可以见到成百成千的萤火虫发光,但差不多在晚上11点半过后,成虫便逐渐停止发光.而且雄虫发光的频率也有变化,并非整晚的发光频率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