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在明朝有哪几个皇帝真正尽到做皇帝的责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2:03:51
历史上在明朝有哪几个皇帝真正尽到做皇帝的责任?
历史上在明朝有哪几个皇帝真正尽到做皇帝的责任?
历史上在明朝有哪几个皇帝真正尽到做皇帝的责任?
明朝五个有作为的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一1398年)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为地主牧童.元至正四年(134年),因家乡遭灾,投皇觉寺为僧.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第二年,他加入濠州郭子兴起义军,以骁勇多智受到器重,成了军中有威望的人物.后扩充队伍,领兵南下滁州、和州.郭子兴死后,他实际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建宋政权,任命他为左副元帅.第二年他率军攻克集庆,改名应天,把应天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力量.
朱元璋在发展自己力量过程中,特别注意礼贤下士,罗致人才.他重用李善长掌书记,铭记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又礼聘刘基、宋濂、叶琛、章溢四先生到应天,为他出谋划策.在这些人的辅佐下,他亲征江西,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大获全胜,自立为吴王.他围攻平江,消灭张土诚势力,进军浙东,迫使方国珍投降.他派人沉杀了韩林儿,南征福建、广西,取得成功.这为他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经过充分准备,朱元璋决定北伐.1368年正月,他在应天登上皇帝位,定国号为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这一年的八月,明朝大军攻克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
朱元璋即位后,力改元政之失,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主要有奖励垦荒,蠲免赋役,编造黄册和鱼鳞图册,整顿户籍,清查土地,兴修水利,振兴农桑;移徙豪强,抑制兼并势力;严禁官吏贪污,约束功臣;实行军屯、商屯,减轻民间军费负担;放还奴婢为民,改善劳动者地位等.这些措施使人民得以安养生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促成了明初经济的繁荣,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为了巩固初建的明王朝,他分封诸于为藩王,镶守重地.对百官实行特务统治,屡兴大狱.其中最主要的两次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株连杀了数万人,开国功臣几乎被除去大半.这些做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治国之初采用一些严厉的手段,对巩固封建政权是有利的.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当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病死,终年71岁,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火文继位.葬于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为太祖.
明成祖朱棣(1360年一1424年)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燕王,镇守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他出兵攻伐元残余势力乃儿不花获得全胜,得到太祖的嘉奖.太祖命他节制北部边境兵马,多次统率诸将出征,名声大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病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惠帝.用齐泰、黄子澄策,下令削藩.朱棣以“清君俺”除去齐泰、黄子澄为由,起兵“靖难”.自建文元年(1399年)起,经过4年内战,攻陷京师,夺取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乐.
朱棣即位后,为了避免重蹈惠帝覆辙,削夺解除诸王兵权,巩固了中央集权.明朝初年,退到漠北的蒙古族势力始终是一个威胁,朱棣常常亲临北方边防指挥部署.永乐四年(1406年),他下令营建北京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北京成为了明朝政治、军事的中心,这对抵抗蒙古族的进攻,保证国家统一和长城以内社会环境的安定,有着积极的意义.他设置了奴儿于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等地,捍卫了领土的完整.他派遣郑和六次出使西洋.建立和发展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明朝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前来通好贸易的有三十余国.他五次亲征漠北,解决明太祖治理南方民族地区的遗留问题,设置贵州布政司等,都有利于全国的统一与安定.
朱棣在内政方面也有许多建树.他知道民间疾苦.把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重要地位.刚即位时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免去山东、北平、河南被战争蹂躏的州县三年赋役.他关心受战火破坏最重的北京地区经济的发展,兴修苏松水利,掀起军屯的高潮.他完善内阁制度,整肃吏治,重用人才,组织编纂《永乐大典》等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安定、文化的发展.但他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明代宦官于政之弊端,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第5次北征斑师途中,不幸病死,终年65岁.死后葬于长陵,谥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嘉靖皇帝时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1397—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洪熙皇帝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帝死,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同年立朱瞻基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洪熙皇帝去世,朱瞻基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宣德.朱瞻基在位10年,他继承了洪武时代的政策,宣宗朝是明朝初期统治秩序最稳定的时期.
朱瞻基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生于燕王府邸.幼年深得祖父永乐皇帝的宠爱,永乐九年(1441年),永乐皇帝立朱瞻基为皇长孙,巡幸北征皆令其相从,还选用翰林诸臣为其讲经史、习政务、增广见识.不受永乐皇帝信赖的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因朱瞻基受永乐帝宠爱之故.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忽然病危,一夕而死于钦安殿.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
宣德帝当政10年,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及尚书蹇义、夏原吉,组成了志在守成的稳健的统治核心.在解决了前朝遗留的问题后,重点转向治理内政方面.首先平定了汉王高煦之叛.早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深得永乐帝宠信的汉王朱高煦夺嫡失败后,受到永乐帝惩罚,徙封安乐州(今山东惠民).但他不甘失败,宣宗少主初立,汉王妄图重袭“靖难”故事,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举兵反叛,宣宗在“三杨”等人支持下亲征安乐州,平息了反叛,将汉王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巩固了中央政权.
为休兵养民,宣德帝一改永乐时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阯撤兵,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阯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
宣德帝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对那些“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和“老疾”者,予以罢免,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派遣廷臣出任地方知府,而这些通过荐举和赐敕委派的知府,多为当时最干练的官员.另外,宣德帝在一些重要省份设置巡抚,主要目的是整理赋税.
在用人方面,宣德帝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目的在于任官得人和责成治效.宣德帝还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宣德皇帝的亲笔绘画和反映他射猎、戏游活动的绘画,如《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射猎图》)、《行乐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行乐图》等.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明孝宗朱祐樘(公元1470-1505年),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派充到内廷书室看护藏书.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纪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该宫女心生恻隐,不忍下毒手,便谎报说纪氏是“病痞”,并未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曰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就这样朱祐樘一直被偷偷地养到六岁.
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我眼看就要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第一次见到自已那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不禁泪流满面.当天召集众臣,说出真相.次曰,颁诏天下,立朱祐樘为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但随之纪氏却在宫中暴亡,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显然,纪妃与张敏之死皆与万贵妃的迫害有直接关系.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官内,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宫中.
有一次,万贵妃请太子去吃饭,周太后叮嘱道:“你去之后,千万不要吃东西.”因此太子赴宴时果然不沾任何食品,只称自己已经饱了.当宫人捧上汤羹时,年幼的太子说:“我怀疑此中有毒.”万贵妃既惊且怒.嚷道:“这孩才几岁就如此,他曰必加害于我!”此后,她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宪宗在妃嫔中走动不再受限制,妃嫔们有孕也能顺利出生,皇子渐渐多起来.万贵妃想以此要挟皇帝另立储君,废掉皇太子的地位.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便有了更换太子之意,朝中众臣极力反对.而此时泰山一带突然出现地震,占卜者指地震的原因是上天警示如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宪宗心中恐惧,于是下令不准再议废太子之事.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贵妃病死,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曰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明孝宗.
事实上,宪宗留给儿子孝宗的,不仅是一个紊乱的朝政,而且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对于这些情况,孝宗在宫中为太子时已经是有所了解的.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起初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朝廷要员的人事安排上,待到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他便开始注重于对内忧外患的治理.
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罢免了以外戚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同时,孝宗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象王恕、怀恩、马文升等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贤臣.为于谦建旌功祠,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时称朝序清宁.
在万安的被逐罢之前,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孝宗其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出生于冷宫的一个身份卑贱的宫人之子,后来虽得到宪宗承认,但一直受嫉于万贵妃,甚至到成化末年,还有废立之危.因此,当这个十七岁的青年登极为帝的时候,除去得到一些正直大臣们的拥护之外,恐怕多少还有些同情,他的皇子生活实在太坎坷了.但是人们很快就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皇帝刮目相看,斥佞用贤的弘治初政,给成化后期混乱的朝廷打了一针兴奋剂,使明朝有了中兴的希望.
而这位皇帝又出奇地宽和善良,即使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孝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他不仅没有宠妃,而且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
孝宗统治的后期,他对佛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庞信.后来李广畏罪自杀,孝宗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命人搜寻,却搜出了李广贪污、受贿的帐本,孝宗这才醒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三十六岁的孝宗与世长辞.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命传位于太子朱厚照,并叮嘱诸卿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
后世史家给予明孝宗给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力挽危局,清宁朝序,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为中兴明主,其功绩不亚于太祖、成祖.在个人品德方面,更胜于太成.
望采纳!谢谢!
感觉孝宗好一点个。武宗给历史歪曲了。。。至于太祖朱元璋比较厚黑,永乐朱棣在功绩上蛮好,但他嗜杀,灭人十族就是从他开始的。。。
看你的标准是什么了,朱元璋朱棣驱逐鞑虏、守卫中原,朱高炽朱瞻基精励图强,朱祐堂励精图治、名臣盛世,朱厚熜嘉靖盛世,朱载垕承前启后,朱翊钧万历盛世,就这几个了。
做皇帝有什么责任呢?很多时候只是制度的傀儡,明朝在历史上算不错的朝代了,正德,万历,嘉靖是后世微词最多的皇帝,但是你看看《万历十五年》,皇帝也是人,也有血有肉有感情,很多事情跟皇帝个人无关的,万历三十年不上朝还不是会抗击倭寇,还不是会反击蒙古族的入侵...
全部展开
做皇帝有什么责任呢?很多时候只是制度的傀儡,明朝在历史上算不错的朝代了,正德,万历,嘉靖是后世微词最多的皇帝,但是你看看《万历十五年》,皇帝也是人,也有血有肉有感情,很多事情跟皇帝个人无关的,万历三十年不上朝还不是会抗击倭寇,还不是会反击蒙古族的入侵
收起
朱元璋 朱棣 朱瞻基
汉武帝 (刘彻) 隋文帝 (杨坚) 太平盛世(李世民 李隆基) 康乾盛世(康熙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