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少一点,4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8 01:27:4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少一点,400字左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少一点,400字左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少一点,400字左右,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巴菲特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经常记录,那些大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少一点,400字左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
少一点,400字左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少一点,400字左右,
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巴菲特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经常记录,那些大人物出生时,天地间会出现异常征兆.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股市却风平浪静.但倒推10个月,1930年8月30日,他生命开始孕育的时候,股市山崩地裂.“1929年秋天股市大崩盘的时候,我的生命开始孕育.”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是全球有史以来最惨的大熊市.道琼斯指数于1921年从75点开始一波大牛市,1929年9月3日最高涨到381点.但随后开始持续下跌.10月28日,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暴跌13.5%.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暴跌11.7%,被称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11月13日就跌到了200点以下,两个半月暴跌48%,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美国开始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股市连跌三年.道琼斯指数1932年7月最低为41点,与最高的386点相比,下跌了89%,一块钱变成了1毛1.有数千人亏到跳楼自杀.
  巴菲特的父亲当时是一位股票经纪人,当时他在做什么呢?“1929年10月29日那一天股票市场大崩盘,他不敢给任何一位客户打电话,因为所有人的所有股票都跌的很惨很惨.那天下午他只能待在家里,当时家里也没有电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第二天,1929年10月30日,巴菲特的生命开始孕育.10个月之后,1930年8月30日,股神巴菲特横空出世.
  孟子有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巴菲特生命开始于股市大崩盘,却成为股神,赚成世界首富,因此他非常喜欢1929年的大熊市:“我对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总是怀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巴菲特是长期投资,越是大熊市,股价跌的越厉害,买股票越是便宜,长期投资收益率越高.巴菲特如此总结他一生股票投资的经验:只有大跌才能大赚.“只有资本市场极度低迷,整个企业界普遍感到悲观之时,获取非常丰厚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
  “伯克希尔公司和其长期股东从股市不断下跌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像一个大肚汉从不断下跌的食品价格中得到更多实惠一样.因此,当市场狂跌时,我们应该有这种大肚汉的心态,既不恐慌,也不沮丧.对我们来说,市场下跌反而是重大利好”.
  中国股市最近两轮大涨大跌也证明:赚于大跌,亏于大涨.上证指数2124到998点连跌4年,大跌过半后买入,却是从998点到6124点两年多6倍的大涨.但在大涨之后买入,则是从6124点到1664点一年72%的暴跌.暴跌之后再次买入,则是从1664点到2800点近8个月68%的反弹.
  普通人大涨大喜,巴菲特大跌大喜.人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投资,赚于大跌,亏于大涨.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三、考诸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刘贺这个人是典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纨绔子弟.资治通鉴作者司马温公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武帝病故以后,身为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居然“武帝之丧,贺游猎不止.尝游方与,不半日驰二百里.”中尉琅邪王吉不得不上书建言.在刘贺身边工作的亲随人员眼中,刘贺又是什么样呢?王吉说刘贺是“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对于王吉的建言,因为其中一部分确实是为了刘贺的身体健康着想,而且全文义正词严、无可辩驳,所以,刘贺嘉奖了王吉,可是,刘贺并没有听从王吉的建议,仍旧“其后复放纵自若”.当若干年以后,汉宣帝掌权,对刘贺不太放心,让张敞监视他,并且许以特命,可以便宜行事,但是,张敞报告宣帝说此人确实能力低下,汉宣这才放心了事.从这一个侧面来看,刘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低能儿.小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消亡.
  历史上多少古人都是在逆境中生存和成长.周文王坐牢时写成了《周易》,孔子在仕途失意后作了《春秋》,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著《国语》,韩非子囚在秦国写《说难》,司马迁遭宫刑后写《史记》.可见,磨难对于有志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磨难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激励我们进取.在磨难中,我们顽强求生,发奋图强.因而我们能获得坚强和无畏.所以,任凭风吹雨打,我们依然坚定.这充分说明了逆境造就人才.
  可是,当我们真正功成名就时,却早已忘记了曾经的磨难.历史上许多大贪官也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只是,当他们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金榜提名后,他们忘记了曾经的磨难,只想贪图享乐,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
  有人说,富有的脑袋里再也装不下贫穷.曾经的窘迫成为他们不愿提起的秘密,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只有金钱而已.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也有许多人身处逆境,发奋要报效祖国.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为了百姓的“包青天”.处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做主.他们没有沦为金钱的奴隶是因为他们永远没有忘记曾经的磨难,也永远记住了在自己困难窘迫时所受到的来自社会的无私的关爱.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磨难吧,不仅因为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也是因为它可以在我们面临诱惑时给我们以警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它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永远不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