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9:51:04
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问题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问题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问题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考查为100%.然而,有不少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时写了半天,答不到

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问题
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问题

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问题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考查为100%.然而,有不少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时写了半天,答不到点上,既浪费时间又不得分.为此我们结合2007年高考有关试题进行一下分析.\x0d  技巧点拨: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语句短小但含义丰富的语句,多与文章中心、作者思想感情有极大关系的语句,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的语句.做题时要主要采取语境分析法和比喻点染法.语境分析法是指根据语境来理解的方法,因为某一重要句子的意思可能在它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方便地得到答案.比喻点染法就是通过理解比喻修辞格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即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也可以是用喻体来解释本体.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其对应关系.\x0d  思维误区:牵强附会;掺杂 技巧;概括片面.\x0d  解题示例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x0d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x0d  相关段落:(1)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x0d  解题分析:(1)语句所在的段落是作者在描写了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后的一段议论,分两个层次,一是大西北充满悲壮,一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坚强,学会坚强.分析“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一句,所谓“长不大”是指没有成熟、没有大西北的精神品格,“长大”指有了这些品格.其答案:(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2)语句选自倒数第二段,这一段通过大西北、南方的对比,表现北方有着高阔的天空、茁壮的生命绿洲等.由此推断作者认为南方没有北方的这种粗犷.答案为: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x0d  相关段落:(1)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流,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2)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x0d  解题分析:此题虽然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可也暗含了“游客”与“移民”在告别三峡时不同情感的比较.前者仅为“再看最后一眼”式的告别,而后者则是“故土难离”式的留恋与“舍小家为大家”式的牺牲.答案为:(1)游民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x0d  技巧点拨:题干中要求“赏析”重要语句,答题时就应从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可采用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寻找解释说明法.阅读语段中往往是先有一句较为重要的话,然后再通过举例说明或其他方式进行解释说明.要理解这句话,自然要通过这些例证性的例子或解释性的语句来寻找答案.\x0d  思维误区:答题片面,妄加揣测.\x0d  解题示例1: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x0d   (2007年高考天津卷第19题)\x0d  相关段落: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x0d  解题分析:解答时要从对句子本身的关键词的含义的理解入手,要分析本句所采用的表达技巧以及本句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的是小花的顽强生命力.“灿烂”一词则表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答案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x0d  考查方式3:作者说文中重要语句的原因\x0d  技巧点拨:所谓“重要句子”,一般是指:在篇章结构上,起总领作用的起始句,起收束、总结作用的收束句,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过渡句;在句子内容上,能概括段落大意的中心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论点的主旨句、中心论点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寓意句.分析作者说文中重要语句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只从内容进行分析,不涉及艺术手法.\x0d  思维误区:东抄西摘,概括不全,总结失误.\x0d   (2007年广东卷第17题)\x0d  解题分析:通观全文,文章是围绕着“我热爱泥泞”这一思想感情来铺写行文的,因此“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一句显然是本文的主旨句.从篇章结构上看,第四段描写了早春时光泥泞不堪的山村生活场景,并以独立段抒发了“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的情感.然后,再展开联想(“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因此,这一句在篇章结构上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答案: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和祖国的含义.\x0d   (2007年江西卷第18题)\x0d  解题分析:我们读完全文不难发现,作者采用的是先抑后扬的手法,突出自己游览泰山后的独到认识和深切感悟.作者在文末感慨地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必须理清文章里先后写了哪些人,他们各自有什么思想、才情、性格与价值,然后概述出来,就成了该题的答案.答案: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x0d  考查方式4:解释文中语句的重要词语\x0d  技巧点拨: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类题,需借助有关词语知识,根据特定语境,对考查的词语加以揣摩、辨析.一般不涉及表现手法.具体说来,1.从词语的本义出发,结合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特定的临时义.2.确认相关语境的范围,分析相关语境的内容,揭示词语的含义.3.利用上下文辨析词语的指代义.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义.辨析那些非代词类词语的指代义,也应该利用上下文.一般说来,在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一般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了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了.\x0d  思维误区:理解失误,概括不准.\x0d  (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19题)\x0d  解题分析:题目出在第一段末尾,答案却在倒数第四段里面.我们可从“‘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知道下文即是对沈从文“人生热望”即“理想”的一种阐释,从这段文字中提取有用信息组成答案即可.答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