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9:11:42
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的关系?
看样子
也是为了作业了
哈哈
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
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
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 们, 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 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 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 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 们好一些.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 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 们的文化建设,那么 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
在 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 是怎么做的, 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 学一点东西, 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
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
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
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
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 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 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 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 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
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 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 们的胸怀将更开阔, 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
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
66699999 | 2009-11-07 16:28:13
我觉得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我是很热爱中国文明的:
1 众所周知,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外来文化作为一种事务,肯定有利也有弊.今天的辩论,反方不应排斥外来文化它有利的一面.并非外来文化就应全盘否定(既然是辩论“利”与“弊”,那么,双方就已经默认了利与弊的同时存在),辩论的关键在于哪方面更大的问题.我认为,从民族文化发展的整体上、根本上讲,应该是弊大于利.
2 事实上,就文明本身而言,并无利弊可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对它进行价值判断.从基本概念中不难看出,文明以文化为基础,文明是文化的一种升华.然而,就文化本身而言,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又有不同的区别.如从历史阶段分,就有“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分;从地域分,就有 “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的区别;从民族划分,就有“中华民族、大和民族、日尔曼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的差别……所以,承认文化的诸多差异性,也是辩论的一个基础.同时也可得出,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区分已超越了文化本身.
3 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它不仅仅是文化,加上“民族”与“外来”的限定,也就使二者的范畴比文明、文化本身缩小了许多.我们辩论的重心也应在“民族性”与 “外来性”的区别中进行,而非停留在文化本身.这也是将形势转向我方的一个关键点.既然说文化有外来与民族之分,那么就可以说,没有哪一种外来的事物的历史地位能超越这个事物本身.
4 从发展的本质上看,它是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动力系统就是内因和外因.而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关键还是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即本民族内部自己的发展,才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5 从外来文化这个实体来讲,它本来就是一个“混合体”.在外来文化的内容中,包含着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有弊的方面、不利不弊的方面.在这样一种“三分天下” 的局面中,足可见对我们有利的部分仅占三分之一,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是对我们非利的.那么仅从这个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的比重来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难道你还坚持利大于弊吗 ?
6 我们还应明白一个事实,纵然是优秀的外来文化,它也不一定就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还要看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吻合程度.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我的特色,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外来文化不符合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那么,它们的涌入必然是弊大于利的.与此同时,“优秀” 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优秀与否,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其含义也会不一样.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享乐、金钱至上”的观念是可取的,而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恰恰是不可取的;还有西方国家所倡导的“人权”,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绝对是两个概念.
7 从外来文化的本质上讲,它终归是别人的东西,然而,别人的东西也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是在自己的政治经济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西方的社会制度,与我们的社会制度更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外来文化就一定利于本民族地文化发展.就我们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本来就有一定的独创性.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我们是要吸收外来的文化,但更多的是吸收人类共享的先进生产力,人类共享的精神文明.你能说,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科技的创造,是哪一个外来国家,哪一个国家独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