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10:39:45
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尧、舜、禹、姜子牙、周文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左丘明、荆轲、管仲、晏婴、信陵君、廉颇、蔺相如、晋文公重耳、齐桓公、范雎、屈原、子产、秦

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尧、舜、禹、姜子牙、周文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左丘明、荆轲、管仲、晏婴、信陵君、廉颇、蔺相如、晋文公重耳、齐桓公、范雎、屈原、子产、秦始皇、刘邦、项羽、韩信、贾谊、晁错、刘彻、司马迁、曹操、司马光、李广、霍去病、卫青、马援、刘秀、刘备、班固、、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李世民、薛丁山、杨家将(一家)、岳飞、秦桧、赵匡胤、李时珍、成吉思汗、文天祥、李白、李密、李清照、杨贵妃、诸葛亮、关羽、周瑜、陶渊明、王羲之、刘禹锡、范仲淹、郑板桥、海瑞、朱元璋、郑成功、崇祯、史可法、韩非、李斯、赵高、秦始皇嬴政、陈胜、吴广、孟尝君、毛遂、张良、萧何、樊哙、英布、曹植、诸葛亮、黄道婆、杜甫、李渊、郭子仪、安禄山、西施、王昭君、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纳兰容若、 袁崇焕、雍正、康熙、乾隆、多尔衮、慈禧、林则徐、黄兴、袁世凯、孙中山、陈独秀、谭嗣同、胡适、鲁迅、毛泽东、蒋介石、张学良、周恩来、共和国十大元帅
唐寅(1470—1523),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数中国历代画家中,唐寅知名度最高,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叉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唐寅,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唐寅在拜周臣为师后,主要是宗南宋院体,但其画有时也有与沈、文画风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图》.这是唐寅三十六岁时当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画上人物、车、驴用笔细劲,如纸上游丝.近景的坡上有三四株杂树交柯攒影.中景左侧山岩前一高士骑驴缓行,后面一童仆拉着车负琴紧随.刚出岩口,右面两个推车人,匆匆赶路.山路曲折,溪水波动,颇见旅途之辛苦.整幅画不着色,山势平缓.而其中一株树用胡椒点点叶,与沈、文画树叶法神似.
唐寅学南宋院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是《雪山行旅》图轴.虽画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笔,但山石结体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画立方块的造型.高山峻岭中的草堂有两翁正围炉驱寒,还有一高土骑着马由童仆支伞挡雪,行走于琼山玉树之间.画的前景主要是枯树三株,枝干是“直”、“斜”、“直”的折法,向上明面微露白色,而暗面特别浓黑,以示雪意.此外《溪山渔隐图》、《灌木丛筱图》也是这种风格,特别是《溪山渔隐图》是一幅长卷,分十个部分,是唐寅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以南宋院画风格为主的还有《清溪松荫图》、《看泉听风图》、《抱琴归去图》.这些作品用的皴法基本上是小斧劈,皴笔绵密厚重,有的表现了南宋院画的某一方面特色.《清溪松荫图》是典型的小斧劈作品,这是唐寅学周臣时期的精心之作.画面上的远山迎面如巨碑,山头为密密,逐渐疏淡.山腰用云勾烘托山之高峻.这幅画上画一高士呋坐在松荫下昂首观景沉思的样子.高士身上的线条端庄、静穆,势态清高.而其中一松树穿插在岩壁之间,古藤缠绕山峦,有随风微扬之势,用笔老练.
《看泉听风图》主体部分是二高士并坐,正观赏着由岩 洞中流泻的瀑布.瀑布虽不大,然奔流急泻,数处飞流腾跃.唐寅把水势画得极其生动,这是宋院画家们绘画的特点之一.而这幅画的山势突兀,用墨勾皴,明暗清晰,这也是南宋院画特色.树后山岩的皴笔轻而淡,逐渐消失在云间.远山则起走明显,略见山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马远和夏珪作画的一贯作风.《抱琴归去图》也有这些显著特色.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方三的父亲沈*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徒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漳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关于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一、垦殖说.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方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二、分财说.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说.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关键.他有了这样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沈万三富得连朱元漳都眼红;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据《周庄镇志》记载,"《明史.马后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日: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日,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除沈方三充军云南之外,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除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外.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富气也减去了大半,可谓人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时,周庄镇上株连甚多,有尽诛周庄居者之说.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台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周庄镇志卷三.冢墓).这次沈万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伯熙)又为田赋坐了牢,伯熙当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于周庄杏村.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沈家的基业.
第三次汀击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学文与蓝玉通谋,诏捕严讯,诛连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周庄镇志》卷六·杂记),这次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余人全都被杀头,没收田地,可谓是满门抄斩了.沈万三苦心经营的巨大家业,急剧地衰落了."沈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击,只能家破人亡.
就这样,号称江南第一豪富的周庄沈万三,由兴盛走向了衰落,但他毕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人物,他在周庄的遗迹,也使中外旅游者及专家学者深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