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的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7:32:26
中和的翻译中和的翻译中和的翻译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

中和的翻译
<史记>中<李将军列传>和<屈原列传>的翻译

中和的翻译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名.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hún,魂)邪(yé,爷)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过了好几年,景帝去世,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要到天明,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守朝廷文书法令.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在马邑两旁的山谷中埋伏,李广任骁(xiāo,消)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统领节制.当时单于发觉了汉军的计谋,就逃跑了.汉军都没有战功.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转眼间,李广在家已闲居数年,李广家和已故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在兰田,常到南山中打猎.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接着重新再射,始终不能再射进石头了.李广驻守过各郡,听说有老虎,常常亲自去射杀.到驻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也终于射死了老虎.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即便是他的子孙或外人向他学习,也没人能赶上他.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因此他领兵有几次被困受辱,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伤.
没过多久,石建死了,于是皇上召见李广,让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qiān,千)率领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行两条路.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向李广报告说:“匈奴敌兵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杀死了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又去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不能去追击.当时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限期,应处死刑,用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武帝时,做到代国的国相.元朔五年(前124)被任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达到斩杀敌人首级的规定,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前121)间,代公孙弘任丞相.李蔡的才干在下等之中,声名比李广差得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没超过九卿,可是李蔡却被封为列侯,官位达到三公.李广属下的军官和士兵们,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可是各部队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而由于攻打匈奴有军功被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不算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本来就命该如此呢?”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值得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又过了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天子认为他已年老,没有答应;好久才准许他前去,让他任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前119).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大将军不答应他的请求,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并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右将军赵食(yì,义)其(jī,基)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李广有三个儿子,名叫当户、椒、敢,都任郎官.一次天子和弄臣韩嫣戏耍,韩嫣有点放肆的举动,李当户去打韩嫣,韩嫣逃跑了,于是天子认为当户很勇敢.当户死得早,李椒被封为代郡太守,二人都比李广先死.当户有遗腹子名李陵.李广死在军中的时候,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李广死后第二年,李蔡以丞相之位侵占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因而获罪,应送交法吏查办,李蔡不愿受审对质,也自杀了,他的封国被废除.李敢以校尉官职随从骠骑将军出击匈奴左贤王,奋力作战,夺得左贤王的战鼓和军旗,斩杀很多敌人首级,因而赐封了关内侯的爵位,封给食邑二百户,接替李广任郎中令.不久,李敢怨恨大将军卫青使他父亲饮恨而死,就打伤了大将军,大将军把这件事隐瞒下来,没有张扬.又过了不久,李敢随从皇上去雍县,到甘泉宫打猎.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卫青有亲戚关系,就把李敢射死了.霍去病当时正在显贵并且受宠,皇上就隐瞒真相,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又过一年多,霍去病死了.李敢有个女儿是太子的侍妾,很受宠爱,李敢的儿子李禹也受太子宠爱,但他贪财好利,李氏家族日渐败落衰微了.
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辞令.对内同怀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派屈平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取,屈平不给.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平的坏话,说:“大王叫屈平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平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平.
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的文辞表达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屈平已经被免去官职,后来秦国想攻打齐国,齐国跟楚国合纵亲善,秦惠王很担心,就叫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给楚王奉献厚礼,呈献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合纵亲善,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绝交,秦愿意奉献商于一带六百里的地方.”楚怀王心贪而听信了张仪的话,就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骗楚使说:“我与楚王约定只割让六里的地方,没有听说有六百里.”楚国的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楚国告诉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讨伐秦国.秦国出兵迎击楚军,在丹水和淅水一带把楚军打得大败,杀八万人,俘虏楚国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土地.楚怀王于是全部发动国家的军队,深入到秦国境内进攻秦军,在蓝田展开了激战.魏国听到了这个消息,乘机偷袭楚国,一直到达邓县一带.楚军惧怕,从秦国撤退回来.而齐国终究因为愤恨楚王而不救助楚国,楚国处境极为艰难.
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一带的地方给楚国来讲和.楚王说:“不愿意得地方,愿意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了说:“用一个张仪抵汉中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怀王居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候,屈平已被怀王疏远,不再在原来的职位上,出使到了齐国;回到楚国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赶张仪,没追上.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了楚国的大将唐眛.
这时秦昭王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晤.怀王想去,屈平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能断绝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来强求楚国割让土地.怀王非常气愤,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拒不收留.又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后来才弄回来葬在楚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
楚国人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到秦国去却没有回来;屈平始终憎恨子兰,虽然被流放,仍眷恋楚国,惦记怀王,没有忘记楚国和怀王,希望返回朝廷,盼望怀王能幡然醒悟,世俗的陋习能全部革除.他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一反楚国衰弱局面的意愿,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露出来.但是终究没有办法,所以不能回到朝廷.终于由此看出怀王终究没有悔悟.
一个国君无论他是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不想寻求忠臣、任用贤良来辅佐自己的;可是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和清平的国家却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过,也许就是因为人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是真正忠诚,所认为的贤臣并不是真正贤明啊.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区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平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所招来的祸患啊.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憎恨他,非常愤怒,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很恼怒,把他放逐了.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行走一面吟唱,脸色憔悴,身体和相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有个渔父见到,便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那聪明通达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而能够跟世俗一道转移.整个社会浑浊,为什么不顺应潮流去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昏醉,为什么不一起吃点酒糟、饮点薄酒呢?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拍掉衣上的尘土.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宁可跳进江水,葬身在鱼腹之中,又怎能拿高洁的品德,去蒙受浊世的污垢呢?”他就作了《怀沙》赋.于是怀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自杀了.屈原死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一班人,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然而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了.

李将军列传
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

全部展开

李将军列传
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依法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转眼之间,李广已在家居住了几年,李广与前颍阴侯的孙子一起隐居在蓝田南山射猎。有一天夜间他带一名骑从出去,与人在乡下饮酒,回来走到霸陵驿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骑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前任的呢!”便让李广住在亭下。过了不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后病死,于是武帝下诏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霸陵尉同去,到军中就斩了他。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徒右北平死,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屈原列传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夺走它,屈原不肯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称道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覆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