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系统总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04:48:5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系统总结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系统总结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系统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2.位移s=Vo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系统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系统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系统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²-Vo²=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三、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第一章 力

知识要点:
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质
(2)重力、物体的重心
(3)弹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1、力的本质:(参看例1、2、3)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全部展开

第一章 力

知识要点:
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质
(2)重力、物体的重心
(3)弹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1、力的本质:(参看例1、2、3)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
※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例如:图中N与N ¢均属弹力, 均属静摩擦力)
(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4)物体的重心。
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3、弹力、胡克定律:(参看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准确分析图中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弹力),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面面接触弹力垂直面(图1—1),点面接触垂直面(图1—2、1—3),接触面是曲面,弹力则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图1—4)。
(4)胡克定律: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长度改变量: )


4、摩擦力
(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发生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是接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判断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是确定摩擦力方向的关键。当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确定存在摩擦力时,以此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见例)

物块A放在小车B上,置于水平面上:
a、没加任何力:A、B处于静平衡状态,由于A、B受重力作用,A与B接触,车轮与地面接触,并均有挤压,但无相对运动,也没相对运动趋势存在,无摩擦力产生。
b、A物体上加一个水平力 ,AB处于静止状态。分析A,由于受到力 的作用,以B为参照物,A相对B有向右的趋势,所以受到与趋势相反的静摩擦 。
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小车B受到水平A拖予的静摩擦力 。小车B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力 的作用,相对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但没动,受到地面施予的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 (结论: )。
C、A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A、B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向右加速运动:
分析A物体:仍受到一个拉力F和B施予的静摩擦力 。( )。
分析B物体:受到A施予的 的反作用力 的同时,AB相对地面向右运动,地面给B物体一个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据题意: )
小车B受到 静摩擦力的作用,在小车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 与B小车运动方向相同; 不但对B做功,而且做的还是正功;在效果上起着动力的作用。

(3)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 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使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静摩擦力)。不能用来计算,只能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平衡条件或牛顿二定律求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正压力、滑动摩擦系数有关,而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6、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
平衡态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统称平衡状态。
一组平衡力:若干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称这若干力为一组平衡力。
互为平衡的力:一组平衡力中的任意一个力是其余所有力的平衡力。
※一个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说这个物体处于动平衡状态。
(1)如果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互为平衡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如果它受到七个力的作用:这七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六个力的平衡力。
(3)如果它受到n个力的作用:这n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n-1 )个力的平衡力。

7、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1)一个物体受若干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这若干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合力为零,沿任何方向的合力均为零。其中的任意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平衡。(即这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受三个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其中的某个力必定与另两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3)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其中的一个力必定与余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撤去这个力,余下的(n-1)个的合力失去平衡力。物体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获得加速度。

力的合成与分解
掌握内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及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
2、力的分解。
3、力矩及作用效果。

知识要点:

一、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2、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情况
(2) 成 角情况:
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作图时应注意:合力、分力作用点相同,虚线、实线要分清。

②应用方法

注意:在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合力F随 增大而减小,随 减小而增大,F最大值是范围是,有可能大于任一个分力,也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还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求多个力的合力时,可以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依此类推。

二、力的分
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一个力的分解应掌握下面几种情况:
1、已知一个力(大小和方向)和它的两个分力的方向,则两个分力有确定的值;
2、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则另一个分力有确定的值;
3、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方向,则另一分力有无数解,且有最小值(两分力方向垂直);
4、一个力可以在任意方向上分解,且能分解成无数个分力;
5、一个分力和产生这个分力的力是同性质力,且产生于同一施力物体,如图18中,G的分力是沿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此力不能说成是对斜面的压力)。
6、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力如何分解,应按下述步骤:①根据力F产生的两个效果画出分力的方向;②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用作图法求 的大小,且注意标度的选取;③根据数学知识用计算法求出分力的大小。

三、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时,有一种比较简便宜行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求多个共点力合成时,如果连续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一般说来要求解若干个斜三角形,一次又一次地求部分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计算过程显得十分复杂,如果采用力的正交分解法求合力,计算过程就简单多了。
正交分解法——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运算。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是存在于自然界很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是在各条件严格约束下理想化的运动。下落的雨滴、飞落的树叶没有两个雨滴和两片树叶的运动情况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因为它们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周围空气扰动的结果,但是,下落的雨滴、飞落的树叶本质上具有相同的共性。把各次要的因素去掉抽象出本质的东西,这就是科学。记得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只有从实际抽象出来的才是科学的,只有科学的才是最联系实际的”。

掌握内容:
第一要认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因为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都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第二要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能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迁移到解决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问题中。

知识要点:
一、自由落体运动。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因为这个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不用“a”表示,而用符号“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或其他读物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地点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如:广州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8m/s2,杭州是9.793m/s2,上海是9.794m/s2,华盛顿是9.801m/s2,北京是9.80122m/s2,巴黎是9.809m/s2,莫斯科是9.816m/s2。即使在同一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加速度的值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北京海拔4km时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9m/s2,海拔8km时是9.777m/s2,海拔12km时是9.765m/s2,海拔16km时是9.752m/s2,海拔20km时是9.740m/s2。
尽管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一般都不相同,但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在地面附近(不管什么地点和有限的高度内)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为:g = 9.765m/s2。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也可以认为重力加速度g = 10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运动定律

知识要点:
第一专题:牛顿三个定律,是在学过的运动学规律的基础,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揭示出运动和力之间的本质关系,理解惯性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单位制及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第二专题:牛顿定律的应用,介绍超重和失重。理解并掌握有关连接体问题的计算,从而加深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全章复习,进一步增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牛顿三个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它讲述是物体不受任何力时所遵循的规律。其内容表叙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
(1)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不管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处于何种状态,受力情况如何等等,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2)肯定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或产生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有力的作用。物体一旦开始运动,维持这个运动,就不再需要力的作用了。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伽里略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规律,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要知道理想实验,虽然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但它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它是以实践为基础,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又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它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方法,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学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从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应用中体会到。在原来学习中,还会知道爱因斯坦在建立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论过程中都与“理想实验”密切相关的事实。
(3)牛顿第一定律定性的说明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而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下的规律与物体受了力而合力为零等效,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可按 处理,但第一定律不能视为第二定律的特例。
(4)在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自然现象时,应抓住三点:第一物体的原状态,哪部分受力了,改变了原状态,哪一部分还未来得及受力仍保持原来的状态。因此会出现什么现象。


2、对运动状态的改变的理
(1)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指的是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速度是矢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改变(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由快到慢,由慢到快等),速度方向的改变(曲线运动或转弯)或速度大小方向同时改变都叫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3)物体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就不断变化,运动状态就不断变化;物体没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就保持不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变。加速大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加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慢。
(4)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又不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此,决定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程度的物理量加速度,当A物体质量一定时,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B外力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若为了产生相同的加速度质量大的物体需的力大,由此可以说明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于改变,即它的惯性大,因此可以用质量来量度物体的惯性,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它和外界的关系无关与它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惯性只由其质量来量度。认为静止物体无惯性运动,物体有惯性或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等都是错误的。

3、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王}-9;,加速度的方向和外力的方向相同。其数学表达式为 。
(2)对定律的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具有三性即瞬时性:有力就有加速度,力大加速度在,力小加速度大,力恒定加速度不变,力消失加速度无。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对应性:一物体受几个力作用,各个力产生各自的加速,不能张冠李戴。
②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速度的大小对其质量相同的物体SF越大加速度越大,对SF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应能区别 加速度的定义式。
(3)由定律中的a, m选取国际单位,规定力的单位(牛顿)使F = Kma中的K为1,
即m定为1kg,a为1m/s2,此时力的大小定为1N,其中K = 1,使运算简化。
(4)由牛顿定律可知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 = mg(G为重力,g为重加速度)。
(5)研究对象是质点或可看质点的物体。
(6)加速度对力的依赖关系。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完全由力的大小方向决定,跟物体的速度大小方向无关。
(7)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明确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视为质点);
②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全部力——受力物体以外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准确画出各力的 图示;
③选好坐标,对各个力进行正文分解,或求出各力的合力;
④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⑤统一为国际单位,认真求解,最后给出明确答案,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 写出数值和单位。

4、单位制说明:运算中一律取统一的国际单位,力学中长度取米m,质量取(千克)kg,时间取(秒)s,如果掌握了单位制的知识对于物理计算是很重要的。当已知量都统一为国际单位制,只要正确地应用物理公式,计算的结果未知量的单位也总是国际单位中它的单位。这样在解题时就没有必要在计算过程中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是在最后标出所求量的单位就行了。此外用单位制可粗略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5、牛顿第三定律讲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必须遵循的规律。这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实验结论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用与反作用是相对而言的,总是成对出现的,具有四同:即同时发生、存在、消失、同性质。(如果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绝不会是弹力或重力。)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不能抵消各自产生各自的效果,(F = m1a1, F ¢ = m2a2)不存在相互平衡问题。而平衡力可以抵消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无论物体处于静止、作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此定律总是成立的。
(4)必须弄清:拔河、跳高或马拉车。
如果拔河:甲队能占胜乙队是由于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受到的摩擦力,而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和乙队对甲队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反作用力。同理跳高是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人只所以能跳起来,是地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受到的重力。
(5)应指出的是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问题最易出错。

收起

hklaFGA
GAGHGGRF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²-Vo²=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

全部展开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²-Vo²=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三、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