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稿!在线等...速度..谢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23:29:22
初中语文说课稿!在线等...速度..谢了!初中语文说课稿!在线等...速度..谢了!初中语文说课稿!在线等...速度..谢了!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

初中语文说课稿!在线等...速度..谢了!
初中语文说课稿!
在线等...速度..谢了!

初中语文说课稿!在线等...速度..谢了!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挂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zhān)仰(yǎng)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墙
伟绩(jì) 镏(liǘ)金
上溯(sù) 五卅(sà)
朽(xiǔ) 幅(fǘ)
天堑(qiàn) 镶(xiāng)
嵌(qiàn) 发髻(jì)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巡捕:旧时代帝国主义在租界中的警察.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3.结合“理解·分析”一提示,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三、学习新课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3.结合文后“理解·分析”二,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节):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节):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节):具体介绍10幅浮雕.
4.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讨论后明确:
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第2节,按人的活动写.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
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归纳: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5.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 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碑文.
2.完成“揣摩·运用”三.
3.预习第7-10节,试填写“揣摩·运用”四的表格.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研习课文7-11节,理解并掌握说明中的记叙,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抽背碑文
二、研习新课
1.讲读第二段的第三层(7-11节).
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文章把它单独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浏览这一层、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讨论后明确:
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划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揣摩·运用”四(并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答案略)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
教师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2.讲读课文第三段(11节).
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提问: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归纳,共有三句话.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2、4小节,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是分别对“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
三、体会文中记叙的作用,并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如我们本单元学习的《驿路梨花》一文,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了抒情.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分析归纳本文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特点
(板书)
1.活动顺序:(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2.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东(2)—→ 南(3)—→西
(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年-(2)—→北(3)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揣摩·运用”三、四.
2.背诵碑文.
2.熟读课文,课后向学生介绍10幅浮雕的内容.
4.课外阅读《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可爱的中国》、《南昌起义》等中国现代史丛书,了解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