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解释“修身齐家平天下”2、先说修身吧,应该如何修呢?如果说所有的解释都为古人而提出的一种的提高自身素养的言论与目标,就是说现代人不需要了“修身”了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9:58:52
1、如何解释“修身齐家平天下”2、先说修身吧,应该如何修呢?如果说所有的解释都为古人而提出的一种的提高自身素养的言论与目标,就是说现代人不需要了“修身”了吗?
1、如何解释“修身齐家平天下”
2、先说修身吧,应该如何修呢?
如果说所有的解释都为古人而提出的一种的提高自身素养的言论与目标,就是说现代人不需要了“修身”了吗?
1、如何解释“修身齐家平天下”2、先说修身吧,应该如何修呢?如果说所有的解释都为古人而提出的一种的提高自身素养的言论与目标,就是说现代人不需要了“修身”了吗?
古代文人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社会处于一种尊崇“儒家道德观”的社会模式.所以文人有了这种认为完善自己的道德理念,使家庭和睦,进而辅助君王治理天下的思想,西方古代哲学家柏拉图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认为最好的君主是哲学王,和孔孟的“内圣外王”有异曲同工之意.其实这都是瞎掰.所谓的修身就是完善道德而已,你千万别看小说看傻了,认为能修什么正果,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1. 修身: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人要饱读诗书、道德高尚、有一技之长。
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家庭。
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2.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全部展开
1. 修身: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人要饱读诗书、道德高尚、有一技之长。
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家庭。
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2.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学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好学的人是不讲究吃和穿的。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还向鲁哀公推举颜回,说“不迁怒,不贰过”称颜回是最好学之人。当然也是修养最好之人。
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帮别人出谋和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老师的传授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身养性。
孔子说的修身是以仁为本,以“于已所不欲,勿施之于人”为最高原则。孔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孔子说,“其本乱,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说,人都不修身,没有教养、涵养。没有做好社会德行教育,社会就不能很好地安治。只有全社会都重视道德教育,有教无类,以修身为教育之本来达到国家的治安和强盛。
收起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
全部展开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总纲领,造就了后代儒家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即“内圣”与“外王”之道。
收起
修身
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修身方法。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为其封建统治和政权的...
全部展开
修身
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修身方法。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为其封建统治和政权的巩固培养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顺应自然;墨子则要求做到“志功合”兴利除害、平天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