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才具有创造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07:34:54
我们如何才具有创造力
我们如何才具有创造力
我们如何才具有创造力
让我好奇的是一个初生的婴儿看世界的方式与我们成人会不会不同?动物的婴儿尤其是灵长类动物初生的时候,她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会与人类婴儿不同吗?如果不同,那么这个差异是什么决定的呢?如果相同,那么我们又是如何失去了这些曾经拥有的,可能来自上帝与生命的自然属性赋予我们的能力.猜想动物是以自在的方式看待自然的,因为动物缺少成形的言语,仅有的言语(如果可以称为言语的话)只是用来表达感受,情绪,态度,而非用来对外部世界的描述.东方的哲学并不认为思想是一个高级别的东西,思想是由心智、心灵渗透出来的一种可言语的东西,但它不是心智的全部,更不是心灵的代表.只有把“心”变大,渗透出来的思想之水才能泉涌勃发.那么思想的容器是什么?首先是言语,因为一个成形的思想大多都是言语化的,第二是逻辑,思想一定是一种有内部连接与彼此求证的言语流,这个逻辑多半是因果的、线性发展的.第三是理性,理性让我们删除思想中不确定的部分,留下被人类理性接受的部分.这很像一个奶牛(心智心灵)分泌出原初的乳汁(思想),言语、逻辑、理性是或者是过滤乳汁的筛子,或者是掺入思想中的水,甚至是沙子,三氯氰胺.在言语能力不发达的民族、土著与居住在远离文明发展的人群里,似乎他们都有自在形成的,丰富的非言语交流形式,这些交流形式甚至是与动物、生物共有的形式.记得澳洲电影《鳄鱼邓迪》,这家伙把耳朵贴近地面就能判断两公里外跑过什么样的动物,一只苍蝇爬在墙角,他会产生有生命存在的感觉.那么,文明的人们是如何失去了这些功能.生物的能力存在用进废退的特征,一个孩子在未曾理解言语之前,对外部的知觉是以天赋的生命自在的方式来获得的.言语的学习促进了他知觉的分类与识别,这些能力的好处是让一切复杂的,被差异构成的,复杂的感觉信息被快速的结构化与简单化,蜕变成一种以通约信息与非差异信息构成的认知模型,并形成一种刻板模化的认觉反应.由于言语中存在结构与逻辑,言语的结构就成为认知与思想的结构.言语的好处当然是为了人与人的建构交流目的,把个体的人与他人连接起来.坏处是人不再以自然的眼光看待自然,而是以言语化的,分类的眼光在甄别自然.加上言语中的文化传承,价值定义与理性主义,思想的容器就此而生.如果我们相信所有的创意都是人类重获天赋的知觉能力,那么创意一定是在非语言,非结构,非理性的情境中才能产生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新生婴儿看到人在飞,或外星人,她一点也不会惊奇,她把一切可感知的东西都接纳为自在的.成人却不同,会吓过半死.因为知觉的模型一旦建立,它会自自然然的把不符合知觉模型的信息筛掉,视而不见,只抽取符合模型的部分来反应,要么就是惊诧反应.可以说,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她对外部世界信息敏感性逐步衰减到适合人类社会信息能力的过程.一岁前的孩子对色彩、结构有极其敏锐的分辨力,当她被家长教导色彩、图形后,对颜色的细致色彩差异的识别能力就消失了.一个被海的声响培植起来的钢琴师(海上钢琴师)要比一个被人类教化出来的琴师更具有敏感与创造力.让孩子过早接触言语与知识是人类失去创意变得乏味的主要原因.现在是一个创意经济的时代,创意经济一定不能使用经典的线性经济理论系统,对建筑学的创意,也一定不能依靠经典的力学与欧几里德的几何定义,思想的创新当然也不能依靠大脑原有的逻辑.混沌的、复杂的、非欧几何的、非线的、反方向的、反习惯的、非理性的、甚至非人的思维才是创意可以像大树般茁壮成长的土壤.一个外星人的所作所为对我们来说都意味着创意,因为他的内心结构与知觉与人类不同,所以,真正的创意可以简约的称为像外星人那样思考.对人类来说,如何保护我们作为生物天赋的知觉能力不快速衰减就是维持人类创造性唯一有效的方法.要达成这一目的,不要让孩子过早说话,不要让七岁以下的孩子认字、学算术、有好坏与对错感.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长大,接受不同的信息刺激.尤其在孩子的初始状态,两岁以前,父母尽力减少言语交流,减少成型文化对孩子过早侵蚀,减少人类音乐、艺术、美学的结构、类型过多污染孩子自在的审美,让孩子有时间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这些东西,形成更自然的认知模型.等七岁以后,理性的、知识的、言语的信息再进入孩子的意识时,孩子已经形成了多重的感知能力与与自己个体相关的经验信息库,那么科学的结构可以用并存的方式而费用替代的方式进入人的意识领域.这样的孩子在成人后,不管在那个领域都会是一个充满着创造力的人.